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597977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欣赏赏析题大全.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维纳斯的诞生的绘画风格与内容,代表了画家波提切利的基本画风,也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普遍的精神追求。请以此画为例,具体赏析画家的风格特征及精神追求。这幅画中情节和形象塑造是依据美第奇宫廷御用诗人波利齐阿诺的长诗。诗中描述维纳斯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吹送到幽静冷落的岸边,而春神芙罗娜用繁星织成的锦衣在岸边迎接她,身后是无垠的碧海蓝天,维纳斯忧郁惆怅地立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体态显得娇弱无力,对迎接她的时辰女神和这个世界毫无激情,不屑一顾。这个形象告诉观赏者,女神是怀着惆怅来到这充满苦难的人间的。这种精神状态正是画家自己对现实态度的写照。维纳斯诞生还有另一层涵义。当时在佛罗伦萨流行一种新

2、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认为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实际上说的就是: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画家用维纳斯的形象来解释这种美学观念,因为维纳斯一生下来就是十全十美的少女,既无童年也不会衰老,永葆美丽青春。维纳斯的造型很明显是受古希腊雕刻中维纳斯形象的影响,从体态和手势都有模仿卡庇托利维纳斯的痕迹,但是缺少古典雕像的健美与娴雅。这种造型和人物情态实际上成了波提切利独特的艺术风格。2、美术品收藏室是典型的巴洛克绘画。请以此画为例,具体说明巴洛克绘画的基本特点,并与维纳斯的诞生就画面感作出比较,说明你更欣赏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欧洲17世纪的美术样式巴洛克绘画,发

3、源于意大利,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因此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使欧洲的17世纪有巴洛克时代之称。巴洛克艺术大致有如下一些特点:无论是建筑、雕刻、绘画都强调运动感、空间感、豪华感、激情感,有时还带有点神秘感。雕刻和绘画多表现宗教题材。美术品收藏室是威廉凡海切塔的作品,是典型的巴洛克绘画,我认为画家的艺术风格明显受到当时追

4、求奢华的宫廷贵族、贵族化的资产阶级和教会团体审美要求的影响,某些方面在形式风格上流于对后者的模仿,于是画面中有一种光彩夺目、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除此之外,画家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使画面形象生动,装饰性很强。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 画面上纯洁秀美的全裸女神踩在硕大贝壳上浮水而出,春神,和花神向她吹送着夹有鲜花的春风。手执披风的天后赫拉正欲向维纳斯加衣,飘拂着金色长发的维纳斯体态柔美娇嫩,全身沐浴在阳光和春风之中,充分显示了人体美和自然美,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美不能从非美中诞生,也不能逐步完成,美只能自我完成”柏拉图这

5、样解释维纳斯的诞生,对于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而言,也许只有大自然才不能算作“非美”。对于维纳斯我们并不陌生,她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传说女神诞生于海上,生下来就是少女。她美艳无比又非常浪漫,掌管动植物的繁衍与人间爱情等6项职务。画中她大理石般的躯体纯洁美丽,华美的金发在风中飘扬,显透出青春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她眼神中露出迷惘,忧郁,茫然。从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的表现技法上看,作者的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像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夸张些。这一切,似乎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这副画以优美的、诗一般的

6、绘画语言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理想(即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身依附。)深深吸引了我。3、维纳斯的诞生是西方以神为题材的作品,洛神赋是中国以神为题材的作品,两者有明显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对“神”的理解上不同,而且在画法上也截然不同。试比较说明不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神”是宗教生活的灵魂,对于神的本性的理解最鲜明地表现出某个宗教或信仰的特点。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神。按其有无实体性而言,则可找到两种极端的类型。它们与欧亚大陆的地理位置相当,即源于此大陆西边的犹太-基督教的唯一实体性神,与源于它东边的中华文化的非实体性神。在这两者之间,有各种混合的类型

7、,比如印度和波斯的类型。有实体性的神就是以实体性来表现其终极性的神,而且是与人的生存而非只与人的思辨相关者,也就是说实体性神,表现为有意志和有智性,或有人格的实体。这样的实体性神,是通过与人“定约”的方式来干预世俗生活的。“约”正表明这人格实体性神与人的关联的外在性,即这关联需要契约和证据来保证。“旧约”主要表现为戒律、礼仪和制度。 这约在某个意义上缓解了神与人之间的疏远和任意的关系,使神以律法、礼制、道德、教会的形式进入或塑造信仰民族的生存。因而西洋画体现了西方人对神的理解,具体、现实、富有人格魅力。中国人对神的理解却恰恰相反,中国的神是非实体的神,在中国文化中,“天”的地位(而非其本性)就

8、相当于西方文化中的上帝(耶和华、真主),也被视为塑造人的生存形态的终极力量。“天”有神性,但没有实体性可言。根据确切的记载,比如诗经和书经周书,周人有“天命无常”或“惟命不于常”的说法。正是由于这天的神性并非人格实体性的,它也就没有必要象耶和华那样去断定和维护自己的唯一性、普遍性、创造者的身份以及与人类的定约。那么,天通过什么方式体现于人生和世间呢?以天为极的中国古人的思路非常深妙;他们明白,通过人的活生生的和含有“几微”机制的体验和领会,人可以非概念、非框架地收敛于终极之处而成气象境界,即“与天地相参”而入天时。因而维纳斯的诞生和洛神赋在表现对“神”的理解上不同,而且在画法上也截然不同。取材

9、不同。洛神赋是曹植用神话来寄托他失恋的悲哀,它反映了封建社会制度下,青年对于婚姻不自由的苦痛,也间接反映了曹氏家族中由于争夺王位而引起的兄弟生死斗争。曹植是才学丰富,风流自赏而又感情诚挚的大诗人,对于亲身感受的压迫和痛苦和尤其引为终身遗憾的失恋。顾恺之是完全按洛神赋的主题思想塑造形象和安排情节的。维纳斯的诞生一画,据说是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传说女神诞生于海上,生下来就是少女。她美艳无比又非常浪漫,掌管动植物的繁衍与人间爱情等6项职务。西方造像艺术惯以她作为女性美的形象楷模。表现内容不同。洛神赋中,洛神是曹植所钟情的女子的理想化替身,凡是诗人能用抽象的文字所能表现的精华

10、,画家也用他的生花妙笔,生动而又简练地刻划出来。如画中与曹植遥遥相对的洛神,画得含情默默回眸盼睐,体态柔软自然而姿势婀娜动人,难得的是把神女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那种“若往若还”、“含辞未吐”的表情刻画得活灵活现。当我们仔细去欣赏这幅作品时,我们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随着的面上的欢欣而欢欣、惆怅而惆怅。名作维纳斯的诞生充满了柔情的诗意,尽情表达了画家对美好事物的爱恋,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画面上纯洁秀美的全裸女神踩在硕大贝壳上浮水而出,春神和花神向她吹送着夹有鲜花的春风。手执披风的天后赫拉正欲向维纳斯加衣,飘拂着金色长发的维纳斯体态柔美娇嫩,全身沐浴在阳光和春风之中,充分显示了人体美和自然美

11、。透视方法不同,洛神赋的图采用的是中国画常用的“散点透视”,即讲作画可用平远、高远、深远的方式经营人物、山水树石形象,左右远近的景物可并入画中。而维纳斯的诞生所采用的是“焦点透视”,即从一个视点观察自然和描绘,使画中的景物有一种如同真实的纵深的感,人与景的比例也非常自然。色彩不同。由于东西方绘画所用的工具材料不同,因此画面上所呈现的色彩完全不同。洛神赋是层层敷染墨和色彩,很多地方墨色基本代替了色彩,通过布墨的皴擦点染、干湿浓淡等变化,塑造体积,烘托气氛。而维纳斯的诞生的绘画材料是矿粉质颜料,用胶水和蛋清调和,颜色重重层叠,明暗之间的响亮与深邃,形成深入浅出的节奏与韵味。虽然两位画家都旨在表现人

12、物的精神,但在表现技法不同。顾恺之是用极简练飘逸的线条和典雅鲜丽的颜色,借高度的写实手法把作品的内容深刻地传达出来。画家主要依靠画面人物相互关系与位置的巧妙处理,显示了人物的情思。从这里我们可以特别体会到顾恺之在论画中所说“悟对通神”的丰富含意。画家用“游丝描”的细线勾勒物象,线条紧劲联绵、风趋电疾的表现力。画面中所配置的一切景物山石、树木、水浪、舟车、马匹、禽兽等等,也都是很恰当和写实的,但只不过是一个倍衬作用而已,更能显出宾主,有益于主题内容的突出。而维纳斯的诞生这幅画除了线条,在绘画中起作用的还有笔触、质感、体量感等因素。虽然也是写实的,但波提切利在写实手法中掺杂一些变形的因素,如维纳斯

13、的脖子过长,头发用线太过分,好像是一绺绺有弹性的物体。手足的比例也夸张些。这一切,似乎在故意强调形象的精神,而不是着重表达肉体。所以说,他的作品并不仅仅限于感官本身的审美诱惑,而是通过对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纯化和超越,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实际上,这是当时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典的唯美主义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结合,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的结合,是精神美与肉体美的统一。中国画洛神赋体现了中国人对神的理解神奇、飘渺、空灵、豁达、充满了自由的空间,而非现实和人格的展现。4、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一幅杰出的人物肖像画,当这幅画送给教皇本人时,他惊讶而不安地说了一句:“过分像了

14、。”意思是,画家不仅画得表面上像,连人物的气质、内心也给画出来了。画家抓住了哪些细节,才把人物画得如此传神?人物表现了什么样的神情与内心世界?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一幅杰出的人物肖像画,当这幅画送给教皇本人时,他惊讶而不安地说了一句:“过分像了。”意思是,画家不仅画得表面上像,连人物的气质、内心也给画出来了。画家抓住了哪些细节,才把人物画得如此传神?人物表现了什么样的神情与内心世界?委拉斯开兹在1649年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在那里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此画是1650年作的, ,现藏罗马利来-庞斐利画廊.在这幅肖像中,画家既表现了此人的凶狠和狡猾,又表现了这个七十六岁老头子精神上

15、的虚弱。画面上的教皇,尽管脸上流露出一刹那坚强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两只手都显得分外软弱无力。画家巧妙地抓住了这一点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富有个性,从而给观众增加了很多的联想。这幅作品的油画技巧也是十分出色的。画面上,火热的红调子表现了特有的宗教的庄严气氛;白色的法衣和红色的披肩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笔触十分流畅自由,表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当这幅肖像送给教皇时,教皇惊讶而又不安地说了一句话:“过分像了”。可见此画的高度写实和逼真。这幅真实,深刻的肖像杰作在罗马引起了轰动,许多人临摹它,象对待奇迹似地研究和欣赏它。委拉斯开兹是西班牙17世纪现实主义绘画最杰出的代表,他反对追求外表的浮华,虚饰,

16、着重人物内心的刻画,其作品带有一种高雅和威严的气质。到了晚年他的绘画技巧更加娴熟、高超,作品笔触自然、光色明快。他一生画了许多杰出的油画作品,每幅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委拉斯开兹在绘画技巧上的最大成就是颜色清晰和光的效果运用得好。他的银灰色的透明调子是为人称道的特点,他画面上的光都集中在重要部位上,使其余的部分暗淡,给人以真实感。他的笔下常常出现皇家贵族们的傲慢与贪婪形象,曲折地揭露了统治者的昏庸与腐朽。而对宫中下层侍从、宫女和被贵族当成玩偶的残废者以及一般平民,却给予深切的同情,反映了他们的智慧和品德。5、请将教皇英诺森十世像与约瑟特格里斯女士像作出比较,说明古典的写实画与现代的抽象画各有什么特点?并且阐述你对古典绘画与现代绘画的理解。在西方美术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种类当推油画。油画作品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