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课程与教学调研立规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4596425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课程与教学调研立规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课程与教学调研立规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课程与教学调研立规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课程与教学调研立规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课程与教学调研立规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课程与教学调研立“规准”教学研究部门的常规工作正面临着新挑战,具体表现为:区域和学校接受调研的意愿不足,教师对调研有抵触情绪,调研对象准备过度、无序。因此,教研转型的第一步就是走向“规准”化。徐淀芳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类似的帖子:听说教学视导又要来了,各个学校的造假又开始了。老师们为了配合检查,不得不按领导要求加班加点地补充材料,当然少不了造假应付。视导一来,劳民伤财!这就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能否考虑一下视导的方式方法?少看材料,多点走访,不要再折腾了为此,我们对相关工作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从问题出发,重新审视调研目标研究中发现,过去基于经验而形成的课程与教学调研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已难以适

2、应学校、教师以及教学发展的新需求,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调研目标不够清晰,更多指向对调研对象的评判和甄别。调研内容不够集中,很多时候显现的是调研员的个人偏好、思维方式或经历背景。调研流程不够有序,主要凭借经验进行,效率难以得到保证。调研反馈指向模糊,主要以文本反馈、向领导反馈和学科集中反馈为主,有针对性的分类反馈、对教师和教研组的个别反馈较少。首先要将“调研”与“视导”区分开。从词义看,“调研”和“视导”都含调查、研究、视察、指导之意,“视导”两字更接近这项工作的本质内涵。但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视导”被看成一种行政运作,是上级行政主管对下级部门工作的视察、监督和考核行为。为了引导区县、学校和教

3、师重新认识“视导”或“调研”的意义和价值,避免人们对这一行为理解的偏差,我们选择使用“调研”一词,以区别于行政督导中的“教育视导”。我们对调研目标的定位是:1.调研,是一段形成性的进程。因此,我们强调调研前、中、后各阶段工作的一体化设计,强调现场调研的互动沟通与指导引领,强调调研过程对于促进区域和学校发展的功能。2.调研,应设“有限目标”。调研时间、空间的有限性以及调研员数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调研对象的有限性。基于此,我们着眼于“课程与教学”基本规范落实情况、基本要求执行情况的调研,因为这两个“基本”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3.调研,最终目标应指向学生发展。无论调研的对象是什么,调研的流程怎么设定

4、,其最终的指向是“学生发展”。“课程与教学调研”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找到“规准”可视化的途径规准,是执行专业工作的参照规则与标准。为此,我们研究建立基于标准的调研内容、基于规范的调研流程、基于促进发展的分层反馈机制。通过研制“调研工具”、编制“调研手册”、汇编“调研报告”、开展“调研培训”等途径,力图明确调研规准,使规准可视化。调研工具是规准可视化的重要载体。以往的调研,很多时候依赖于调研员的经验型思维。由于这种思维难以可视化,加上调研员的个体经验差异,使得其调研视角不集中,调研证据不清晰,最终很多调研结论难以使调研对象信服。可视化的调研工具,可将经验“碎片”集聚为观察的视角,转

5、化为逻辑、可操作的流程,有利于引导调研参与者从基于经验的分析,转向基于证据的判断。我们定位研制的是“中型”工具。“中型”调研工具有别于旨在对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细节研究的微格工具,如“课堂教师的发问观察”、“学生上课情形观察”、“师生语言互动观察”等,也有别于为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某项督查而设计的较大工具,如“学校教辅材料使用情况督查”、“学校体育活动的实施督查”等。调研走向“规准”带来的变化明示调研目标、内容、流程和反馈方式,使调研参与者对调研工作形成了共识,也让我们看到了由共识带来的变化:之前区域、学校和教师紧张心理逐渐缓解;盲目的材料准备已经逐渐有序;缺失的规章正在逐步建立;被忽视的管理正在逐步加强;薄弱的环节正在逐步完善运用工具表的调研,促进调研员有了基于规准的行为表现,他们获取的信息更加聚焦,列举的材料实证性更强,与学校和教师的互动与交流更加和谐、顺畅。规准可视化的工具表,为区域、学校和教师如何建立并落实各项规则指明了方向。通过这几年调研工具的运用和宣传,上海市的很多区域和学校对这些调研工具表所承载的功能已经非常了解,在各层级的教研中出现了围绕调研工具表开展的各类主题教研活动,在一些区域和学校中出现了运用工具表进行区校联动的调研和研训。规准和实证,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成为一种行为。(作者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