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59990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初中课文中的作文资源为写作护航小课题研究规划研究对象:全体八年组学生一.选题的背景作文是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班级的作文水平高低,代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也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质量高低。所以,抓好作文教学的研究,对建设高效课堂,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1、现状与思考:面对现在初中生的作文,每一个语文教师莫不愁上眉头,学生学了那么多文质皆美的课文,积累了那么多好词佳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的作文还是词汇贫乏,病句较多?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的联系分割开了。长期以来,在语文学科中,我们的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严重脱节,讲课只是讲课,作文只是作文,两者之间少有关联。对于

2、课文,教师逐一钻研,潜心体味:从句段到篇章,从大意到中心,从分析到归纳。备课不可谓不细,讲析不可谓不精。但在这其中,过分追求课堂的艺术性理念和应试性功利,每篇文章必然也仅就语言、层次、结构、特色、人物等一一道来,模式呆板,单调乏味,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在作文教学中则过分强调语言文字的雕琢和技术性指导,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高中、大学,每次的作文指导与讲评也循环着相同的步骤:审题、构思提纲、选材、一般启示及要求、佳文示读、通病例讲等等,就作文论作文,学生根本无语文能力上的提高。由此,我认为,在新课标的感召下,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够相互沟通

3、、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2、目的意义将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学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所以,在当代的语文教学中,要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课文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而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能直接学生的写作文的水平,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在作文实践中对于内容、结构、感情的理解和运用,也会提升对课文的更为感性的认识,使课文的学习更得心应手,促进语文能力水平的整体提高。3、

4、本课题在国内的研究现状当前,将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整合起来以提高语文的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已有相关的提法,但是介绍的比较简单,而且它也并未提到真正落实的方法及措施。本课题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研究一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挖掘语文教学之巨大潜力。二、理论依据1、课程改革理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实行课程改革要增强课程的资源意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自身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即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写作是重要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活用资源加强写作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发挥学生的写

5、作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对知识的接收只能由他们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鲜活的文本中的作文资源,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三、研究目标新课标的出现,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引了一个崭新的方向,使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了课程的根本目标。它更是对作文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在新课程的课堂学习中,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在

6、让学生理解了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之后,通过仿写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2、学生通过写作文的实践,提高对课文的鉴赏和理解,全面提升语文的运用能力。四、研究内容1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面积大,厌学怕写的现象特别严重。如何通过课文与作文的整合让学困生喜读爱写,这是我们要研究的内容。2、如何使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发现写作方法,总结写作规律;在学课文时,实践作文相关知识及鉴赏的方法,提高课文的学习效率,这也是需要研究的。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活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提出问题、分析思考,实施研究、探究策略,总结反思、指导教学等几

7、个环节,研究初中语文课文教学中运用课文中的作文资源进行教学的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活用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探究写作指导的方法及操作策略。五、研究范围1、课题的界定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根据教材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内容上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选材角度小,思维空间大,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效果好。另外,把学生写作训练得到的知识及相关能力有机融合于课文教学之中,做到学写结合,相得益彰。2、研究范围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

8、教”。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知识。中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结合课文教学或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学习写作外,还要在作文的训练中,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帮助学生找到作文与课文的结合点,找到提高鉴赏课文的方法、能力。六、研究对象本校八年级学生七、课题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说过:“没有离开研究的行动,也没有离开行动的研究。”抓住行动研究法科学性、具体性、创新性、以及系列性等特征,以实践行动为研究核心,通过边研究、边实践

9、、边反思、边调整的方法,强化研究的效果。同时,还要以调查法、观察法为辅助手段,以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另外,还可以运用案例研究法 :大量积累作文教学的案例,反思、论文,通过比较和论证,筛选出适合班情和校情的作文教学模式,形成经验性材料。2、研究操作的策略(1)把握教学方法教学中,要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实践表明,进行作文教学,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对作文点需要理解,想象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以后的练笔打下基础;在写作训练中,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随文练笔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将作文的内容有条理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后将口

10、述内容写成书面作文,并根据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概括地说,学生随文练笔过程,是由“理解-练写-反馈”三步构成的。(2)深挖课文内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创造发明中实在的因素。”丰富的想象是一切创造的基础。要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就必须重视并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在课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在读写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失为一条易便快捷的有效途径。作文是与课文教学配合进行的,设计作文时,应针对课文内容的可挖掘性,抓住训练点,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详化、延伸。讲读课文基本上都是文质兼美的名人名篇:这些文章有的词句蕴含丰富,耐人寻味;有的人物心理描写凝炼;有的省略情节;有的结尾戛然而止总之一句话,

11、它们熔铸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同时也给读者留有极其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3)进行适度安排在平时的课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要考虑训练的疏密度,一节课45分钟,有讲有练,都应有时间限制。如果贪多求全,必定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疲于应付;如果课文知识教学的“密度”不够,便来进行作文训练,也只是空中楼阁,摆摆花架子。其次要注意训练内容的难易度。偏难、偏易的训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也会造成“费时低效”。再次,指导学生作文必须有机地贯穿在讲读过程中,就文取材,而不是另起炉灶,自立门户。要做到“适度”,这就需要教师钻研课标,钻研教材,研究学生,以课文

12、内容为素材,精心设计适宜随机进行的作文训练。(4)具体做法:1、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渗透写作指导。借课文语句亮丽作文语言借课文素材充实作文论据借课文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借课文表现手法深化作文主题借课文结构完善作文构思2、指导学生进行模写。3、从文章中来,到文章中去。补说续写类变体改编类事实印证类想象创编类迁移拓展类读后感类体验感受类话题写作类技法实践类自由表达类八、总结反思,指导教学以督促写,是语文学习时间的拓展和升华。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写作训练,可以将阅读引向纵深。可以仿写,可以创写,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总之,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材,确实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研究教师为课题的研究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并且乐于不断学习,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水平,树立新型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