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57212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廉政人物系列之大清相国陈廷敬个人生平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个人简介陈廷敬以清廉正直闻名。比如他任左都御史时,官场上行贿受贿、营私舞弊成风。于是,他上书皇帝要

2、求制定严厉的制度,以改变不良风气。他的建议被康熙采纳,责令都察院严惩不法之徒。此举对于治理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他非常重视发现和重用有识之士,经常向康熙皇帝推荐人才,比如有名的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人,都是经他力荐而受到朝廷重用的。 由于陈廷敬很有才华,在任翰林院学士时,曾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赐予他和喇沙里、张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绸缎各二匹。 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中曾这样赞扬他: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 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 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 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

3、官,却不乏铁腕 他原名陈敬,21岁中了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便赐名陈廷敬,从此声名雀林。他和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经历了合徐乾学、高士奇的明争暗斗,是呀,同僚似狼,君王如虎,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终于成功立业,扬名于青史!他悟出了官场五字诀:等、忍、狠、隐、稳,在领悟当中,他的岳父、妻子、同僚、前辈也占了很大作用!文学成就陈廷敬生平好学,诗、文、乐极备。他与清初散文家汪琬以文体相切磋,与著名诗人王士祯以诗唱和,“皆能得其深处,而面目各不相假”。他写的晋国一诗:“晋国强天下,秦兵限域中。兵车千乘合,血气万方同。紫塞连天险,黄河划地雄。虎狼休纵逸,父老愿从戎。”以回顾晋国昔时的强盛和

4、山川的险要,歌颂了晋地人民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爱国精神。陈廷敬一生编著有多部书籍。其中属于他个人的诗、文集主要有:午亭文编、河上集、参野诗选、说岩诗集、山礼指要、午亭归去集等;。陈廷敬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康熙字典等。其中,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它是在明朝字汇、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特别应当提到的是,编纂工作刚展开,张玉书即因病去世,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陈廷敬担起了总阅官之职,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这部中国文化

5、史上非常重要的辞书,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宝贵的精神财富。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7陈廷敬一生写了很多诗 ,康熙皇帝是历代君主中最懂诗、最擅诗者之一,他以诗人的眼光看陈廷敬之诗,十分欣赏。政治成就陈廷敬生活在康乾时期,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直至文渊阁大学

6、士。钱币改革在掌管户部期间,陈廷敬曾爬梳积弊,令钱法一清。他发现,当时一些奸商纷纷毁钱铸铜,使制钱数量日减而质量日差,威胁到国家的 金融基石,于是提出制钱改重就轻,并停收采铜税,以增加铜源,杜绝毁钱铸铜的现象。这一举措无疑有利于维护币制稳定。整治贪污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

7、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吏治改革为维护清廷的统治,陈廷敬又上疏说:“总督巡抚的职责在于考察和指导吏员,这样做才能使百姓长期安定下来,并不是让吏员只明察于理事,尽自己的职责就够了。孔子说过:上教之不行,罪不在民也。要使百姓不触犯条令,不如先行上之教。行上之教,就要首先师检查总督巡抚。这样巡抚可能会说:问题师是在于那些吏员。如果吏员清廉能干,不加派火耗税收,理事

8、时就不会贪赃受贿,也不会搜括百姓,百姓也就不致于因触犯刑法而痛苦。倘若官吏没有这样的能力,这就可以说是对上有罪。当然,也并不完全是官吏的罪过。上司清廉,则吏员自然不敢贪赃犯法,上司如贪赃不法,吏员虽然也想廉洁,然而却是不大容易办到的。凡是官吏加派火耗,贪赃受贿,搜刮百姓,他每天就忙碌于察言观色,逢迎上司,又哪里有工夫去行上之教呢?百姓看到吏员的所做所为,就会说:这样的人还能教导我吗?管教不听,就用刑法。群吏这样做,是总督巡抚导致他们这样做的。所以,当今首要的是总督巡抚要人选合格。他们要不为利欲所动。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也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都留心为民办事。百姓就能够休养

9、生息。”他还建议,应给督抚下一通令,凡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这就会起到以一儆百的作用。对于巡持总督的考察,则要看他是不是廉洁奉公,为群吏做出了榜样。康熙在位61年,陈廷敬从政53年间,历经28次升迁,一直做到文源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不设宰相,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了。陈廷敬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人物轶事陈廷敬举贤圣祖在乾清门召见政府九个部门的大臣,让他们荐举廉洁的官吏,众大臣各有荐举,应答还没有完,圣祖特地问了陈廷敬,陈廷敬回奏:“知县陆陇其,邵嗣尧都是清官,虽然治理的状况不同,他们的廉洁都是一样的。”于是这两个人都升为御史。当初陈

10、廷敬屡次称赞这两个人,有人对他说这两个人廉洁而且刚强,刚强容易招祸,而且会有很多怨恨的人,恐怕要累及您。”陈廷敬说:“果真德才兼备。即使招祸且被人怨恨有什么妨碍。”9陈廷敬秉公理财康熙帝八岁的时候,陈廷敬任户部尚书,主管钱物。有一天,他歪着脑袋对陈廷敬说:“陈老官,借给我一些钱吧。”陈廷敬问:“万岁,你要钱干什么?”康熙说:“随便玩吧。”陈廷敬说:“万岁要钱花,等我领了俸禄借给你。”康熙哼一声说:“你的俸禄能有几个钱,我要国库的,有个三万,五万两,才能痛痛快快的玩几天。”陈廷敬说:“国库的银朝廷有规定,谁也不能挪用。万岁,为臣不敢借给你啊!”康熙生气了:“那你走!”陈廷敬说:“臣遵旨!”他退了

11、几步扭过头来正要走,听见康熙说:“什么不能挪用,明明是觉得我没有亲政,看不起我。等我亲政以后砍你的脑袋!”陈廷敬不敢说话快快退下了。六年后,康熙亲政,他把这件事忘了,可陈廷敬却仍然记得,几次请辞。康熙说:“那是我还小不懂事,你做的对!10人物评价为政陈廷敬为政清廉,清史稿给他以“清勤”的评价。在官居吏部尚书时,陈廷敬曾严饬家人,有行为不端者、有送礼贿赂谋私者,不得放入。他到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山西省陈廷敬研究会副会长、曾长期在晋城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研究员马甫平说“陈廷敬生于明末、长于清初,山西当时是受程朱理学影响很大的地区,这必然影响到他。当时,理学经过几百

12、年的发展,在理论上趋于完善,很多理学家开始强调躬行理学思想,陈廷敬就是如此。理学强调的个人道德,具体到官场之中就是自身为官要清廉,对待贪官要敢于斗争。”11乾隆时期的文学家沈德潜评曰:“五语表其奏疏光明,贤于孔光削草之媚。六语表其持躬洁白,同于寇莱公行己之清。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魏野呈莱公语也。”12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文学家金农(16871763), 写诗赞曰:“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13文学陈廷敬是个颇有成就的学者兼诗人。平生勤于写作,几无搁笔 。他曾将午亭文编送呈康熙御览,被康熙夸为“拟诸姚房李杜”,所作各体诗“清雅醇厚,非积字累句之学所能窥者”。 但是陈廷敬一直身居庙堂之

13、中,真正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这是他诗歌题材范围较为狭小的根本原因。加之他谨小慎微的处世态度、一丝不苟的学人气质以及其后繁琐冗杂的编书事务,都无情地压缩了他心灵自由驰骋的天地。诗歌作为文学创作,如果缺乏个性,也就丧失了其久长的生命力。特别是陈廷敬无暇或不屑于在诗歌理论上有所建树,似乎“文以载道”就可一以贯之,这也影响了他文学地位的确立。14其他评价A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陈廷敬因耳疾乞休,被允准。陈廷敬入禁苑谢恩,康熙帝谕曰:“卿是老大人,是极齐全底人。王跃文在大清相国中曾这样赞扬他: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

14、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清史稿中载康熙皇帝“深惜之”,亲笔为他写下了挽诗:“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不过,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更广为人知的评价是八个字:“宽大老成,几近完人”。B陈廷敬作为一代名臣、大清相国,却“生前达官显贵,死后文名寂寞”,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陈廷敬为官清廉,他没有贪污受贿、耍弄权术,更没有结党营私、卖官鬻爵,所以提及康熙朝的权臣,人们常常会想起索额图、明珠、李光地、马奇等人,却恰恰忘了两朝不倒翁陈廷敬;二是因为陈廷敬的诗词文章多为台阁体,与清初很多汉族知识分子的文风、心态不符当时的中原文人一时无法接受

15、清兵入关的事实和南明各政权相继倒台的结果,诗歌创作都弥漫了一种幻灭感。例如,“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清诗选,选清诗人一百五十人,但不收陈廷敬。而诗学功力逊于陈廷敬的王士祯却成为诗坛盟主,始终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好评”(陈廷敬传)。好在,历史是公正的,亦是公平的,人们终于发现了陈廷敬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康熙帝的真正挚友。在康熙为陈廷敬家族题写“午亭山村”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之后,说:“朕特书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一代大臣,受此殊荣,真是无人可比。在学术方面,陈廷敬亦是著作颇丰,但在清代文学界引起共鸣的应该是他的杜律诗话,这部书不仅受到中国学者的认可,更被日本学界所推崇。当时清代研究杜甫诗歌的人颇多,其中不乏名家。如,钱谦益钱注杜诗刻于康熙六年(1667年),金圣叹杜诗解刻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朱鹤龄之杜诗注在康熙朝也盛行于世。但陈廷敬认为他们在解释杜甫诗歌时存在谬误,所以杜律诗话精选了杜甫五十五首七言律诗,一一阐说。其体例是先破后立,即先引较为通行的谬说或误解,予以驳斥,再申说己意。其间旁征博引,又时出独得之悟。可以说,杜律诗话开创了诗话的一种新体例,推动了当时的学术进步。日文版的杜律诗话序言写道:“其为说也,不依诸家,而出于独得。证之以本集诸诗,参之以新旧唐史,旁广采当时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