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570263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细化解读新课标.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解读 刘改凤八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解读 解读人:刘改凤 参与人:全组成员 八年级是培养语文素养和语文兴趣的关键时期,八年级语文教材的编写,在七年级层进式编写方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内容上由表现学生周围的生活扩展到了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体例上由七年级注重文章的综合性去组合单元,过渡到了兼顾不同的文章类型,按文章体裁去组合单元。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文章体裁的意识,会对文章按体裁进行分类;从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力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扩大

2、学生阅读视野,拓宽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是散文文体,分别反映的是生活和平民生活,要引导学生学习人物散文的写法,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和爱人之心;第三单元是说明性文体,重点培养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第四单元则重在乡土民俗的描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五、六单元是文言文单元,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内容都有,通过学习,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八年级的文言文内容,不但集中在最后两个单元中,数量也大为增加,是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可以与现代文穿插交替进行学习,把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提到前半学期来学习,以

3、分散学习文言文的压力。要继续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具体目标:识字与写字:累计认识常用汉字1500个,其中1000个左右会写。阅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领悟作品的内涵,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的语言。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25篇。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了解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课外阅读量不少于90万字,阅读两三部名著。 写作:写作要

4、感情真挚。捕捉事物的特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能进行缩写、扩写、续写、改写。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互相评改作文。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作文本期不少于16次。 口语交际: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作即席讲话和有准

5、备的演讲。 综合性学习: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研究计划,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写出研究报告。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展示学习。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 解读人:刘改凤 参与人:全组成员 一课标表述 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组元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 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敬畏自然从总体上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新的理念。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反映滥用自然资源导致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旅鼠之谜以北极旅鼠的大量繁殖和怪诞行为给人类提出警告。大雁归来涉及人与动物的关系,充满保护野生动物的伦理观念。喂出来以科幻

6、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以广泛的科学技术为主题,引导学生泛舟科海,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目标分解 本单元选文追求空间上的广袤性和思维上的哲理性。追求空间上的广袤性,为的是开阔视野。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要让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敬畏自然让学生神游干天地之间,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把我们带到大西北,旅鼠之谜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北极圈,大雁归来又把我们带到太平洋彼岸,喂出来又让我们来到日本城乡之间。每篇课文都揭示了一种因果联系,总而言之,是盲目性导致生态恶化,思考这种因果关系,可以获得哲理的启示。目标一 本单元选文又追求知识性

7、与趣味性的统一。五篇课文都有引人入胜的趣味和魅力。敬畏自然将大自然拟人化,令人感觉大自然神奇之至,敬畏之情油然而生。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人们罗布泊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湖,罗布泊之所以成为沙漠,原来是愚昧造成的恶果。旅鼠之谜令人惊奇不已,百思不得其解,只觉得动物世界也是无奇不有。大雁归来让我们跟着作者领略人与动物相伴的乐趣。喂出来更加奇幻,读完全文才知道标题是什么意思,一声“喂出来”,有如醍醐灌顶。本单元的编排将敬畏自然置于首篇,体现了五篇课文内容上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首先把握人与自然的总体关系,再接触一个一个具体问题,有利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目标二是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8、注重人文关怀。从五篇课文中,不难看出,严重的生态问题都是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的恶果,大自然是有自身规律的,盲目地发展,就会破坏生态平衡,堵塞今后发展的道路。只有保护自然,人类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五篇课文蕴涵比较丰富,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是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文体特点。五篇课文都是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的结合,既有散文,又有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散文又有侧重议论的,侧重说明的,侧重抒情的。选文注意体裁多样性,让学生尽可能领略科学文艺作品的各种品种。本单元跟传统的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科海泛舟

9、”将语文实践活动推向现代科技领域,或回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或“思考自然的启示”,或“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或研讨“科学技术面面观”,让学生认识科技 敬畏自然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对观点的阐释是层层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人类的许多认识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敬畏自然。虽然作者的某些说法不无偏激之处,但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许不是一件

10、坏事,至少可以使人们对自然存有几分小心,不敢妄动胡来。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解除了对自然的畏惧,也使人类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类,总是为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最终损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这篇课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罗布泊,消逝的

11、仙湖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是什么原因选成了这种状况?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索取的贪婪和盲目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课文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课文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惜,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如“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

12、痛苦与无奈”一句所描写的罗布泊的惨状,实在让人痛心疾首;三是运用数据客观说明。这些在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旅鼠之谜这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第二大奥秘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浩浩荡荡、无所畏惧。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无从知道,或许是自然正用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这一切,这就揭示出自然的奥妙无穷。由此我们也真正体会到敬畏自然中所论述的

13、“大自然的智慧是无与伦比的”一句的深意。文章的意义不止于此,旅鼠保持种群数量的方式也给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大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学习这篇文意,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大雁归来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与一般的动物观察者不同,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一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有着人一样的亲情,团圆的时候,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觅食、集会;孤独的时候,它们忧

14、郁地鸣叫着,徒劳地寻找着失去的亲属。它们的到来,宣告了春天的回归,它们的鸣叫则使天空回响着野性的诗歌。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得这么美妙。学习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喂出来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都将重新倾泻回人间。虽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象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科学幻想是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想象,因此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到现实中寻找故事的影子,让他们自己探究作品有什么寓意,又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