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超重和失重2.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591012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超重和失重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超重和失重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超重和失重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超重和失重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超重和失重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超重和失重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超重和失重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识别超重和失重现象。2、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本质。3、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超、失重现象发生的动力学原因。4、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际情景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陈述观点的能力。5、培养学生对多种情景中的相似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并加以归纳、概括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开放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提问、猜想、实验、交流、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认识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培养学生敢于探索、敢于提问、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借助课堂小实验、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超重与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超重与失重的问题。三、 教学工具与资源 自制超重失重演示装置、手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弹簧秤、台秤、钩码、电子秤等。四、 教学模式及流程本节课是沪科版必修一全书的最后一节课,是在学习直线运动、力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之后去学习的,这节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在技术与社会领域的应用也极为广泛,为了突出本节课的特点,完成课标要求,达到所设计的三维目标,我本着“以学为中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的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合作与探究;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

3、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等理念设计了本节课教学的五个环节:环节一:情境渲染,趣味引入(3分钟)环节二:复习生疑,感知新知(9分钟) 环节三:合作探究,理解新知(18分钟)环节四:实例分析,及时应用(10分钟)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分钟)五、 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表:程序教习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注意事项情境渲染,趣味引入播放配有背景音乐的宇航员太空中生活视频。引导学生发表感想,提出问题:视频中物体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蕴含着怎样的科学知识呢?观看视频并且跟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感想;体会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思考视频中涉及到怎样的科学知识。1、 激发学生兴趣,2、 激发学生名族自豪感1

4、、 背景音乐与视频完美结合,2、 教师音容并茂的引导复习生疑,感知新知台秤测量重力的原理,理清三个力的关系提问:台秤示数直接反映的是哪个力的大小?回答:可以是重力、支持力、压力辨析易混概念,让学生知道体重计测体重是有条件的。明确指向,为准确理解超重失重概念做铺垫。追问:用手压台秤,示数是手的重力吗?回答:不是播放课件展示物体受力示意图,以及台秤受到的压力引导三个力的关系学生回顾、思考、回答人所受支持力 N 和体重计所受压力 N是相互作用力, 二者大小相等。 人在水平台面上静止时所受支持力 N 和重力 mg 平衡,所以台秤所受压力即其读数大小,也表示人所受重力大小。通过“测不准的体重”实验,引出

5、超重与失重的概念提问:是否任何时候台秤示数都反应物体重力大小呢?回答:不是,只有静止平衡时递进提问,指向主题保证网络稳定,手机设置无误追问:不静止会怎样呢?合作实验:请一名学生站在台秤上,并利用手机希沃授课助手的同屏功能将台秤示数显示在白板上。该同学在台秤上完成静止、下蹲、起身等动作,其他同学观察示数并说出结果。明确并非任何情况下台秤受到的压力都等于重力用弹簧秤测量物体重力时也需要注意什么?回答:静止或匀速利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突破难点,准确、完整地把握超重、 失重概念。注重概念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强调超重或失重时,物体本身重力并没有改变。播放幻灯片,展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学生齐声朗读超重与失重概念

6、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自主探究,感知超重与失重实验一:用手托一叠较厚的书,上下做各种运动感受手掌收到的压力跟静止有什么不同?加速上升时,压力变大,处于超重状态,加速下降时,压力变小,处于失重状态。1、 让学生感知超重与失重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为接下来进一步深入探究超重与失重的条件与本质奠定基础。(为突破重难点做铺垫)对学生实验得到的结论进行点评,并提出多个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欲望。实验二:弹簧秤下挂重物,观察突然上升与突然下降时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加速上

7、升时,示数变大,处于超重状态,加速下降时,示数减小,处于超重状态。提问:超重与失重是由速度方向决定吗?关于超重与失重我们还有哪些需要研究的问题呢?合作探究,理解新知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的亲身感受,你有哪些关于超重失重的疑问想要了解?提出问题:1、什么时候出现超(失)重?2、为什么会出现超(失)重?3、超重与失重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为问题归纳作准备。板书于黑板,明确研究问题,方便最后进行总结。幻灯片展示问题归纳: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为什么会发生超重和失重?把问题简化,明确学生思考方向进行猜想关于两个问题,你的猜想是什么?V向上超重,V向下失重;a向上超重,a向下失重.

8、;a越大超失重越多.猜想是实验验证的方向。板书于黑板,方便后面总结。师生合作,探究超失重的实质介绍自制的超重失重演示装置(利用手机作为摄像头,并且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弹簧测力计示数显示在白板大屏上;为了现象明显加装了两米多高的架子)通过介绍自制的实验器材,让同学感受科学探究的有趣。科学探究在很多时候是需要设计合理的实验器材去完成的请一名学生上台合作完成实验。实验一:弹簧测力计拉着重物从静止开始向上运动。实验二:重物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积极参与实验过程,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记入学案中。经历实验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引导问题:1、重物经历了

9、哪些运动过程?2、 每个过程放大后观察到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什么变化?3、 每个过程对应是什么现象?4、 对每个过程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明确加速度方向。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学案对应内容。小组合作交流,由实验转入理论分析巡视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完成学案的过程,对存在问题的小组进行指导,最后抽取三组实验结果,用手机拍照,下一个环节进行分享与点评。在白板大屏上展示同学们的实验总结,并引导全体同学共同分析得到的表格。对所展示的总结进行点评,互相查漏补缺从互评中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通过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两方面的评价,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总结实验结论,得出超失重实质总结:1

10、、2、 (对同学们的猜想进行点评,强调超重与失重的实质)理论分析,认知完全失重问:失重时,视重小于实重,那视重小到0呢?这种最特殊的失重现象你能分析一下他的特征吗?回答:F视重=0,a=g在上面对失重现象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深入,认识完全失重,理解完全失重的特点。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完全失重只是失重的一种特殊情况总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完全失重时a=g 引导学生回顾引入时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视频。在太空中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对熟悉的情景再分析,加深理解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系统性,同继续增强学生兴趣。追问:思考在太空中不能使用的器材有哪些?回答:

11、台秤、测力计、天平、单摆.学以致用,拓宽学生思维实例分析,及时应用应用一:超重现象与失重现象的选择。(利用希沃白板“课堂活动”功能设置为游戏)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小组出代表上台完成超重与失重选择的游戏。检测学生对“超失重现象的理解”的掌握情况。理论联系实际,使同学对学习有兴趣、有成就感应用二:再次回顾台秤上起身与下蹲的过程,播放视频慢放镜头,并对其进行分析。小组交流讨论,请代表发扬,分析起身与下蹲的过程站在新的高度回顾前面的问题,加深理解。应用三:播放视频“生活中的超失重实例”观看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呢?请同学来总结一下。总结、交流、互相补充通过自己总结加深理解,使本节课在认识得以升华增强对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展示本节课与前面几节形成的知识框架理解、记忆、感悟作业布置:课本121页5道课后习题;发现并研究生活中其他的超重失重现象,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与同学交流分享。回归课本及时巩固自我检测,观察生活,激发兴趣。六、板书设计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视频引入、分组实验探究、理论分析、习题巩固超重与失重的现象,教学效果显著,学生课后反映良好。在反思中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计很关键,主要是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能让学生迅速的理解问题并能及时找准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