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化学性质《物质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化学性质《物质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课设计-3.1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2、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观点的理解。3、培育自己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共计算的能力。【学习要点、难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课过程】【板书】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思虑】2CO+O2=2CO这个反响方程式表示哪些意义?1. 每2个CO分子和1个O2反响生成2个CO2分子2. 每2摩C
2、O分子和1摩O2反响生成2摩CO2分子3. 每28gCO和32个O2反响生成88CO24. 在同一条件下,每2体积CO和1体积O2反响生成2体积CO2【复习】: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等。2、物质的量与其余物理量之间的关系/N NANAMnVmmV(气体)MVmVVC【叙述】我们知道物质之间的发生化学反响是按必定微观粒子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能够明确表示化学反响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量关系。隔就是化学计算数的关系。如:2H2+O2点燃2H2O化学计算数之比2:1:2扩大2323:23:6.021026.02106.02102326.0210物质的量之比2mol:
3、1mol:2mol气态物质体积比2:1:2总结:从以上例子的剖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此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因此我们能够将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而物质的量又与质量,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存在必定关系,将这些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于定量的研究化学反响中各物质之间的量的关系,带来很大的方便。【应用举例】【例题1】完整中和0.10molNaOH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解2NaOH+H2SO4=Na2SO4+2H2O210.1moln(H2SO4)v(NaOH)n(NaOH)v(H2SO4
4、)n(H2SO4)n(H2SO4)10.10mol0.05mol2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8,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H2SO4的质量:M=nM=0.05mol98g/mol=4.9g答:完整中和0.10molNaOH需要0.05molH2SO4,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g。【总结】: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解题步骤1、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配平,确立题中未知量。2、找出有关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3、对应化学计量数,写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4、依据有关化学反响列出比率式进行计算。【练习】:1、0.1mol某元素的单质直接跟氯气反响后,质量增加7.1g,这类元素
5、的是()AMgBNaCAlDFe答案:A2、在反响X+2Y=R+2M中,已知R和M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整反响后,生成4.4gR则此反响中Y和M的质量之比是()A16:9B23:9C32:9D46:9答案A。【例题2】将30g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mol/L浓盐酸完整反响(杂质不参加反响)。计算:( 1)参加反响的浓盐酸的体积;( 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情况)。剖析依据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可先计算出参加反响的MnO2的物质的量n(MnO2),而后依据化学反响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出参加反响的浓盐酸的体积VHCl(aq)和生成
6、的Cl2的体积V(Cl2)。解(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g/mol。m(软锰矿石)w(MnO2)30g76.6%=0.26moln(MnO2)87gmol1M(MnO2)4HCl(浓)+MnO2MnCl2+2H2O+Cl24112mol/LVHCl(aq)0.26mol40.26mol0.087LVHCl(aq)12molL11( 2)4HCl(浓)+MnO2MnCl2+2H2O+Cl21mol22.40.26molV(Cl2)0.26mol22.4LV(Cl2)5.8L1mol答:参加反响的浓盐酸的体积为0.087L,生成Cl2的体积在标准情况下为5.8L。【总结】:1、物质的质量构成物质粒子数溶液的体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注意的问题( 1)以方程式为基础进行计算时,注意代入方程式的量一定是纯量。( 2)一般已知物质的其余物理量一般都换算成物质的量。( 3)同一物质的某量单位要同样,不一样物质的某量单位能够不一样,即上下单位同样,左右单位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