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沟乡一中吴凤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572565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许家沟乡一中吴凤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许家沟乡一中吴凤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许家沟乡一中吴凤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许家沟乡一中吴凤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许家沟乡一中吴凤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许家沟乡一中吴凤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许家沟乡一中吴凤宇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7.1 牛顿第一定律计划学时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要求:八年级,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和惯性的概念。 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4、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特征 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二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

2、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固体有惯性、气体,液体没有惯性。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学生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7.1-17.1-27.1-3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1、体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通过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通过对笛卡儿的推论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项 目内 容解 决 措 施教学重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通过生活实例和“小车从斜面下滑”的演示实验,再经过科学推理逐步建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一切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的观点,最后形成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以生活中的实例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课程名称:物理 设计者:吴凤宇 单位(学校)安

4、阳县许家沟乡一中 授课班级八(1)班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 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7.1-17.1-27.1-3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件(文字、图片投影)实验器材(木板、小车等)课件(文字、图片、动画)课件(图片、动画)生活图片文字性概念表格归纳动手操作实验课件动画展示观看图片ABCDFHJAGCIF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

5、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5分10分5分 20分5分自制、库存、网上下载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

6、.自定义。板书设计7.1 牛顿第一定律一、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 惯性 1、概念 2、表现形式 三、惯性现象及解释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型 引导启发型 教学过程结构: 开 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观察提问: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陷入雪地里的汽车施加水平的推力,汽车就沿水平方向运动了。撤去推力车就会停下来。力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呢?课件1SETCS:第一学段 A31、自主学习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2、组织语言,同桌交流、回答。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第一条 1.你有什么看法?2.小结:你们真能干!老师也赞同你们的

7、意见。(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仍可以运动,这就说明: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伽利略由此得出结论: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3.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么什么是理想实验呢?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课件2 到底谁的说法更正确呢?根据伽利略的实验和你对理想实验的理解,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第二条学生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的结果,边做实验边解说。课件3观看动画实验分析,试验中要体现理想实验的思想,并合理推出结论学生交流与合作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SETCS:第一学段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第三条先以

8、学生的亲身体验坐车老是被车撞,勾起了急于探索的渴望心理。过渡引导:那么什么是惯性呢?(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得出惯性的定义。)课件4木 接着我又设计了简易又有趣的两组惯性实验:惯性小球实验及惯性小车实验,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理,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得出了惯性的定义,并通过一些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学生讨论,使惯性知识得到“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升华与提炼。课件4织学生讨论:生产生活中哪些是惯性带来的方便,哪些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教师提示: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完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学生巩固知识完成练习题,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并会应用知识指导实际

9、的生产生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1、 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想法?2、 教师小结。3、 你还有什么收获或遗憾。结束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媒体的应 用学生的活 动教师进行逻辑判断形成性练习知识点编 号学习目标练 习 题 目 内 容7.1-17.1-27.1-3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判断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 )A.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论速度大小如何,它们惯性大小一定相同。B.物体不受力时有惯性,受力时没有惯性。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则质量相同的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的惯性小。D.在地上滚动的小球越滚越慢,小球的惯性也逐渐减小。2、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将所受的外

10、力同时撤去,这个物体将:( B )A.立即停下来B.做匀速直线运动C.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止D.速度越来越快,永远停不下来 3、(l)为了使小车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小李要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小李可以怎么办?(2) 为了研究不同大小的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小李必须观察运动状态相同的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速度的变化,小李又可以怎样实现目的?(3) 实验中,小车在( )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由此可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作( )运动。 4、一只圆球在光滑的地面滚动时,总是越滚越慢,最终静止下来,这是为什么?这是不是说明了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也可能由运动变为静止?形成性评价1、 形成性练习题完成得较好;2、积极做实验,并能在实验中得到提高;3、有的同学不能踊跃发言,语言表达能力缺乏锻炼。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三维目标。教学过程中,以太空生活视频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兴趣。对教材的处理既踏实又有新意,对科学认识的发展层次把握得比较好。既注重学生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又重视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