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597979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办高校德育教师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浅析摘要本文结合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与学生社团的校园角色,结合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后简称华外)的具体实际谈谈德育教师在民办院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关键词民办高校 高校德育教师 社团 作用民办高校教育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补充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的不足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民办高校德育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发挥作用外,在学生社团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一、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一般而言,具备条件的民办高校大多实施封闭式管理,究其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生源市场的要求。一般来说,民办高校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

2、所以学生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首先选择管理“严”或直接要求学校进行封闭式管理。第二,从培养学生成才的角度考虑,维护学校及学生的安全,民办高校也多采取封闭管理。华外扬弃了一般民办高校封闭式管理,推出了“四全”管理的新模式,即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全住宿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学生管理新模式。从全方位、全员育人这个角度,德育教师便有了更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二、学生社团的校园角色长期以来,参与社团活动一直是高校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重要学习、生活内容。一般说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涉及的领域有艺术、体育、实践、学术等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学生社团各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因此在整个校园文化生活中也就

3、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为:第一,培养和发展成员的兴趣爱好。第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第三,辅助学习,为将来奠定基础。第四,通过参加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完善个性。此外,一些劳动服务性社团有利于其成员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然而,学生社团并非尽善尽美,全国很多学生社团在活动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例如某些社团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活动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在无意识当中对其成员产生了误导;某些社团机制过于松散,人员流动过大导致其成员组成缺乏合理性,活动有始无终;社团活动经费匮乏,导致社团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等等。三、德育教师在指导学生社团中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由校内学

4、生自愿组成的接受学校管理的学生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作用毋庸置疑,但对其出现的问题和缺陷也不能不给予更多关注,单靠社团本身不一定能有效地规避各种问题,解决的办法也有许多,联系华外实际,我们认为,由德育教师充当指导教师的社团更能显示其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主要可以体现为:第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办学理念。社团的构成主体是校内学生,受学校纪律规范的约束,这就决定了学生社团必须严格、模范地遵守校纪、校规。这是学生社团存在的基本条件。根据各种资料显示,我国各大高校大约有85%以上的在校学生都曾经参加过一个或多个学生社团,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基本都认可社团管理的形式是学生自治,从设

5、立起就带有行政准予性,即申请设立社团必须经过学校相关部门批准,其日常活动受党、团组织的领导和指导,社团须在学校管理机构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有效地组织和从事社团活动。指导教师从这一点上进行教育引导,对于民办高校学生克服自由散漫的习惯,对于理解学院的规章制度方面就显得更为积极。大学生个性活泼自由,对大学校园及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和好奇,但是民办高校大学生进入校园往往怀有较强的失落感,进而导致部分学生对学校的制度、理念有一定的抵触情绪,遇事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理性判断。在社团这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没有了专业课的压力,通过指导教师在日常社团活动中的间接引导,将学院的各种理念融入到社团

6、的各个主题活动中,使学生在自我活动和自我教育中逐渐体会学校的理念,并自觉践行。象华外坚持“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成才观;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住宿”的管理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最认真、最负责、最好的教育。这些理念起先学生并不是很认可,但是通过社团指导教师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的多种主题活动渗透,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理性地理解学院的各种理念,并且多数学生在离开社团后仍能很好地领会和实践。第二,能够正确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生社团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引导的重要阵地。大多数社团都实行社长负责制,辅之以必要数量的其他社团干部。社团干部往往具有较

7、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指导教师经常与社团骨干进行思想工作交流,通过社团组织能有效集中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往往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同时,社团作为原点更有传播、发散良性思想的作用。社团干部几乎都是社团成员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本是就是大学生的一部分,他们特点鲜明,责任心强,思想先进,举止文明,有较高的群众威信,积极参与创新,敢于大胆实践,甘于吃苦,有许多难能可贵的品质。社团成员对自己的民选干部有着天然的亲近和信任,指导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将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融入到对社团干部的教育中,通过他们在学生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影响社团的全体成员,可以

8、起到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事实证明,这对于减轻思想教育的工作量和提高成功率有着积极作用。在华外,德育教师作为社团指导教师,还通过多种与社团相关的间接途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部分指导教师在指导社团的宏观安排之余,还结合自己所指导的社团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其他形式的教育,如开设讲座课、开展调查问卷等形式,实时掌握学生心里动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除了以上两个主要的方面之外,德育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有助于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更加有利于校园学术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人际关系模式。大学学校管理环境的逐渐宽松,班级观念的淡化,学生纷纷走进社团,德育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的转变和契机,充分发挥社团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的作用。参考文献:1 /newspaper.西京报,2003-5-31.曹成玉.点击高校社团.中国教育报,2003-07-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