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素养.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59257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素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素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素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信息素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素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素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管理,还要对信息评价其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然后利用信息解决现在实际中的问题。在新课程教学我从以下几点来体现这个目标的:(1)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2)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

2、有个性特色; (5)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7)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1、信息技术应该进入高考序列吗,若进入的话应该如何考? 这段时间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培训,听了很

3、多专家的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动向,也听到很多学员的质疑。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应该走上何方,辉煌或灭亡?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和新教师大多数都有这样共识,信息技术或走上灭亡。因为信息技术如果当成一种工具,在当今天手机都基本和计算机功能一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性还能提高吗?个人觉得信息技术应该进入高考序列,在现行的高考制度模式下如果想提高信息技术的关注度,必须通过高考来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看法。那信息技术如何考呢,第一、可以借鉴现在的术科类(体育、艺术、美术、音乐)考试的模式,如果考生要报考计算机类的专业须必须加考信息技术。通过这样的考试能够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不再是从基础学起,可以直接进入更深知识

4、学习,有效提高专业的学习效果。第二、计算机与数学有一定的相关联,在数学考试可以融合小部分的信息技术知识,以便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处理一些比较高深数量问题的计算。与信息技术所说的核心内容也相吻合: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基本信息课题(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

5、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 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 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3. 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