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600061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教学提示这篇回忆录非常好读,也很有趣,完全可以吸引学生。在课前不妨预先布置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喜欢鲁迅?带着这个问题进入阅读,让传记的有关描写来比照和丰富同学们对鲁迅的印象。因为这篇回忆录对鲁迅的描写非常生动有趣,显然和通常对鲁迅的认识有些“落差”,学生的兴趣也在这里。阅读中应当提醒同学们,我们接触的不止是一个热情、幽默、睿智的鲁迅,还应当深入一步,思考一下自己对鲁迅的思想、人格的认识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当同学们通过阅读发现鲁迅也有如此生活化、人性化的一面,完全可以很放松地走近这位文化巨

2、人时,教学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这一课除了获得对鲁迅的新认识,还有一个潜在的目标,也是更高的要求,就是让同学们能够由此而思考怎样看待像鲁迅作品这样的“经典”的问题。对鲁迅有隔膜,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同学们毕竟年轻,对鲁迅作品及其为人还不能充分理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对鲁迅高度评价的定论,先入为主地框定了我们的头脑,反而阻碍了对鲁迅精神丰富性的认识。要让同学们了解,属于经典的东西,对于后世读者特别是年轻人都是有距离的,包括对他所属时代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隔膜,都可能成为阅读障碍。我们不可能像读当下流行小说那样顺畅轻快。但要真正了解人类的智慧,吸取精神力量,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还是要学习经典。

3、对经典的学习要有一份尊崇,一份超越,高雅的阅读品味需要逐步培养。此外,要重视对这篇回忆录的艺术赏析,要让学生了解:一、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传主日常生活的细节,随意点染,就把鲁迅写活,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二、这篇作品与一般传记不同,文学性很强,作者感情的融入非常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因为是回忆录,有许多印象片断的重现,包括对一些生活细节的捕捉与体味,描写似乎很随意,甚至有些零碎,却一点也不觉得繁琐,读着读着,许多印象就连贯凝聚起来,让我们看到鲁迅生动丰富的个性,看到伟人生活化、人情味的一面。三、注意这篇回忆录的叙述角度,特别是对传主情感评价的心理视角,作品中的“我”往往一身二任,既是事件

4、发生的见证人,同时也是事件的评价者。对以上这些问题可以在阅读前提示给学生,要他们在阅读中注意;也可以在阅读后稍做总结分析,提升阅读体会。思考与探究“思考与探究”中的三个问题,可以选择其中一两个让学生讨论,或者当做作业。第一题要求说说回忆录所写的鲜活的鲁迅,与同学们以前接触的鲁迅有何不同。注意引导学生从回忆录描写的事例中认识鲁迅真实的形象,调整和补充以往对于鲁迅的印象。以前学生接触鲁迅,主要的渠道就是课本,这些书中对于鲁迅的介绍是比较刻板的,强调的是鲁迅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很少或者根本不涉及鲁迅的个人生活。学生往往通过鲁迅的文章来想像他的为人,或者把他神化,把他看得高不可攀,或者出于逆反心理

5、,把他看成一个睚眦必报、很不宽容的人,总之,都不把他看作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现实的人。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鲁迅其实是一个很可爱、很幽默的人。这种印象的改变可能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存在的。第二题偏重语文素养培育。其中列举回忆录中的5个句子,既是对鲁迅言行特征的“抓拍”,很准确生动地表现鲁迅的性格心理,又渗透着回忆录作者自己的感觉与情绪。要求学生能够从这两方面去“品味”这些精彩的描写,感受其中的诗意。这些话语共同的特点是语言平静,似乎并不掺杂任何感情,但从作者对于事件或者场景的描绘中,却能体会出作者对于鲁迅先生的敬佩。比如(注意括号中的提示):19日,夜的下半夜(最黑暗的时刻),人衰弱

6、到极点了(这时候人一般都沉入熟睡)。天将发白时,鲁迅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鲁迅平时主要在夜间写作。现在鲁迅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了,真正是做完了他的工作,永远安息了。“休息”在这里作为全文结束,似乎很平静,很自然,“大哀”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表达,显得格外深沉)。第三题要求体会这篇传记如何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细节,表现传主的个性。关键是要从回忆录的文体角度理解这些写法,此外,还要注意其语言和结构方面的特色。拓展与实践这是一个实践性的题目,要求调查中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接受情况,调查能否得到有效的数据,关键在于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否合理。设计调查问卷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问卷要采用无记名的形式;

7、2涉及到隐私性的问题,尽量隐蔽些,不要过直、过露;3选择性的题目和自由叙述的题目应该穿插设计;4问题的设计要分出层次,不要全部平铺下来,具体到这个题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中学生对于鲁迅的印象,一是中学生对于鲁迅作品的印象。示例:关于目前中学生对于鲁迅的接受情况的调查问卷被调查人:_(可不填) 性 别:_年 龄:_ 所在年级:_第一部分:鲁迅印象1你对鲁迅有什么样的印象?( )A一个爱骂人的作家B一个不卑不亢的、睿智的、人格高尚的战斗者C伟大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家D20世纪最伟大的中国作家其他:_2关于以下对鲁迅的形容,在你认为对的后面打勾(可多选):深刻 博爱 是非分明 平易近人 孤独 敏

8、感 刻薄固执 执著 清醒 冷峻 自私 病态 其他3你印象最深的鲁迅的一句话是:_4你从什么地方了解鲁迅的?( )A课本B鲁迅的传记C辞典D其他读物上5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你对鲁迅那样的印象?_6你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鲁迅吗?为什么?( )A希望B不希望C无所谓7你觉得怎样才能更深入了解鲁迅?( )A阅读鲁迅传记作品B阅读鲁迅与朋友的书信集C阅读同时代人对鲁迅的回忆与评价D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寻找信息E阅读鲁迅论敌的回忆录第二部分:关于鲁迅作品1你读过鲁迅的哪些作品?请列在下边:_2你最喜欢鲁迅的哪些作品?为什么?_最不喜欢的是哪些?为什么?_3你对于语文课上对鲁迅的评价和对他作品的分析同意吗?A

9、完全同意B大部分同意C大部分不同意D完全不同意如果不同意,那么主要是因为:_4你认为阅读鲁迅的作品在当代是否还有意义?A非常必要B比较重要C可有可无D没有意义如果你认为没有意义,那主要是因为:_5你认为鲁迅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地位如何?_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参考资料一、忆萧红(许广平)我们在上海定居之后,最初安稳地度过了一些时,后来被环境所迫,不得不度着隐晦的生活,朋友来的已经不多,女的更是少有。我虽然有不少本家之流住在近旁,也断绝了往来。可以说,除了理家,除了和鲁迅先生对谈,此外我自己是非常孤寂的。不时在鲁迅先生出外赴什么约会的时候,冷清清的独自镇守在家里,幻想之中,像是想驾

10、一叶扁舟来压下心里汹涌的洪涛,又生怕这波涛会把鲁迅先生卷去,而我还在船上毫无警觉。这时,总时常会萌发一些希冀,企望户外声音的到来。大约1934年的某天,阴霾的天空吹送着冷寂的歌调,在一个咖啡室里我们初次会着两个北方来的不甘做奴隶者。他们爽朗的话声把阴霾吹散了,生之执著,战,喜悦,时常写在脸面和音响中,是那么自然,随便,毫不费力,像用手轻轻拉开窗幔,接受可爱的阳光进来。从此我们多了两个朋友:萧红和萧军。流亡到来的两颗倔强的心,生疏,落漠,用作欢迎。热情,希望,换不来宿食。这境遇,如果延长得过久,是可怕地必然会消蚀了他们的。因此,为了给他们介绍可以接谈的朋友,在鲁迅先生邀请的一个宴会里,我们又相见

11、了。亲手赶做出来,用方格子布缝就的直襟短衣穿在萧军先生身上,天真无邪的喜悦夸示着式样。那哥萨克式,在哈尔滨见惯的穿的和缝的都感到骄傲,满足,而欢欣。我们看见的也感到他们应该骄傲,满足,欢欣。我看见两只核桃,那是不知经过多少年代用手滚弄的了,醉红色的,光滑滑的在闪动,好像是两只眼睛在招呼着每一个人,而自己却用色和光介绍了它在世的年代。“这是我祖父留传下来的。”萧红女士说。“还有一对小棒槌,也是我带来在身边的玩艺,这是捣衣用的小模型,通通送给你。”萧红女士在宴席上交给了海婴。把这些患难中的随身伴侣,或传家宝见赠了。中等身材,白皙,相当健康的体格,具有满洲姑娘特殊的稍稍扁平的后脑,爱笑,无邪的天真,

12、是她的特色。但她自己不承认,她说我太率直,她没有我的坦白。也许是的吧,她的身世,经过,从不大谈起的,只简略的知道是从家庭奋斗出来,这更坚强了我们的友谊,何必多问,不相称的过早的白发衬着年轻的面庞,不用说就想到其中一定还有许多曲折的生的旅程。我们用接待自己兄弟一样的感情招待了他们,公开了住处,任他们随时可以到来。鲁迅先生不时在病,不能多见客人。他们搬到北四川路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来住下。据萧军先生说:“靠近些,为的可以方便,多帮忙。”但每天来一两次的不是他,而是萧红女士,因此我不得不用最大的努力留出时间在楼下客厅陪萧红女士长谈。她有时谈得很开心,更多的是勉强谈话而强烈的哀愁,时常侵袭上来,像用纸包着

13、水,总没法不叫它渗出来。自然萧红女士也常用力克制,却转像加热在水壶上,反而在壶外面满都是水点,一些也遮不住。终于她到日本去了。直至鲁迅先生死后才回到上海来。在鲁迅先生死后第五天,她曾给萧军先生信(见鲁迅先生纪念集),说:“可怕的是许女士的悲痛,想个法子,好好的安慰着她,最好是使她不要静下来,多多的和她来往。”这个动议大约是被采用了。所以鲁迅先生死了之后,萧军和黄源等先生来了,其他如聂绀弩夫妇,张天翼夫妇,更有胡风夫妇等许多人都时常来了。有一次,萧军和黄源等半劝半迫的叫我去看电影,没法子跟着去了,在开映的时候利用光线,我一直在暗中流泪。十年来,在上海每次踏入电影院都是和鲁迅先生一道的,看到会心的时候会彼此用臂膀推动一下,这生动的情境在电影院中更增加我的伤痛,但我怎能辜负他们的好意呢?他们那里会想到发生相反的结果呢?战争的火焰烧蚀了无数有作为的人,萧红女士也是其中之一个。当我刚刚跳出监狱的虎口,相信活下来的时候,到家里不几天意外地收到端木蕻良先生的简单噩耗,大意说,萧红女士于某月日死了,葬于香港某花园的某处,并且叫我托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