南京NGO现状调查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60529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5.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NGO现状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NGO现状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NGO现状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京NGO现状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京NGO现状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NGO现状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NGO现状调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NGO现状调查唐开源(金陵中学,南京)【摘要】:近年来,NGO在中国有大力发展的趋势。社会的开放,日益复杂的全球化背 景为NGO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在其不断发展的同时,诸多因素又制约 着它们的成长。而南京NGO同样面临着初期阶段生存与发展的许多问题。本课 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南京NGO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 查,并探究其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了解南京民众对NGO的了解程度,分析阻碍 南京NGO发展的因素及还存在的问题,总结部分NGO的成功经验及其运管模式。 从而为南京NGO的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促进南京NGO的更好更快发展。【关键词】:非政府组织南京民间民主氛围现

2、状调查【NGO 的定义】: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词的缩写, 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 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不是政府,不靠权力 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她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公民 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有两种NGO,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半官方”的 特色,如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另一种多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如自 然之友,绿色江河等。在本课题中,“南京NGO”仅指南京范围内具有非官方色 彩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的NGO,不

3、对具有官方色彩的NGO进行研究。【研究背景】 : NGO代表着公民社会的力量,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 织;近年来,NGO在中国有大力发展的趋势;南京NGO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着许多问题。【研究目的】 : 了解南京NGO发展的现状,探究未来几年发展趋势;为南京NGO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南京NGO的更好更快发展【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法(调查问卷,实地走访) 文献研究法(网上查阅资料) 个案研究法(通过慈济等个案以研究整体发展情况) 功能分析法(通过 NGO 内部各要素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数量研究法(将调查数据整理分析,总结后得出结论)【主要研究工作】: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民众

4、对于NGO的了解程度; 采访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并查阅南京民间组织管理服务信息网,了 解南京 NGO 现状及发展情况;实地走访慈济、爱德等南京NGO,采访其相关负责人;【研究的过程性成果】一、在查阅了南京民间组织管理服务信息网与采访了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之后,我 们发现: 1、南京草根NGO规模小,增长速度慢; 2、南京草根 NGO 种类少,涉及领域窄,多为行业协会,而学术性社会团体和专业性社会团体(包括慈善组织)数量极少。、在对发放的调查问卷进行回收与数据整理后我们得出如下图表:从图表中我们发现: 1、NGO并不被南京的大众所了解,普及程度较低,民众了解程度较低。; 2、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

5、解NGO,且对NGO持支持态度,NGO在南京的发展潜力巨大。三、通过对慈济基金会的走访与对相关负责人的采访,我们发现: 慈济基金会所采用的运营模式是呼吁民众或企业捐款捐物,再由慈济的志 愿者送往灾区、贫穷地区等; 同时,慈济采取总部与地区分会的管理模式,并以此为方式进行宣传,增 加慈济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不断发展会员,扩大基金会的规模。四、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如下图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南京 NGO 所遭遇的阻力主要是:1、经费缺乏(官方慈善组织的竞争,缺乏宣传,公信力低)2、管理专业化程度低(财务不透明,缺乏监督机制)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工作人员待遇低,志愿者招募难度大)4、我

6、国缺乏民主氛围(从慈济等案例中可以看出)推进非政府组织建设的前提 是不断加快民主化进程5、民众认识有限【研究的最终成果】一、 南京NGO现状1、数量少,规模小,增长速度慢根据南京民间组织管理服务信息网公布的信息,2006年南京共有20个社会 团体被准予行政许可,足以看出近几年南京地区NGO数量较少,规模小,增长速 度也很慢。2、种类少,涉及领域窄在2006年登记注册的这20个社会团体中,有90%左右都为行业协会,而学 术性社会团体与专业性社会团体(包括慈善组织)数量极少,更不用提极具公益 性的环保NGO和扶贫NGO等慈善组织了。3、民众对NGO 了解程度较低本课题研究组为了解民众对NGO的认识

7、程度,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您在此之前是否对 NGO 的概念有所了解呢?1、 口从未听说过 只听说过几次 有浅显的了解有过深入的了解2、您是否参与过 NGO 组织的活动?从未 极少 偶尔 经常3、您是否了解生活中有哪些 NGO?一个都不知道 知道 5 个以下 知道 10 到 20 个 知道 10 个以上4、您听说过下列哪些领域中的 NGO?扶贫助学环保妇女疾病行业协会志愿者基金会 口 其他5、您觉得还有哪些领域需要 NGO?6、您是否愿意为这样的 NGO 捐款? 愿意,我会主动捐款 愿意,有机会就捐 不愿意7、若不愿意,您的理由是?(上一题选愿意者不答) NGO 办事效率低 NGO 财务不够透明

8、,我信不过 NGO NGO 不如中华慈 善或红十字会权威 我本来就很少捐款 其他 (请写明)8、您是否愿意在空闲时间成为一名 NGO 的志愿者?愿意 不愿意9、若愿意,请您谈谈加入 NGO 对您或他人的成长有何意义?(上一题选不 愿意者不答)10、请您谈谈您对 NGO 的看法或认识,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所显示的结果,绝大部分人并不了解NGO,仅有一小 部分人听说过NGO,只有极少数特殊职业者(律师等)对NGO有过较为深入的了 解。同时,数据也呈现出一个趋势,年龄越小,了解NGO的人数比例越大。不 过,大部分人还是表示对NGO十分支持,但仍有小部分人对NGO持怀疑态度。

9、尽 管NGO并不被南京的大众所了解,民众了解程度较低。但令人欣喜的是,有越 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NGO,且对NGO持支持态度,NGO在南京的发展潜力巨大。二阻碍南京NGO发展的因素1、经费缺乏总地来说,参酌国内外NGO的发展经验,经费通常主要有四种来源。一是 社会大众的捐款。二是当地政府以补助和项目外包等方式,拨款给NGO。三是企 业以资金或物品等方式来赞助NGO的活动,通常企业是将赞助公益事业当作一种 投资,同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长期以提升企业之声誉与形象。第四则是 基金会、国际间的援外团体或教会组织资助,这通常是第三世界国家NGO经费来 源的大宗。然而后三种经费来源在南京NGO中并不普

10、遍,而除了爱德等规模较大 的NGO,南京NGO通过大众捐赠而获得经费也并不充裕。这是因为,尽管改革开 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的来说,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 家,中国的人均GDP还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且,迄今为止,政府在鼓励 个人和企业捐赠方面的措施还极为有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南京民众对于NGO 缺乏了解与认识,以及中华慈善总会等官方慈善组织的竞争等。另外,政府限制 NGO从事经营活动,这同样使NGO的经费来源较为单一。2、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由于目前法律制度的要求,NGO注册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前来登记 的NGO必须有一个政府的业务主管单位为其向民政部门担保,而大多数政

11、府机 构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不愿意做担保,结果很多NGO被迫选择工商注册的形式, 甚至一些NGO根本就没有法律注册。有的NGO 旦登记成立,政府便任其“自 生自灭”,除了统一的“年检”之外,对NGO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发展,几乎 没有任何必要的社会评估机制和督导机制,在现行的法规和政策上也没有具体明 确的要求。这也是导致整个NGO体系内部组织管理不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由于NGO经费并不充裕,因此NGO的工作人员待遇并不优厚,这也导致了 高端人才不愿来到NGO就业,NGO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甚至大部分南京NGO 的运转靠的是兼职或是志愿者。但与此同时,许多NGO工作又需要丰富的

12、专业知 识,如医学、法学、管理学等。这也是导致南京NGO无法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素之一。4、民众对NGO认识有限大多数人对NGO的了解程度还极为有限,再加上一些认识上的误区,NGO 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一些限制。由于少数不道德团体的存在,以及部分NGO在资金 管理上不够规范,使得NGO的社会公信度不足,以致NGO在国内筹款困难,也 难以招募志愿者。4、我国缺乏民主氛围我国NGO的登记门槛高,管理严,同时难以得到政府的支持,不利于NGO 的自由发展。成为南京草根NGO发展的最大阻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缺乏民主 氛围,推进非政府组织建设的前提是不断加快民主化进程。【结论】:通过上述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南京地区NGO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发展速 度慢,种类少,涉及领域窄等问题。经过本课题小组的进一步探究,我们总结出 了阻碍南京地区NGO发展的几大因素,主要是经费的缺乏,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民众对NGO认识有限和我国缺乏民主氛围等。政府应当针对 上述问题对症下药,同时南京NGO也应该调整自身定位,顺应历史潮流,从而促 进南京NGO更好更快地发展。【参考文献】:李学军;中国发展NGO的必要性与对策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 04期陈千行;本土 NGO发展现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9年11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