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600796 上传时间:2024-02-14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2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docx(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2023 年 1 月目 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 1第二章 整体思路及目标 6第一节 总体思路 6第二节 发展目标 7第三节 实施路径 8第三章 发展绿色金融,全力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11第一节 建立绿色项目认证体系 11第二节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12第三节 夯实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14第四节 支持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15第五节 构建科技金融支撑产业创新发展 17第四章 推进普惠金融,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 18第一节 优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19第二节 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21第三节 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3第四节 创建全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 25第五节 持续

2、推进金融知识宣传教育 27第五章 畅通融资渠道,提高资本市场发展水平 29第一节 强化企业上市培育力度 29第二节 加大企业上市支持力度 31第三节 搭建上市服务平台 32第四节 提升直接融资能力 33第五节 吸引外地上市公司迁入韶关 34第六章 深化金融改革,全面激发金融发展活力 35第一节 优化金融生态 35第二节 降低融资综合成本 37第三节 推广供应链金融 38第四节 激活财政资金杠杆作用 39第五节 实施 “引金入韶”工程 41第七章 强化金融监管,打造粤北金融安全区 42第一节 提升金融监管能力 42第二节 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 43第三节 强化金融风险防控处置 44第八章

3、 保障措施 46第一节 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46第二节 提升金融人文软实力 47第三节 加强规划实施组织保障 48本规划根据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重点明确“十四五”时期 ( 2021 2025 年 ) 韶关市金融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路径、主要 目标,部署重大任务,并对 2035 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本规划 是韶关市各级政府加强金融监管、各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规 范经营的重要依据,是韶关市深化金融改革发展工作的行动指 南。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以“创 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

4、念为引领,通过实施创新 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优化产业布局、深化 开放合作、推进绿色发展等举措,持续推进与珠三角产业共建,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体系,金融业发展实力不断增 强,为我市 “十四五”期间金融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金融组织体系渐趋完善。“十三五”期末,我市金融机构日 益增加,金融从业人数翻倍增长,金融组织体系逐渐完善。全市 共有 104 家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 20 家,证券业机构 1 11 家,保险机构 37 家,地方类金融机构 36 家;金融从业人数 达 24667 人,其中银行机构从业人数 7080 人,保险机构从业人 数 17036 人,证

5、券从业人数 344 人,地方类金融机构从业人数207 人。金融总量稳步增长。“十三五”期末,我市各项存款余额 2092.53 亿元, 比 “十二五”期末增长 36.5%;各项贷款余额 1321.92 亿元, 比 “十二五”期末增长 80.63%;存贷比 63.17%, 比“十二五”期末增加 15.43 个百分点。全市保险业金融机构保 费总收入 62.15 亿元,证券交易额 4754.41 亿元。全市金融业增 加值 67 亿元, 比 “十二五”期末增长 32.18%。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全市贷款余额从 772.51 亿元 增加到 1321.92 亿元,银行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力度不断加强,间

6、接融资情况不断优化。制定出台韶关市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贴 息管理办法,共为百余家小微企业提供近 400 万元财政贴息; 通过机械行业风险补偿金政策为机械行业提供贷款 13700 万元; 设立 5000 万元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资金,专项为中小企业提供 短期周转近 7 亿元。我市直接融资 264.33 亿元,其中上市公司 A 股融资 122.25 亿元;债券融资 141.36 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 融资 0.45 亿元;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融资 0.27 亿元。 直接融资状况明显改善。普惠金融机制体制不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初步建立。 2 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普惠金融模式。金融精准扶贫

7、工作稳 步开展, 出台了各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 9552 笔、金额 3.42 亿元。探索开展乡村振兴合作业务,联合粤 财控股、农发行广东省分行设立乡村振兴战略风险补偿金,与建 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放乡村振兴贷款 4480 笔、余额 28.23 亿元。金融服务企业方式不断改善。推广应用“广东省中小企业融 资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为企业授信 12.66 亿元。搭建 “粤信 融”平台,助推银企融资 3323 笔,金额 158.14 亿元。进一步加 强政府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互动联系,调整优化信贷结构,确 保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信贷投入。搭建企业上市服 务平

8、台,发挥“一企一策”机制作用,推动北江智纺、欧莱新材 成功在广东省证监局上市登记备案工作,协助北纺智纺、青云山 药业、天合牧科等企业解决不动产权、土地、环保、融资等方面 的合理诉求。大力推动我市创投市场发展,联合深交所举办“韶 关市企业投融资常态化路演活动”,向全国专业投资机构推介企 业项目,成功举办丹霞天使投资全球高峰会,活跃我市创投市场, 成为全省五大金融论坛品牌之一。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顺利完成全市 8 家农信 社改制农商行任务,为进一步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奠定基础。创新开展 “金融人才双向交流”工作。2019 年在全 3 省率先开展 “金融人才双向交流”工作,共

9、推荐 15 名金融人才 到政府部门挂职,18 名政府部门人员到金融机构挂职,双向挂 职交流极大改善了地方金融专业人才紧缺的情况,提升了各县 (市、区 ) 政府金融管理水平。启动了韶关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 工作,印发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鼓励金融机构进驻韶 关新区金融集聚区的若干政策意见,到 “十三五”期末,韶关 农商行、 中国人寿韶关分公司、广发银行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积极对接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广州银行等机构,金融集聚区建 设成效初显。地方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通过改制组建农商行,南 雄市、仁化县、韶关市区农联社成功摘掉了高风险机构的“帽子”,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得到化解,守住了不

10、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底线。积极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出清,截至 2020 年底,我 市 4 家 P2P 网贷机构全部实现良性退出,线上借贷金额实现清零。 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 索摸排和宣传力度,“十三五”期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查冻扣 涉黑涉恶案件 344 宗,涉及金额 6.44 亿元,协助公安立案 24 次、 破案 4 次,受公安信件表扬 16 次。我市金融改革发展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 项亟需改进。金融产业总量小、组织结构不平衡。2020 年我市金融业增 4 加值为 67 亿元,占 GDP 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 4.9%和 9.7%,

1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法人机构多而不强;现有银行业机构 仍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 中小型银行占比偏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足。我市促进企业融资的担保资金和风 险补偿机制存在规模不足、门槛较高、时限较短等问题,财政资 金杠杆撬动作用发挥有限。政府投资基金资金分散、规模偏小, 导致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不明显;我市企业因各项硬性指标较 难达到进入沪深交易所融资的门槛,银行贷款仍是融资主渠道, 企业直接融资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发债规模较少,2017 年以来, 仅 2 家政府国企投资平台发债 13.5 亿元,1 家上市公司发债 49.5 亿元,企业利用债券融资渠道较少,不能有效满足建设需求。农村普惠金融有待提

12、升。金融综合服务站、助农取款点原有 取款、缴费等功能弱化,工作人员提供普惠金融服务能力不足。 资金投入保障不足,市、县配套资金较少;部分偏远山区因持卡 量少导致助农取款点投入与回报不匹配,影响深入推进网点的积 极性;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监管有待加强。县级监管架构有待健全完善。 县级政府金融部门力量薄弱,监管工作无专职人员负责,影响监 管职责的落实。地方金融监管手段措施不多。各类地方金融机构 监管分级分类监管不够,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等方面监管制度未 健全,部分机构存在规避监管、进行制度套利等违规行为。 5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待强化。非法集资、非法证券、非法保 险等非法金融活

13、动手段不断翻新,涉众金融风险形势严峻;逃废 债、制售假币、新型金融诈骗、洗钱、跨境赌博等重点领域风险 有待强力整治;上级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工作联动、资源整合、 信息共享等方面有待加强;需进一步整合力量构建分级分类处置 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第二章 整体思路及目标围绕“十四五”时期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部署, 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发展。第一节 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 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 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深化金融体 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

14、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加 强对各类金融活动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不断健全 我市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 6 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韶关争当北部生态发展 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十四五”时期,我市将推进金融业进一步发展,形成良好 的金融竞争发展业态;引进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不断完善城 市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加 大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对接,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韶关数 据中心集群建设。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建设,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

15、金融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开展绿 色金融创新,助力我市创建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大力建设 金融集聚区建设,提升韶关新区聚集力,打造韶关对接粤港澳大 湾区的先行区和桥头堡。通过统一规划、逐步开发,打造以金融 机构和金融相关产业为主,酒店、商业、公寓等配套为辅的城市 商业综合体,将韶关新区金融集聚区打造成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 的金融产业发展聚集区。第二节 发展目标到 2025 年,金融业增加值达 100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5.5%; 新增 2 家以上银行机构,全市各项存款金额力争达到 3075 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力争达到 2330 亿元,存贷比达到 75.8%以上;新 7 增 2 家以上保险机构,全市保险业金融机构保费年总收入达到 75 亿元;全市上市企业数量翻一番,总数达到 6 家;初步建立 绿色金融体系,绿色资本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产业政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