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574303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化学竞赛试题资源库双糖多糖A组 D淀粉和纤维素是A 同分异构体 B 同系物C 都是葡萄糖的加聚产物 D 组成相同,分子量不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可用银镜反应将其区别的是A 丙酸和乙酸甲酯 B 蔗糖和麦芽糖C 甲酸和甲醛 D 淀粉和纤维素 B下列各组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A 丙烯与环丙烷 B 淀粉与纤维素 C 丁醇与乙醚 D 甲醛与乙醛 D下列各对物质中必定属于同系物的是A (C6H10O5)m(淀粉)和(C6H10O5)n(纤维素)B 分子式为C7H8O和C8H10O的含苯环有机物C CH3CH2CH2OH和CH3CH(OH

2、)CH3D HCOOH和C17H35COOH C具有下列分子组成的有机物中,不可能发生银镜反应 的是:A C12H6O6 B C12H22O11 C C2H6O2 D C6H12O6 C在下列物质中加入浓硫酸共热,浓硫酸不起脱水剂作用的是A 蔗糖 B 乙醇 C 苯 D 苯、浓硝酸 A、C水解前和水解后的溶液都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是A 麦芽糖 B 蔗糖 C 甲酸乙酯 D 乙酸甲酯 D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醇的是A 乙烯 B 一氯乙烷 C 葡萄糖 D 蔗糖 D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 B 蔗糖被还原C 实验过

3、程中蔗糖发生水解 D 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 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C 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 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D某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X、Y两种有机物。X不能使湿润石蕊试纸变色,Y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无色气体,实验测得:在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的X、Y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原有机物是A C2H5Br B HCOOC2H5 C 蔗糖 D CH3COOC3H7 A已知氯酸钾与蔗糖反应的产物为KCl、CO2和水,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32 B 23 C 81 D 118 A、D在一定条件下,

4、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是A HCOOCH3 B 蔗糖 C 葡萄糖 D 麦芽糖 B下列有机物分子中,不含羟基的是A 蔗糖 B 纤维素三硝酸酯 C 丙氨酸 D 三溴苯酚 A下列物质中没有醇羟基的是A . 甲醛 B 苯甲醇 C 葡萄糖 D 纤维素 C下列四种糖中,属于还性糖的是葡萄糖 蔗糖 麦芽糖 纤维素A 只有 B 只有 C 只有 D 只有 C下列各组中两种有机物之间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乙醇和乙醚 B 2甲基1,3二氯丙烷和CH2ClCH(CH2Cl)CH3C 硝基乙烷和甘氨酸 D 淀粉和纤维素 B用浓硝酸制取下列物质时,有CN键生成的是A 硝化甘油 B TNT C 醋酸纤维

5、D 硝酸纤维 D3.42g蔗糖与3.24g淀粉混合并完全水解,若共生成mg葡萄糖和ng果糖,则mn的值是A 13 B 15 C 51 D 31 A光合作用使植物体内形成淀粉,若光合作用摄取了3mol二氧化碳,则生成淀粉的质量为A 81g B 92g C 103g D 162g C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的程度,所需下列试剂中的NaOH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Cu(OH)2悬浊液 碘水 BaCl2溶液A B C D C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的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下列关于糖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糖元与淀粉、纤维

6、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 糖元、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C 糖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 糖元只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A目前流行的“南极棉”保暖内衣,是在制作内衣的全棉材料内融入能改善人体微循环的微元生化材料和抗菌、杀菌的材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制作内衣的全棉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B 因为纤维素易水解,故内衣不能在碱性条件下洗涤C 制作内衣的废弃物易造成“白色污染”D 制作内衣的材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高分子 B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B 分子式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C 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 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

7、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淀粉和纤维素都多糖,它们是由许多单糖化合而成B 纤维素和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化纤维C 蔗糖溶液与麦芽糖溶液可用银镜反应加以鉴别D 葡萄糖溶液与果糖溶液可用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加以鉴别 C18H32O16 半乳糖、葡萄糖、果糖棉子和甜菜中含有棉子糖,使棉子糖水解,一分子棉子糖水解为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棉子糖的分子式是 ,如果使1mol的棉子糖完全水解时,则生成 和 、 各1mol。 C12H22O11;麦芽糖某白色固体,其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1,氢原子数比碳原子数多10。0.1mo

8、l该物质经浓硫酸在低温下脱水后,所得焦炭经洗涤、干燥后,质量为14.4g。该物质的溶液能和新制的氢氧化铜共热而生成砖红色的沉淀。则该物质的分子式为_,名称为_。 (1)取溶液试样,加银氨溶液,微热,无银析出(2)取二份溶液试样,一份加碘水有蓝色出现,一份加银氨溶液,微热后有银析出(3)取溶液试样,加碘水,没有蓝色出现由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怎样用实验证明:(1)淀粉尚未水解(2)淀粉部分水解(3)淀粉完全水解 用实验证明淀粉水解后生成还原糖,可供选用的的以下几项操作: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加热 加入蒸馏水 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加入稀硫酸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 渗析 取少

9、量溶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几滴碘水,若不变蓝说明无淀粉,反之则有将淀粉溶液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检验分离后的水中是否含有淀粉的操作是 。 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残留淀粉会与碘水反应。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方案甲: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乙:淀粉液水解液无银镜现象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方案丙:淀粉液水解液中和液又无银镜现象结论:淀粉已经水解。根据上述操作和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1)用洁净的滴管取少量淀

10、粉水解液滴入碘水中,观察碘水是否变蓝色,若不变蓝色表示淀粉水解完全。(2)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mL的硝酸银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某学生课外小组做淀粉水解的实验并制取银镜,首先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再加入mL 20%的硫酸溶液,加热使淀粉水解,待淀粉水解完全后,用碱液中和并加入银氨溶液,再把试管放在热水中,静置后形成银镜。请回答下列问题:(1)怎样证明淀粉已经水解完全? 。(2)怎样配制银氨溶液? 。 (1)A:H2SO4 B:NaOH溶液 C:银氨溶液 (2)不可以,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18某学生称取9g直链淀粉溶于水,测定淀

11、粉水解的百分率,其程序如下:(1)各步所加试剂为:A ;B ;C 。(2)只加A溶液,不加B溶液是否可以? 。理由是 。(3)在足量C的作用下,当析出21.6g金属单质时,淀粉的水解率是 。 有淀粉存在 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而葡萄糖能还原银氨溶液未成熟的苹果遇碘呈蓝色,这是因为 ,而熟透的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是因为 。 A:淀粉,B:麦芽糖,C:葡萄糖某种白色粉末物质太难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滴入碘溶液即呈蓝色,在一定条件下A与水作用生成B,经实验测得B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且氢原子数比碳原子数多10个,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42。B能溶于水且能发生银镜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也能

12、水解生成C,C能与新制Cu(OH)2最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试推断A、B、C各为何物质。 (1)块状根 茎 印度(2)1.8g 1.8g 小肠 肝门静脉(3)SO2 脱水性和强氧化性(4)蔗糖酸性条件下水解后没有加碱性物质中和,不是碱性条件,还原性糖不能跟Cu(OH)2悬浊液反应。(1)榨糖时,用甜菜的 部分,用甘蔗的 部分。我国熬糖技术是从_学来。(2)3.42g蔗糖完全水解,可得 g葡萄糖和 g果糖。葡萄糖在人体的_吸收,经过 血管吸收进入肝脏。(3)将蔗糖加浓硫酸后搅拌,会使白色固体变黑,形成疏松状多孔物质,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式为 ,这个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

13、性。(4)将蔗糖加稀硫酸后水浴一段时间,取出少量加到新制Cu(OH)2 。悬浊液中,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其原因是 。 (1)CH2OH(CHOH)4CHO(有多种) (2)C3H6O3 CH3COOH或HOCH2CH2COOH(3)V:CH3CH2CH2OH W:CH3CH2CHO Y:CH3CHCH2 Z:CH3CH2CH2OCH3或CH3CH2CH2OCH2CH2OH某厂利用一种天然产物进行发酵,发现发酵液中含有U、W、V、X等多种化合物,已知:U和W都能发生银镜反应,而U是一种单糖;V是一种单官能团化合物,其碳原子数与X相同,V在浓硫酸的作用下,经加热得到Y,Y可以使溴水褪色;V经缓和氧化可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