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德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59690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祖德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周祖德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周祖德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周祖德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周祖德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祖德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祖德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承历史 总结十年 振奋精神为实现“两个一流”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在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周祖德2010年5月27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们带着一份渴望与期盼,满怀一腔激动和喜悦,共同迎来了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的日子。今天我们有幸与这么多的领导、嘉宾、校友、学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相聚马房山,共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这既是学校的光荣,也是我们的荣耀。在此,我谨代表武汉理工大学党政领导和5万多名师生员工,向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海内外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由衷地感谢!在这个庄严的时刻,我们要特别向专程来校签

2、署合作协议的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武汉市的领导和来宾表示诚挚的谢意和热烈欢迎!10年前的今天,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广大师生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站在了一条新的起跑线,共同创造崭新的武汉理工大学的历史。三所学校具有各自不同的历史,都是发轫于革命战争岁月,成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腾飞于改革开放年代。武汉工业大学历经世纪沧桑,辗转南北,两源合流,岁近甲子,先后隶属于建设部、建材局和教育部管理,1978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1996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历经两校合并,近60年的成长历程,通江达海,贯通港口,水陆

3、连通,一直隶属交通部管理,是我国交通行业的重点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坚持适应需求,发展特色,服务行业,40多年发展,先后隶属于机械工业部和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管理。三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我国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的人才培养的摇篮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60多年的风雨兼程,10年的互融共进,学校已完成了由面向行业的单一工科院校向面向全国的部属重点多科性大学的转变,由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研究型院校向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并重的研究教学型大学的转变,并为最终建成“两个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我国高

4、等教育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科学把握融合与发展、特色与创新、服务与共建的辨证关系,提升办学理念,创新办学思路,优化办学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实现了学校整体实力的重大突破。 科学把握融合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是我们实现重大突破的前提。为此,我们提出了“以融合求发展,以发展促融合”的发展思路。我们坚持以制订“三大规划”和推进“两大建设”来促进学校的融合与发展。一方面,通过制订学科建设、队伍建设和校园建设 “三大规划”,在规划中明确了学校“整体水平国内一流,部分学科水平国际一流”的多科性、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定位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两个一流”成为学校凝聚人心、深

5、度融合的内在动力和各种改革与发展措施的最终归依。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老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新老校园的协调建设,为学校发展的百年大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园面积扩大了一倍,达到4000余亩,学校总资产增长5倍,达到50多亿元;同时,我们特别注意尊重原三校办学历史,高举团结的旗帜,形成了“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理工精神和“厚德博学、自强不息”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学校上下集思广益,不断凝练和培育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形成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校训。三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得到了全面传承,学校的融合与发展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科学把握特色与创新的辨证关系是我们实现重大突破的核心。为此,我们提出了“

6、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的发展思路。我们坚持以持续实施“四大工程”来促进学校的特色创优与创新发展。通过学科建设工程的实施,学校不但高水平通过“九五”“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验收,而且使“211工程”覆盖学校所有重要学科,“211工程”由此成为学校建设发展的一面旗帜,带动了学校整体跨越发展,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实现了重大进展;通过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学校确立了“三强人才”的培养目标,取得了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基地、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并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通过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学校年科研经费由4000余万元增至5.07亿元,科技产业年

7、销售收入2700余万元增至12.8亿元,同时获得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基地和科技奖励,学校科技和产业工作得到跨越发展;通过人才强校工程的实施,形成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的高水平人才平台和以高素质中青年学术队伍为主干的师资队伍平台。科学把握服务与共建的辨证关系是我们实现重大突破的保证。为此,我们提出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的发展思路。我们坚持以“四个面向”来促进学校的服务与共建。通过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全国、面向国际,实现与行业、地方、校友和国际的共建,构建了学校良好的外部大环境。学校建立了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个行业董事会,实现了与交通部和武汉市的共建,并且与

8、贵州省、海南省以及广东、浙江、湖北、贵州的相关地市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今天,我们将在这里和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武汉市签订“两省一市”的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深层次的合作将合作模式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另外学校组建了校友总会,成立了52个地方校友会和海外校友会,吸引国内外20多万校友参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和科技合作关系,并且与美国哈佛大学建立了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一批世界顶级学者来校任教或从事研究工作,学校的国际化氛围日趋浓厚。10年的融合与发展、特色与创新、服务与共建,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构建学校的办学模式,我们

9、以全新的思路规划学校的发展,我们以全新的境界担负学校的责任。学校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明显提升、社会影响逐渐扩大,始终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武汉理工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中国建材行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以及湖北省、武汉市各级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学校的发展历史,是先辈们披荆斩棘、不懈努力的创业史,是一代代学子磨砺品行、刻苦成才的成长史,也是社会各界人士鼎力帮助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凝聚着广大师生员工的汗水和智慧。此时此刻,我们衷心感谢对武汉理工大学合并组建10年来的工作给予关怀和支持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国内外朋友以及广大校友;并向武汉理工大学全体师生

10、员工和离退休教职工表示深深的敬意并致以亲切的问候!当前,我国大学经过世纪之交的管理体制改革,在强大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正呈现出层次分明、不进则退的局面和态势。我们清醒地看到,与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国际、国内一流大学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思想理念、人才队伍、建设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还严重地制约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要不忘国家富强科教先行的理念,虚心向先进大学学习,博采众长,壮大自己,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尽快缩短与国家高水平大学之间的距离。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为此,我们将从下几个方面推进学校的科学发展:第一,“科学发展,科学规划”。

11、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的全局,特别要抓住制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为指引,统筹规划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国际交流、社会服务、学校管理、新老校园建设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强化特色,内涵发展”。我们将坚持以特色发展作为强校战略,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强化特色、培育特色来推进学校学科的内涵发展,特别要抓住“十二五”“211工程”建设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强化已有特色,培育新的特色,以创新求特色,以优质创特色,进一步全面深入推动学校

12、学科的内涵发展。第三,“一流教学,一流本科”。我们将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人才培养质量年”为重点,育人为本,质量立校,全面深入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德育工作,开展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和适应社会需求,锻炼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能力,实现“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第四,“科技创新,合作共建”。我们将坚持以申报国家重要基地、争取重大科技项目、形成重大研究成果和推动重点科技企业上市为重点,面向行业、区域和科技发展前沿,聚焦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在奉献国家、服务社会的同时,瞄

13、准国家科技战略,将原始创新的发明创造,应用研究的核心技术,国际合作的最新成果,集成在校园,推广到社会,造福于人类!第五,“人才强校,国际视野”。我们将坚持以实施人才“三大工程”为重点,形成学校大师级人才、国际上有影响的学者群体和中青年学术队伍;形成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实验技术队伍。广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更多地走上世界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舞台,更多地吸纳国际高水平人才,快速突破人才瓶颈。第六,“培育文化,追求卓越”。我们将坚持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传承三校历史文化为主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形成“厚德博学,追求卓越”校园文化氛围,打造“人文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10年的磨合,我们认同了一个共同的理念,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理想;60多年的积累,我们扎根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我们沐浴着优良的校风和学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对学校的未来充满坚定的信心和美好的期待!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困难重重,仍然布满荆棘,但我们意志坚定,充满信心,让我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开拓创新,以无限的热忱、勇气和信心承担起这份崇高的历史使命,携起手来,为实现“两个一流”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