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57871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滁州市扬子东路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概 述1.1编制依据和工程项目的背景1.1.1编制依据 (1)滁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委托书;(2)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3)扬子东路项目建议书的批复;(4)国家计委、建设部计投资(2006)1325号文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第三版);(5)建设部建质200416号文件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1.1.2编制原则(1)以滁州市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滁州总体规划为依

2、据,统筹安排,分期建设,近远期结合,近期为主,力求适应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2)遵照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调查研究,做出合理的资金分析和技术经济论证,认真做好本报告的研究工作;(3)充分研究现状条件,通过交通分析,分清主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为本道路道路建设服务;(4)合理利用土地节约耕地,同时注重环保和安全。1.2研究范围本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1)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2)建设条件和方案选择 (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主要技术指标 (4)项目实施方案(5)工程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环境评价(7)经济评价(8)社会效益分析1.3主要研究结论1

3、.3.1建设内容本项目北起瑞祥南路和灵渠路交接处,终点至马滁扬高速大王站,道路总里程5000m,道路红线宽度50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带、非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人行道、桥涵工程、排水、路灯、绿化等工程。道路断面各组成部分一览表 名称指标扬子东路红线宽度(m)50.0机动车道宽度(m)211.25中央分隔带(m)2.5非机动车道宽度(m)26.0机非分隔带(m)22.5人行道(m)24.01.3.2效益评价本项目是滁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其经济效益主要从道路收费体现出来,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该项目实施后,对滁州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积极影响,所以该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

4、较好。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1.3.3建议(1)尽快收集有关设计基础资料,为下一阶段设计提供条件,满足开工时间的要求。(2)项目实施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交通与施工的矛盾,确保工程质量、进度。(3)本项目拟争取企业债券资金投入,因此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严格管理,做好项目的招投标工作。(4)建设单位要抓紧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前期工作,落实好地方资金,让建设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5)项目实施不仅需要大量资金,同时也牵涉到土地、水利等有关方面的利益。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项目尽快竣工并发挥应有的效益。第二章 建设条件2.1研究

5、区域概况滁州市是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滁县行署设立的地级市,为皖东的中心城市。滁州市下辖二区、二市、四县,地处皖东江淮之间。市区距省会合肥市160公里,距南京58公里,距蚌埠市150公里。气候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年平均降水量800-1500毫米,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江淮之间,长江三角洲边缘,与六朝古都南京隔江相望,市区距南京禄口机场80公里,距合肥骆岗机场160公里。京沪、淮南铁路、104、205国道贯穿南北,312国道横穿东西,内河航运直通长江、淮河,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滁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青水秀,景致优美。优越的自然环境滁州地处北亚

6、热带丘陵地区,雨热丰富,林木丰茂,森林覆盖率高,市域生态环境良好。滁州中心城市西依琅琊山,东邻清流河,城区山环水绕,具有良好的山水格局和绿化条件。便利的区位交通滁州市距离南京市仅有56公里,距离上海不到400公里。京沪铁路、合宁高速路穿市域而过;蚌宁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之中。滁州是南京都市圈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的直接腹地,与东部地区交通联系不断改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丰富的自然资源滁州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烤烟等农产品和银鱼、螃蟹、甲鱼等名贵淡水产品,农产品资源丰富。滁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水秀美,风光

7、秀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以醉翁亭记而闻名的琅琊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就坐落在滁州中心城区;凤阳明皇陵,明中都城闻名海内外;女山湖、碧云湖、卧牛湖、高邮湖等景色旖旎;并有朱元璋、欧阳修、吴敬梓等多处名人遗址。开发成本低滁州位于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东部滁州市区土地平整,水源充足,土地开发成本低。滁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大多数地区处于未开发状态,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便宜。2.2自然条件2.2.1地理位置滁州市位于安徽省的东部,地处江淮之间,位于京沪铁路线上,南与南京隔江相望,西与合肥接壤,东与扬州为邻。滁州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市区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琅琊山脚下,历来是皖东地区的行政、经济、文化中

8、心。在全国经济战略部署中属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边缘,是沿海开放经济发达区向内地过渡的结合部,历来是连接东西部、沟通南北方的重要结点,具有极其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2.2.2地形地貌及地质概况滁州市西侧是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南侧为城市开发区,东边为京沪铁路,环境条件十分理想。区域内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在20-30米(黄海高程)之间,总体较为宽阔平坦。本区地质较为简单,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侏罗系、白垩系及第四系,地表为第四纪洪积、坡积物,地基承载力较高。地下水埋藏较浅,但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2.2.3气候滁州地处江淮之间,属北亚热带向温暖带过渡的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

9、明,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主要气象参数有:历年平均气温 15.2平均年降雨量 1031.2mm最大相对湿度 81%最大冻土深度 11cm历年最多风向及频率 E9历年平均风速 3.23m/s2.2.4地震国家地震局划定滁州地震烈度为6度区。2.2.5筑路材料本地砂料、石料、砂砾料十分丰富,可就近开采,工程用土可沿线直接取用,沥青、钢材、水泥、木材等材料也可从本地购买。2.3综合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中共滁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

10、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工业立市战略和城镇化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招商引资引智,大力推进全民创业行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民办事业;通过做大做强工业,带动一、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县域经济快速崛起,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通过财力的增强,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全市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00亿元(2005年价),年均增长12%。到2010年,全市财政收入达60亿元,年均增长16.8%;其中,市直财政收入达28亿元,年均增长16.5%,县(市、

11、区)财政收入达32亿元,年均增长17%;全市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6%。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以上。三次产业之比调整为17:48: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五年累计超过1000亿元。社会发展目标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33%提高到4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和巩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70%。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民主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

12、。可持续发展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GDP能耗约为0.7吨标准煤。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人民生活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000元,年均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30元,年均增长7%。居住、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普遍提高。2.3.1坚定不移地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优势,加速发展上的无缝对接,努力成为全省东向发展的“排

13、头兵”。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接轨长三角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奋力崛起的决定和南京滁州经济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在思想观念、政策措施、管理体制、产业对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搞好衔接,加快融入步伐,真正做到向东学习、从东引力、与东接轨。大力招商引资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拓宽投资领域,引导投资方向。坚持把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把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作为我市招商引资的主要目标,引导外商以新建、重组、收购等多种方式投向我市的优势产业和特

14、色产业。进一步扩大间接利用外资规模。争取“十一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700亿元以上。加大招商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外商投资投诉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工作机制、政策和考核奖惩措施,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发展外经外贸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进一步开拓出口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海外营销网络。鼓励企业对外开展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或与国外开展技术、经济合作。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在滁设立海关和商检机构。争

15、取到2010年,进出口总额超过7亿美元,年均增长20%。2.3.2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牢固坚持工业立市,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通过做大做强工业,带动一、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整体上规模、上水平,逐步建成面向长三角的新兴加工制造业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和旅游基地。做大做强工业一是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做大做强家电、汽车、机械、建材、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围绕资源开发和深加工、规模加工,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加工业。积极培育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其占工业的比重。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速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着力扶持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快速成长。继续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走专业化分工协作之路,加快建立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