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4581389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品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一、药品流通业供应链特点及发展趋势(一)供应链管理的提出 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某一企业,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企业,仅靠企业自身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网络、客户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从而提高效率并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1供应链管理的背景 供应链( Supply Chain)概念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 Global Manufacturing)的日趋流行,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思想起

2、源于后勤学管理,二战中后勤学在军需物品采购和运输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最流行的7R组成的后勤学定义为: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数量,正确的状况,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正确的顾客和正确的价格。二战后,美国公司将后勤学引进工业领域,到20世纪80年代末就产生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缩短产品从概念构思到用户手中的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满足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使顾客更加满意。 供应链管理提出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0世纪80年代日本等东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日趋强大,而主要原因在于其将供应链中的各环节进行了协调、集成。在企业内部采用 TQM(全面质量管理)和 JIT(准时制管理),强调各部门

3、合作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在企业外部采用外包制并减少零部件供应商数目,并与它们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另外,将顾客需求纳入企业管理系统内部,采用柔性制造系统(FMS),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 (2)在传统管理思想的指导下,部门通常只追求自身利益,而部门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与集成,其后果是通常会出现Forrester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一种现象,即微小的市场波动会造成制造商在进行生产计划时遇到巨大的不确定性。现代管理科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牛鞭效应”(Bull whip Effect),即向供应商订货量的波动程度(方差)会大于向其顾客销售量的波动程度(方差

4、),而且这种波动程度沿着供应链向上游不断扩大。这种现象会导致企业产品库存严重积压,供货周期偏长,服务水平不高,产品成本过高及质量低劣等问题。 (3)近20年来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IT)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地理和文化上的差距大大缩短,各国企业能在全球范围之内获取资源并销售产品,加上产品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就更加突出,而EDI(电子数据交换)、PDI(产品数据交换)、Internet、Intranet及各种信息系统的应用,极大促进了现代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实现以及组织结构转变。 (4)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业务流程重构(简称BPR)也极大地促进了供应链管理

5、的发展。业务流程重构强调形成一个管理良好的业务流程,以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许多企业认识到,仅仅进行内部业务流程重构其效果十分有限,还需要考虑促进供应链中其他成员业务流程的改进。从某种程度上讲,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将业务流程重构的思想在企业网络之间进行推广,除改善本企业的各个不同增值活动之外,还应包括相关企业的增值活动:原材料、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分销商等。业务流程重构通常强调的是企业内部各职能活动的协调与集成,而供应链管理则强调了在此基础之上对组织与组织之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集成。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查尔斯法恩教授指出,在今天比拼竞争力的战场上,一家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的设计。

6、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许多企业在供应链中发生的费用约占其国内销售额的10,占国际销售额的40,而由于供应链管理不善,企业每年大约损失300多亿美元。由于上述原因的影响,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间虽不长,但已引起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IBM、DELL、HP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2医药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医药行业供应链是指相互间通过提供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生产商、服务的厂家、批发零售商等由一系列医药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而医药供应链管理则是指人们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药品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

7、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将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供应商、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联合起未,通过共同计划和信息共享来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它从整体出发,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二)我国医药供应链的发展现状 我国医药产业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模式自成体系,显得相对封闭,药品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渠道复杂,信息不透明。同时,医药企业不重视对供应链的管理,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缺乏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缺乏以信任和共同获利为基础的价值链,没有形成可满足顾客在成本、质量、交货时间等方面的要求的反应敏捷的物流和信息流。这些

8、状况使得药品流通成本高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药价虚高。而整合药品供应链可以使药品供应链节点企业降低药品流通成本,提高药品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我国药品供应链的发展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征。1产业集中度有一定的提高,但企业规模依然偏小 根据2007年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发布的百强名单: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企业有3家;超过50亿元的有9家;超过30亿元的企业达17家;超过20亿元的32家;有69家企业销售额超过10亿元。2007年,医药流通百强企业销售总额达2734亿元,占同期全国药品销售总额的67.91;前20家企业销售总额1704.56亿元,占全国药品销售总额的42.33。目前我国医药商业企业几乎90为小型企

9、业,排在前3位的企业销售总额773.37亿元,占医药商业市场销售总额的19.21(陆悦,2009)。而欧盟排在前3位的药品分销企业市场占有率为65,日本排名前5位的企业占有率为80,美国前3位企业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6。美国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超过40,但药品批发商总共只有70家。日本药品销售额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为12,也只有147家药品分销企业。法国8家药品批发企业中,有3家的市场份额高达95。国外大型医药公司年销售额一般都在20亿美元以上。由于药品市场的集中度相当高,这些国家对药品市场监管非常有序有效,而且监管的行政成本也比较低。但从长远来看,大的制药企业和流通企业的组建才是最

10、终目标,整合资源、用规模求效益才是重点。2流通环节逐步得到精简,但依然有冗余 改革开放之初,医药的流通环节冗长,按照当时的流通路径,即生产企业买断总经销权的大型批发企业全国各大片区或者省级代理地市级代理医药批发公司销售商医院药事委员会认定各科室上报的采购计划(或向零售药店支付进场费)医院药剂科科长(或零售药店配送中心)医生(或零售药店店长)统计药方的统方员(或零售药店店员),药品从生产厂家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层层加价。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了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各项市场规范政策也纷纷出台,“两票制”、“三流统一”开始推行。如今,经过国家一定的管制和疏通加

11、上现代物流的发展,运用药品批号管理,药品补货管理等现代化物流管理思想,环节数量变为23个,有些产品直接由厂家供货医院,这样大大节约了流通成本,也减少了在流通中对药品的损耗。但是流通环节依然存在冗余现象。如药品批发企业仍按照行政区划而不是按照药品的合理流向设置,布局极不合理。布局的不合理以及地域的分散都使流通环节增加且产生了不必要的重复,致使流通成本越来越高。3信息技术初步应用于供应链整合,但供应链管理技术尚不成熟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开始于国家从2000年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随即电子商务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各种供应链管理的软件层出不穷,为

12、我国医药行业的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优化供应链,医药企业必须和其上下游企业建立包含人际交流、信息交流、商业交流等一系列的联系并形成伙伴关系,这都需要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支撑。如果没有这种支撑,医药流通企业对货源单位不熟悉,对零售药店、医院药房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管理、及时配送或者配送率不高,就难以形成竞争力。而我国医药供应链管理总体水平不高,程度参差不齐,缺乏高效的软件,且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药品标准编码,不同领域之间不能兼容,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的低下。4新型商业模式相继出现,外资全面进入 随着医药分销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药品集中

13、采购的扩大等市场、政策因素,同时面对高效外资企业的强有力竞争,医药企业被迫整合医药市场资源,用好渠道,发展供应链,完善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国内医药领域相继出现了“快批”(九州通模式)、平价大药房、代理配送、零售连锁、五心药学采购包、药房托管、供应链社区等新型商业模式。这些模式不仅是现代物流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给医药流通领域带来了活力,拥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近年来,跨国药企更是纷纷在我国展开多种形式的投资行动,跨国企业的扩张速度明显加快,独资、合资企业遍地开花。其中并购最为引人注目,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很多大型的医药企业都开始了引进外资的尝试。自1980年首家外资企业日本大冢制药落户天津至今

14、,全球前20大药企均已在我国投资设厂。2003年起,跨国医药物流企业开始进入国内市场。2004年底,我国向外资全面开放医药分销业务,医药行业成为国际竞争的舞台。5零售药房发展迅猛,存在盲目扩张 在我国入世的大背景下,连锁经营开始于2000年8月,之前都是国家垄断或者国家控制,第一批全国跨省连锁试点企业由41家发展到后来的50多家。2002年是我国连锁药店飞速发展与扩张的一年,堪称国内零售药业大哥大的海王星辰曾创下了不到3天开一家药店的记录。之后,直营、加盟、托管、联盟等形式纷纷出现,其中最多的是直营和加盟。2003年各地陆续出现了平价药房,如开心人、老百姓、天天好等。在零售药房急速膨胀的同时,

15、相当多的企业只是盲目地扩大地盘,相应的管理、配送、人才储备等没有跟上,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6药品物流发展较快,但物流信息不能有效整合与共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发出关于加强药品监督管理促进药品现代物流发展的意见,在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一批有实力的国有、民营医药企业大力发展医药物流和电子商务。但国内的物流信息系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不完善,企业间缺乏相互联结和共享。尽管许多医药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网络,依然没有改变信息分散的状态。 发达国家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物流信息网络比较完善,医药供应商、批发

16、商、零售商。医院都能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因此库存管理、装卸搬运、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环节的效率都非常高,也为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指明了方向。 (三)医药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及意义 供应链管理对医药流通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 供应链管理使传统供需双方从一般的买卖关系转变为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供应链中各企业集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快速响应顾客需求,从而实现共同目标并发挥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体来说,供应链管理能够: (1)把握真实需求。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通过供应链信息网络能尽快把握真实而准确的需求信息。 (2)组织快速供应。首先,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