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中学生物竞赛辅导第十章:生态及动物行为(中).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56516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4中学生物竞赛辅导第十章:生态及动物行为(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64中学生物竞赛辅导第十章:生态及动物行为(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64中学生物竞赛辅导第十章:生态及动物行为(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4中学生物竞赛辅导第十章:生态及动物行为(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4中学生物竞赛辅导第十章:生态及动物行为(中).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讲 生态及动物行为二、典型例题例1 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常不能引起锚的反应,这说明 A 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B 鼠叫不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C 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D 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 这道题的知识主要涉及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之一是反射。引起动物反射活动的刺激可以来自机体的外部或内部,或二者共同作用。饥饿状态下,猫对各种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强,说明内部刺激强化了外部刺激,猫的行为是两种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A,也不是B。胃的充盈(饱食)是对猫的一种刺激,猫对这种刺激的反应是不再进食。因此,C也不对。【参考答案】

2、D。例2 在育雏期间内,雏鸟总是张大口等待亲鸟的喂食,雏鸟的这种行为属于 A 繁殖行为 B 索食行为 C 社群行为 D 贮食行为分析 这道题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理解问题,常常考虑成亲鸟在繁殖期间育雏的繁殖行为。这就涉及到对这几个基本概念的理解:亲鸟育雏,说明亲鸟具有繁殖行为;亲乌与雏鸟的各种联系属于社群行为;而雏鸟的行为是获取食物的行为,因此属于索食行为;由于没有贮备食物的功能,因此,不能看做贮食行为。【参考答案】B。例3 一种萤火虫的雌虫能准确地模仿另一种萤火虫的信号来吸引雄虫,那么该萤火虫的行为意义可能是 A 吸引同种异性前来交尾 B 吸引不同种异性前来交尾C 诱骗这雄虫以取食

3、 D 对不同种雄虫表示友好分析 此题考查对索食现象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雌萤火虫模仿另一个种的信号不可能吸引同一个种的雄性,因为同种个体的识别是靠同种的特定信号;能吸引模仿种的异性,但不可能是交尾,因为不同种之间存在着生殖上的隔离。因此该行为的意义最可能是诱骗雄虫并以此为食。【参考答案】C。例4 下列哪项不是攻击行为 A 两只狗为一块骨头而撕咬 B 两只公猫在繁殖季节的吼叫和格斗C 一条雌鱼吞食自己的受精卵 D 一只公猫正向一只老鼠发起攻击分析 一定要理解好攻击行为的概念。它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A是同种个体在争夺食物出是同种个体在争夺配偶;C是同种个体在争夺生存空间和食物;D是发

4、生在两种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一种捕食关系。【参考答案】D。例5 判断哪一项不属于繁殖行为? A 母野鸭奋起追逐老鹰 B 大山雀撕开奶瓶盖偷食牛奶C 园丁鸟用鲜花、浆果和彩色玻璃碎块装饰自己的小庭院D 大山雀撕取桦树皮做窝分析 该题主要是检查对繁殖行为的概念是否掌握并理解了。如C是求偶期间的一种行为,以此吸引雌鸟;A是在繁殖期保护后代的本能决定的;D是大山雀在繁殖期筑巢的行为。而B是大山雀学习取食的一种行为。【参考答案】B。例6 有人做了如下实验:把小鸟从它们占据的领域取走,一般810小时后,该领域会被其他鸟占有;如果取走小鸟后,播放它鸣叫的录音,则203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无其他鸟占据该领域。

5、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分析 这个实验中以两种处理方法和结果进行对比,同样是取走小鸟,出现了两个结果,一个是领域很快被占领,一个是较长时间领域不被占领。两种结果产生的原因是处理方法不同。特别突出的是鸣叫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答案】在繁殖季节中鸟类的鸣叫声有保卫领域的作用。例7 哪些是社群行为(多选) A 亲子识别 B 异性识别 C 群体识别 D 标记识别分析 动物的社群行为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繁殖行为以外的一切形式的联系。社群行为的概念包括两个含义:是同种个体的联系;是除繁殖行为以外的一切联系。B中异性识别是繁殖行为的重要内容。【参考答案】ACD。例8 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

6、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现象叫 A 日节律 B 潮汐节律 C 月节律 D 无规律分析 小鸟每天到海边取食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就是一种周期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是与潮汐现象一致的。潮汐现象是在日、月对地球引力下形成的。海水的涨落周期为12小时25分钟。每天两个潮汐,共计24小时50分钟。即比前一天推迟50分钟。【参考答案】B。例9 土壤中一部分硝酸盐被分解出游离的氮而返回大气的过程叫 A 生物固氮 B 工业固氮 C 反硝化作用 D 硝化作用分析 这是涉及到氮循环的几个概念。所谓固氮作用就是把氮和氧结合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或使氮和氢结合成氨,以便被植物利用的过程。包括大气固氮

7、、生物固氮和工业固氮。本题关键是要区分清楚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氨经硝化细菌或亚硝化细菌作用转变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被植物重新利用的过程叫硝化作用;而土壤中硝酸盐被分解成氮是反硝化作用。【参考答案】C。例10 判断:在一个由植物吃草的鸟猛禽组成的食物链中,植物的生产量是初级生产量,吃草的鸟的生产量是次级生产量,而猛禽的生产量属于三级生产量。分析 一定要对生产量的基本概念有明确的认识。植物的生产量属于初级生产量,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寄生物以及分解者生物的生产量都应属于次级生产量。而“三级生产量”这个名称是根本不存在的。【参考答案】。例11 下列实例中,哪一项不属于光的生态效应 A 大雁等候鸟的迁

8、徙B 非洲塞伦盖底平原上大型有蹄类的迁徙C 绿藻分布于水的表层D 美洲兔的夏毛为褐色,冬毛为白色分析 光的生态作用是很广泛的。如C水中植物的分布,A中候鸟的迁徙,D中哺乳类的换毛都受光的影响。但是,对热带地区动物迁徙来说,不是光照的生态效应。它的主要启动信号是旱季和雨季的交替。【参考答案】B。例12 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该种群数量应为 。分析 这是种群密度的一种调查方法,叫标志重捕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常用的取样调查法。可以设该种群数量为N,则N393415,N39341588。【参考答案】88只。张映辉整理编辑中学综合学科网第 1 页 共 3 页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