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和转化策略.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458270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厌学和转化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生厌学和转化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生厌学和转化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生厌学和转化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厌学和转化策略.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厌学和转化策略十月田学校 谭玲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和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因此,了解小学生厌学的特点和成因,采取科学有效的转化策略是每个教师应重视并落实的工作。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认识、实践做法和体会。一、了解厌学生的特点和心理成因首先,厌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有畏难情绪,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他们死记硬背多,理解识记少,记得慢忘得快。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过知识不能巩固,更不能形成技能、技巧。其次,厌学生在学习目的上有随

2、意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兴趣分散,志向不定,缺乏长远动机,学习上没有自制力和耐性。由于思维能力差,学习不刻苦,他们的学习成绩差,并且形成恶性循环,随着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入,很难再理解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规律,日积月累,成绩越来越差。再者,厌学生容易破罐子破摔。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关注和重视,开始还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满不在乎。并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表现自己,爱出风头,甚至形成非正式群体,如:奇装异服,高声喧哗,捉弄同学,破坏纪律,混学,直至弃学。二、小学生厌学的预防性策略1、教育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在二十六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如果喜欢任教学科老师,对这一科的学习就比

3、较感兴趣和认真;反之,学生讨厌学科老师,就会表现出不认真听课,拖欠作业,有对抗情绪,故意做一些引人反感的行为。所以,教师每接到一个新班级,当务之急是培养师生感情,特别是上好第一节课,给学生良好第一印象。课余时间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动态,取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喜欢,从而使学生对学科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和家长要多沟通,如发现学生有不喜欢教师而厌学的苗头,应及时商量对策,疏导厌学心理。要争取家长理解教师,教育孩子善意理解老师,逐渐化解对抗情绪,愉快学习。教师要放下架子,多和学生友善谈心,发现自身教学存在问题,如布置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拖堂、罗嗦等都是学生所讨厌的,应及时调整改

4、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乐意学习。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对班级优秀学生和厌学生实行“学习一帮一”活动。落实任务给优秀生,要时时处处乐于帮助厌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经验,要不厌其烦帮助厌学生解答疑难。让厌学生身边时时处处有榜样的力量影响他进步,有优秀生协助督促认真学习。当厌学生学习进步了,除了表扬奖励进步的学生,同时也表扬奖励优秀生。使学生之间携手共进,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如郊游、运动会、文化节、劳动实践等活动机会,在学生集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学习,我快乐”演讲比赛,举行“让书香滋养心灵”交流活动,活跃班级学习气氛,培养学习的兴

5、趣,刺激厌学生的表现欲,并及时发现点滴进步,予以表扬奖励,激发上进心。3、耐心指导学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应重视厌学生的个别辅导,耐心讲解,帮助其查漏补缺,打好基础,指导完成作业,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针对厌学生好胜心强和意志力弱的特点,启发他们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指导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并形成习惯。采取及时谈心,表扬奖励等方法及时反馈,提高厌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二)矫治性策略:爱心感化 耐心疏导 因材施教1、树立正确的学困生观。厌学是所有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行为,并不单纯是懒惰、贪完玩或学业不良,其原因复杂多样。教师必须对此

6、进行科学研究和具体的分析。同时,必须确信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学业,都应该愉快地度过其学校的学习生活。2、早期发现,及早矫治。一般说来,学生厌学是有预兆的,且有一个渐进过程,学生经常性缺席、迟到、旷课,上课时没精打采,不与同学交往。当发现有上述变化时,教师要关心疏导,及时采取恰当方法,进行教育。3、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种方法不可能对各类型的厌学生都适用,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对学生的年龄、性格、厌学特征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厌学生对学科无兴趣,但对课外活动兴趣较浓,应培养他们参加多方面活动的兴趣,并把逐渐把兴趣转移到各科的学习中来。此外,学生的动机水平也受不同因素制约,有的是家长期望,有的是社会影响,有的则是师生关系,应区别对待,用不同转化策略。学生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厌学生的特征、形成原因却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厌学苗头,争取家长重视配合,用爱心感化厌学生,耐心疏导,因材施教,并以科研的态度对待并不断总结、实践、提高,才能从根本上矫治学生的厌学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