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604899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 知道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教学重点:两汉经济发展的表现学习过程:一、 自主学习(一)课前二分钟复习巩固: 汉初出现的社会比较安定,人民比较富裕的统治局面,史称 。 汉武帝时,在政治上接受 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上接受 的“ ”建 议,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 。以儒家的 为教材。 西汉建立的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二)两汉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的表现一.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紧扣课本,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1.治理黄河(P72P73)(1)西汉_ _时下令治理黄河,经过这次治理,有八十

2、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2)东汉明帝时令_ _主持治理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2.农业的进步(P73) (1)工具和技术:耕犁:安装了_ _;普遍使用 耕作方法。 农具:播种工具 。 (2)农作物: 在北方普遍种植, 在南方普遍种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村大力种植 。 3. 手工业的进步(P7374) (1)丝织业:使用_ _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业:东汉南阳太守_ _发明 ,利用 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的质量,这项发明比欧洲早 多年;汉代的 数量大为增加,已逐步取代青铜器。 4.汉武帝在经济上的大一统(P74) 汉武帝时, 将地方的_ _权和_ _ 权

3、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 _钱。 5.商业的繁荣: 1)繁荣的东西二京,即两汉的_和_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 2)布局:有专门的商业区,叫“ ”;有较完备的排水沟、下水道等。二、 合作探究“动脑筋”一(第72页)、 二(第75页) “活动与探究”。识图:第73页耧车和第75页冶铁水排模型及西汉长安平面图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两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是( ) 汉文帝 汉武帝 汉明帝 汉元帝 A. B. C. D.2.早在哪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就能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 A.商朝 B.周朝 C.秦代 D.汉代3.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治理黄河致使黄河在以

4、后的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 ( ) A.张衡 .王景 .杜诗 .郦道元.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是 ( ) A.抑制商人谋取暴利 B.便利商业活动 .增加政府收入 D.加强中央集权.小明家中有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种钱币最早铸于什么时期( ) A.战国时期 B.西周时期C.秦始皇时期 D.汉武帝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两京赋是汉赋代表作,其中的两京指的是两汉的都城( ) A.咸阳和长安 B.长安和镐京 C.咸阳和洛阳 D.长安和洛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材料二: P74 图(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工具?由谁发明的?(2)材料一所说的“用力少”指的是用什么作动力?(3)这项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