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告状行为.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567128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的告状行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幼儿的告状行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幼儿的告状行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幼儿的告状行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幼儿的告状行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的告状行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的告状行为.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了观察法和文献法,对幼儿的告状行为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幼儿的告状在一日生活中很常见,教师的处理方式对幼儿日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慎重,本文阐述了幼儿的几种告状行为的类型,原因及表现,面对孩子告状教师处理的误区,给出教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几点建议。【关键词】 告状行为 类型 处理 正确态度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里每天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到老师这里来告状,理由五花八门的,几乎每天有百分六十的幼儿告状,各种告状令老师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有时难免会敷衍了事,但是随着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幼儿的告状行为,幼

2、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二、 对告状行为的理解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解决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告状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做起的一种互动行为。我认为所谓幼儿告状是指36岁的幼儿将自己或别人受到的欺负及与其他幼儿之间的矛盾像教师陈述的过程。孩子会经常会跟老师说某某抢我东西,某某欺负我,各种各样这种行为都属于告状行为。三、 幼儿告状的

3、类型及分析为什么幼儿的告状行为如此频繁,我认为这与幼儿的年龄特征是分不开的,孩子的想法非常简单在他们心中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就是好,抢他们玩具的就是坏,基本上没有什么好坏的概念,而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都很易于外露不会隐藏,小朋友之间一点点事情都会引起彼此的不满,有时其实是一种对老师的依赖所以“告状”也就越来越多,幼儿的告状在一日生活中如此常见,那么幼儿告状的类型究竟有哪些?产生这种告状的原因又是什么?通过查阅资料和在幼儿园工作中的观察,我总结出如下几点:(一) 求助类的告状 案例:中班的阅读区里有很多图书,都是幼儿在家带到幼儿园里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的,最近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当然是最受欢迎的,所以小

4、朋友们都抢着要看,晚饭后小朋友们都拿着一本书自己坐在小椅子上看。这时,泰和气冲冲的跑过来告状:“老师,燕洋不让我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本书是我先拿到的。”燕洋在那边哭着说:“这书是我拿来的”随即我说:“那两个人一起看好不好”燕洋说“这是我的书不能给她看”我看见燕洋的椅子上这有一本其他小朋友带来的书,我趁机说:“那你不让其他小朋友看你的书,其他小朋友会把书给你看吗?你想想你该怎么办?”燕洋想了想说:“那我和泰和一起看。”解析:一般的告状都属于求助类的,是寻求成人的保护和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认识的不完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伙伴间的纠纷如何解决的问题。遇到这类问题,他就会求助于老师,

5、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会在老师的调解过程中一点点学到一些解决伙伴纠纷的方法。(二) 求赏类告状案例:吃完晚饭,孩子一起做小椅子上看清华幼儿英语,智博、穆弈没有坐椅子,下地跑,心如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智博和穆奕到处跑”心如想通过告状让老师注意自己,表现自己,想让老师知道“我坐的很好,我认真看电视了”想得到老师的表扬。解析:在幼儿园不难发现一种现象,孩子是非常重视老师的评价的,因为孩子年龄较小,自我评价能力差,想让老师关注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三) 辩解性告状案例:午饭后,孩子都进活动区玩雪花片,但雪花片的数量是有限的,有时孩子摆摆各种造型,雪花片就不够了,一次,玩雪花片时,达达的雪花片不够了,他

6、就抢了点点的雪花片,当老师走过来时,他还恶人先告状说点点把雪花片给了他,现在又反悔了想把雪花片抢回来。解析:达达的这种行为是想逃避责任,是想免受老师的责备与批评,幼儿不懂什么叫分享,多半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做错事情又不敢担责任,所以才会有逃避性告状。(四) 检举性告状案例:美术课上,我组织幼儿一起上桌画画、涂色,梁玉萌很快就画完了,看见赫赫还没有画完,她就说:“老师赫赫画的太慢,才画了一只小狗。”达达又说:“你看格格,她把线都话到外面了。”解析:幼儿在完成老师交代的某个任务或遵守某个规则上做得很好,但没及时收到老师应有的关注与表扬,这时他也许就会以揭发检举他人的不足来彰显自己。(五) 维护规则类

7、告状案例1:英语课下课后,小朋友一起去洗手间洗手、小便。一会茹和海妮跑过来跟我讲,老师,燕洋在踢厕所的门。2晚饭时,有的孩子先吃完饭,没有漱口直接去玩玩具,赫赫就喊,老师,他们都没有漱口。解析:维护规则类的告状应该会很常见,因为在幼儿园里有一些规定,而且孩子很容易忘记,忽视这些规定,所以当幼儿发现某个同伴的做法不符合老师提出的要求规范就会告状,就会大呼小叫。(六) 同情心驱使的告状案例:丫丫和佳怡是好朋友,晚饭后,小朋友进区域玩游戏。佳怡在玩天枰,达达也想玩就把佳怡的玩具抢了过来,丫丫看了非常生气跑到我这里来告了达达一状。解析:当看到幼儿受到别人欺负时,有的孩子会很仗义的向老师告状。幼儿懂得一

8、些初步的道德观念,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正确的,有时是能分清行为的是非好坏,但是仍然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依赖于老师。这种现象表明,当儿童看见其他人有欺负人的不良行为时,就产生同情心进而向老师报告。以上是我总结出孩子的几种告状行为,及我对几种告状行为所举出的案例及解析,只有清楚的了解孩子告状行为的各种类型才能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三、 教师处理告状行为的不正确态度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会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对于这些告状,每位老师所持态度有所不同,有一些老师能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告状,为幼儿解决困扰,但是通过我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观察,仍有部分老师对幼儿的告状采取了不正确的方式。

9、我总结出教师有以下几种不正确的处理方式:(一) 不予理睬何谓不予理睬?就是不理他,不给他机会。王朔在他的小说里讲:整人的最好办法不是批评他、骂他,而是不理他!对待孩子的告状如果是这种态度将会带给孩子多大的伤害? 因为每天都有太多的孩子跑到老师这里告状,也许是老师正在忙的时候,孩子跑过来告状,老师对于幼儿的告状很不厌烦,无暇顾及,用一句“我知道了”一会再说敷衍了事,有时甚至是头都不抬,装作听不见。(二) 对班级中调皮捣蛋的孩子抱有偏见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对班级中调皮捣蛋的幼儿总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总认为调皮的幼儿做的都是错的。孩子告状时,很多时候老是

10、会根据被告者是谁来下判断,如果是班级里比较调皮的幼儿,老师通常都不会问清楚原因,直接批评调皮的幼儿,这不仅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会让班级的其他孩子误会,认为他不是一个好孩子,他做什么都是错的。(三) 态度粗暴粗暴既是鲁莽、暴躁,极其粗暴的抨击,当孩子告状时,老师粗暴的打断,呵斥孩子,不等孩子把告状的原因讲完,老师已经制止了孩子继续讲下去。当孩子一遍遍的跑过来告状,但是每一次告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师就会失去耐心,而且感觉烦躁,当幼儿又跑过来告状时,老师就会粗暴的打断:“你一天事怎么那么多啊?烦不烦啊?”其实,爱告状的孩子只是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差,老师应该多包容,理解,多一点耐心。(四)

11、认为告状双方都有错孩子一跑来告状,老师容易犯一个毛病,不问青红皂白,两个人都有错。一个巴掌也拍不响,这是比较常见的错误方法,老师根本不问发生什么事就批评一同。 不论孩子是对是错,只要跑来告状就会挨批评,久而久之孩子还敢跟老师说话么?师生之间必定缺少交流,也会让幼儿对老师产生恐惧感,幼儿心理将会产生压抑感。(五) 事必亲为事必亲为,任何事情都必须自己亲自去做,不允许幼儿自己解决矛盾,不论幼儿遇到任何事都要告诉老师,让老师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很多老师在批评孩子时都愿意说:谁让你自己解决的?遇见任何事都应先告诉老师,让老师解决。孩子处理事情的能力差,而且有时有些事情孩子处理的也的确不正确,但是

12、老师不应以偏概全。幼儿每天告状次数之多,有些老师为避免麻烦,只要幼儿告状,老师都会亲自出马,替幼儿解决问题,教师凡事都亲自处理,会让幼儿直接把老师看成是解决问题的渠道,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告到老师这里。(六) 偏袒一方偏袒即是偏护一方,保护一方不受伤害,对于自己喜欢的幼儿不听告状的原因偏爱一方,认为另一方是错的。在班级里,总有几个孩子特别讨人喜欢,上课很认真,而且有很听老师的话,还有一点,就是父母给孩子一个俊模样。对待这样的幼儿老师会格外的偏爱,但是,这并不代表听话长的漂亮的孩子就不会犯错误,久而久之,这会滋长孩子的自负心理,同时,也会让其他幼儿有自卑感。四、 教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正确态度我在前

13、面已经总结出几种幼师对待幼儿告状行为的不正确态度,那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错误的对待方式?主要是因为老师对待幼儿告状的态度有问题,对待幼儿的告状不够重视,幼儿的告状是小,但是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那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我总结出几种对待孩子告状行为的正确态度:(一) 要重视幼儿的告状行为,要关注幼儿的告状行为在幼儿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告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应欢迎幼儿多告状。这也是他们对社会的一种表现。当你忙碌时不如停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温暖孩子的心。(二) 培养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告状行为通过课堂上的解释会对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但是有些孩子不一定能听

14、进去,通过动画片,听故事等方式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评价故事或动画片中的人物进而引导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也可以让孩子发言讨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矛盾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能减少告状行为也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三) 认真倾听幼儿的告状认真的倾听幼儿的告状,全面的调查孩子告状的动机,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我们前面以讲过孩子的几种告状行为,下面列举该如何应对各类型的告状:1、 求助类告状这是孩子无助的一种表现,而且幼儿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不论在何种情况老师都应该认真听完孩子的倾诉。如在前面案例1中,针对孩子的告状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如果他不愿意把自己的书和其他小朋友分享,那么他也不能去看别人

15、的书。这样考虑问题,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这确的,并主动予以改正。老师在他们心中就是至高无上的大法官,这时老师应仔细倾听,最好能让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解决不了,老师在了解情况之后,要予以幼儿一些帮助,而且对犯错误的幼儿进行批评。2、 求赏型告状这是孩子常见的一种告状心理,目的是让老师关注自己,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对于这类型的告状,老师不宜给予鼓励,这样容易养孩子养成挑别人毛病的坏习惯。3、 辩解性告状这样的告状,孩子是出于一种逃避责任和责罚的一种心理,越是这种情况,老师越不能姑息,奖惩要分明。要让推卸责任的孩子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 4、 维护规则类告状对待这类告状问题,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要及时予以纠正,不一定要批评,但是要让孩子知道违反给则是不正确的。5、 检举类告状孩子为什么要检举别人,揭发他人?他们是想以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优秀表现自己,面对这种告状不宜鼓励,且不能当着幼儿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6、 同情心驱使的告状同情心驱使的告状,孩子的出发点是好的,正确的,我们对告状的孩子应予以表扬 这幼儿日后的心理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欺负人的幼儿应给以适当的批评,对待得到帮助的幼儿应该让他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遇到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