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59274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赵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此篇写法与作者的医戒略同,详于叙事,略于议论,皆以亲历之事,引出深刻道理,文字朴实。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的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移树说文言文原文 移树说 作者: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其坎之稜,絙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

2、如之。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

3、。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选自岳麓书社排印本李东阳集 明李东阳 移树说文言文注释 (1)予城:指作者故里湖南茶陵。旧茔:祖坟。 (2)比:近来。 (3)盈拱:合抱。 (4)规:环绕树根划定所掘坎穴之面积。 (5)坎:掘土成坎,用作动词。 (6)碇(dn):停船时用以沉落水中的石块,类今之锚。 (7)陊(du):毁坏。稜:指土坎之类某一边。 (8)絙(n):大绳。这里作动词,指以词捆缚。 (9)填。虚壤:所挖的浮土。 (10)棚木:架木。 (11)曳:牵引。 (12)翼:协助。 (13)百武:百步。 (14)门:指墓门。 (15)尔:通“耳”。 (16)乡贡:即乡试,

4、录取者为举人。 (17)方:正道。 (18)观法:观摩,效法。 (19)聚博:积学博识。 (20)诎(ch):通“黜”,摈退不取。有司:指考官。1 (21)可:约,将近。 (22)俾:让。 移树说文言文翻译 我家的城西旧坟无高木已久。近来拓地于东邻,有桧柏百余株,大的合围,高约二三丈。我为它们长在不相称的地方而可惜。有一个种树人对我说:“我能够替大人移植。”我说:“你真能够做得到么?”他请求试试看,我答应了他。 我曾经去观察过。他先移其三分之一,环绕树根周围几尺,中留原土。四周都挖了坑,挖至根脚而止。用绳绕着树根,就像系碇那样,但它的重量虽千人也拿不动,便敲掉树坑的边角,将绳子缚住树腰而平放下

5、来,树根的缝道里放着松泥。再朝北平放,树身之下用泥土充垫,逐渐高升,朝南放时也是这样。三放三起,树便高出于坑。又以木头搭成床棚横载其上,用两头牛来拖,十个壮汉相帮。更粗重的树便使用双倍的力量。走了几百步,在墓后种成三行。过了一年去看,成活的有十分之九,于是又移运余树,种在左右两边以及墓门。再过一年去看,成活的又是十分之九了。从此枝干相接,行列分布,气象庄严与前大异,和古墓完全一样。由于周围大而坑疏朗,所以根不离树;原土厚,所以元气足;徐徐乘虚而起,所以出土后无所损伤。取之非在旦夕之间不可,而巧妙却能超越于二十余年之前,看来因为平日已积累了移树的经验,而在实践时又很有条理的缘故罢。 我因此深感世上一些培植人材,化融气质的人,如果都能得其道而治理,那么,不是很快就能够得到良好的名声么?族孙嘉敬因应乡贡考试而至京城,我爱其气质近于道义,便留他住下,和他探学论道,并指导努力之方,好让他随从有德才的文士们就教,有所效法而琢磨,知新而聚博。过了三年,他的志向学业都有进步,还是不被主考的试官录取,于是打算回乡省亲。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因此写这篇论说赠别。 看了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的人还看了: 1.移树说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2.移树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3.师说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4.明史陈子壮传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