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587218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学反思案例本节课是学生以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为基础,进一步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最后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论证。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这个定理有一个特点:在同一题设下,有两个结论,一个结论是表明位置关系的,另一个是表明数量关系的,在运用这个定理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有时是平行关系,有时是倍数关系,有时是两者都要。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是: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操作、观察、归纳、推理能力;让学生接触并

2、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和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通过对三角形中位线的研究,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他人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应用。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论证。总而言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用综合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探索、猜想、证明、反馈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力,思考能力,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应变能力。二:本节课的设计意图。课堂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为了

3、测量一个池塘的宽AB,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在池塘一侧的平地上选一点C,再分别找出线段AC、BC的中点D、E,量得DE=?米,那么我们就可以求得池塘的宽AB,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利用这个问题导入新课,主要是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学生造成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启发学生进行测量,使它们产生中位线等于底边一半的直觉,再让他们明确测量还不能真正说明问题,还要进行理论证明,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展示新知;学生自学以后根据刚才的图形,观察、总结DE的特点,并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的区别,从而也复习了三角形中线的定义,温故而知新。接下来

4、的问题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探究和证明,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怎样将一个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会通过合作交流得到,将这个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剪开,再将剪开的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80度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其中也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学生通过视觉上的直接观察体会,大胆交流并作出猜测,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猜想是否正确呢?还有待于证明。对于定理的证明,是本堂课的难点,所以我采取分6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解决。学生讨论时,我进行巡回答题。如果有些学生感到困难,可以进行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考虑求证一条线段等于另一条线段的一

5、半,常用的添线方法是延长较短线截取较大的一半,把问题转达化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也可以启发学生构造平行四边形来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通过学生的互相讨论,激发学的思维活动,可以发现一些解题的方法:(延长DE至F,使得EF=DE;连接BF,作BFAC交DE的延长线于F;连接BD、CF)对学生的不同解法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选一种方法用电脑显示详细的解题过程,以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最后由学生总结添辅助线的方法。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思考,交流,提高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也是我自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接下

6、来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简单应用。通过例题和反馈练习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学生主动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最后,与引入呼应,利用本节所学的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回归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以致用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趣的、丰富的、有价值的三:我的成功心得。1.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2.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等方面的发展。3.创造性的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了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件,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把握住了教材的“度”,既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4. 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四:本节课存在一些不足。1、在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的探讨中做得不够,学生的能力没能充分展现出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对学生分析问题、观察

8、问题、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2、小组讨论的时候有的同学参与不够,依赖其他同学的现象比较普遍。没有使每个同学的脑子动起来。3、没有在最大程度上照顾到全体同学,少数同学在知识的形成过程对于知识的把握不够牢固透彻。4、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探讨气氛的浓厚也给本课造成时间不足的问题,准备好的个别变式题只好留作课后思考题了。五: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认为要改进的方面。1. 加大对学生分析问题、观察问题、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2. 要尽量给基础偏落的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激励其独立思考的积极性。3.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讨论秩序。4. 要组织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使课堂显得紧凑而活泼。总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艺术追求的目标,也是艺术之花长盛不衰,常开常新的奥秘。数学知识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所以我们经常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从这节课课后反思,让我感到只把教案(或学案)写得详细,然后拿着教案(或学案)去上课,布置作业,改完作业就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想法实在是太失职了。课后对所得、所失、不足,只有常思才能不断更新自我,才能使新课标的要求不只是一句空话。我相信教学反思应该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一些 有益的东西。 2013/5/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