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589200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学设计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教学难点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黑种人的故乡 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

2、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板书:黑种人的故乡。 2今天我们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的区域。首先,我们每个组将你收集到的有关黑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巡回看一下,找出有代表性的小组在班上交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总结:世界上有55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结合课本69页829图说明)二、学习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展示课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图。(课本67页)(可以采用板图形

3、式,画出非洲大陆轮廓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分界线。)同学们分小组读图,合作探究下列内容。 (1)分析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位置: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与前面学习的欧洲西部比较)?(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请在图中找出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

4、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引导分析特征,得出结论: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参照图612“非洲的气候图”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2教师提问: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教材上分别给出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图,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

5、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三、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 1教师小结并过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教师把自己收集的关于非洲热带草原景观的录像放给同学们看,增强直观、生动感。 2教师提问:大家不难发现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请大家讨论一下,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有什么关系?出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乍得首都恩贾梅纳年内各月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分析热带草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恩贾梅纳各月气温都在20cC以上,可以说是终年高温。降

6、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确实是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教师引导,干季和湿季,热带草原上各是什么景观?结合课本72页,热带草原地区的自然灾害描述一下情景。(培养发散性思维,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与生活的动物有怎样的关系?(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教师小结: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本区的

7、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根据师生收集到的音乐材料向全体学生展示一下。学生根据课本68页的阅读材料去欣赏。课堂总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学生说,教师补充完整剩余板书部分。布置作业:72页活动2板书设计: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地理位置 (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二、地形特征 (以高原为主)三、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的目标,通过读图,学生能找出撒哈拉以

8、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特征,培养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经过课前学生搜集资料,以及课堂中的的共同讨论、探讨、共享,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与存在的问题,培养了有目的查找资料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这次教学,我感觉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了,既调动了积极性,又掌握了知识。 但是对个别需要帮助的学生,应适当降低难度,指导他们在地图上获取资料,通过资料,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位置、地形与气候类型,并让他们展开讨论和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随时鼓励,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对高材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其高级思维能力,能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现状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体现综合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