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599929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化学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结构单元:单体通过聚合反应,在大分子链中形成的单元。2、单位单元:聚合物的结构单元与单体的元素组成相同,只是电子结构有所改变,因此可称为结构单元。3、聚合度:聚合度是衡量聚合物分子大小的指标。以重复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重复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DP表示;以结构单元数为基准,即聚合物大分子链上所含结构单元数目的平均值,以可表示。n4、热塑性:加热时塑化,冷却时固化成型,可反复进行。5、热固性:加热时发生交联固化,继续加热不塑化。6、均缩聚:由一种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7、混缩聚:一种或几种含有二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化合成为聚合物,同时析出低分子副产物的过程。8、共缩聚:由两种以上

2、单体共聚而成的聚合物。9、官能度:单体参加聚合反应能形成新的化学键的数目。一般而言,官能度=单体官能团数目。10、平均官能度: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参加的混缩聚或共缩聚反应中,在达到凝胶点以前的线性缩聚阶段,反应体系中实际能够参加反应的官能团总数与单体总物质量之比,f。11、引发效率:引发剂分解后,往往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这部分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称作引发剂效率(f)。12、笼蔽效应:溶液聚合中,浓度较低的引发剂分子分解出的初级自由基,处于大量溶剂分子的高粘度聚合物溶液的“笼子”包围之中,部分初级自由基无法与单体分子接触,初级自由基双基终止,向引发剂链转移,向溶剂分子链转移

3、,导致引发剂效率降低。13、诱导分解:诱导分解实际上是自由基向引发剂的转移反应,转移结果,原来的自由基终止成稳定大分子,另产生了1个新自由基。转移前后自由基数并无增减,徒然消耗了1分子引发剂,从而使引发剂效率降低。14、动力学链长:在聚合动力学研究中,长将一个活性种从引发开始到链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定义为动力学链长v,无链转移时,相当于每一链自由基所连接的单体单元数,可由链增长速率和链引发速率之比求得。(稳态时,链引发速率等于链终止速率)15、活性聚合物:当单体转化率达到100%时,聚合仍不终止,形成具有反应活性的聚合物叫活性聚合物。16、遥爪聚合物:一种分子两端带有反应性官能团的液体聚合物

4、,可用作液体橡胶、涂料、粘合剂、密封剂等,最后通过活性端基的相互作用,扩链或交联成高分子量的聚合物。17、化学计量聚合物:阴离子的活性聚合由于其聚合度可由单体和引发剂的浓度定量计算确定,因此也称为化学计量聚合。18、Ziegler-Natta引发剂:元素周期表中WV!族过渡金属化合物与IIII主族的金属烷基化合物组成的二元体系,体系具有引发a烯烃进行配位聚合的活性,将该二元体系称之为Ziegler-Natta引发剂。19、竞聚率:将均聚和共聚链增长速率常数之比定义为竞聚率r,以表征两单体的相对活性。20、悬浮聚合:非水溶性单体在有分散剂的水中借助于搅拌作用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而进行的聚合反应。21

5、、乳液聚合:非水溶性或低水溶性的单体在水中由乳化剂(借助于搅拌作用)分散成乳液状态的聚合反应。22、本体聚合:不加溶剂和介质,仅加单体和少量引发剂(或热、光辐射等引发)进行的聚合和反应可加少量色料、增塑剂和少量M调节剂。类似于熔融聚合,区别在于反应温度。x23、溶液聚合: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应注剂(包括水溶液聚合)中的聚合。24、反应程度:通常指已经参加了反应的官能团与起始官能团的物质的量之比,p。25、配位聚合:金属有机化合物与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络合引发体系,单体在聚合过程中通过向活性中心进行配位之后,再插入活性中心离子与反离子之间而完成聚合过程。26、定向聚合:单体形成立体规整性聚合物的聚合过程。27、临界胶束浓度CMC:能够形成胶束的最低乳化剂浓度。CMC越小,越易形成胶束,乳化能力越强。28、增溶胶束:包含有单体的胶束。由于乳化剂的存在而增大难溶单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产生胶束增溶现象。29、三相平衡点:乳化剂在水中能以分子分散、胶束、凝胶(未完成溶解的乳化剂分子)三种状态稳定存在的最低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