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56451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时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之后,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概括一下。(悲惨、可怜) 小女孩的命运悲惨、可怜。后来她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这位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刚才同学们用“可怜”这个词来概括小女孩,但是安徒生却在课文结尾中写道,小女孩曾经很快乐,很幸福的。请同学们快速找出这句话来,找到了吗? 一起读一读。 我观察到刚才有的同学在读这句的时候眉头皱着,好像有的地方不太明白,谁来说说读完之后你有什么疑问? 【让学生质疑。抓住关键词“曾经”、“幸福”】 问的好!乐于提问,善于提问,会让我们把课文读的更通透。二、学

2、习课文第二部分 这样可怜的小女孩,曾经看到过的美丽的东西,感受到的幸福来自哪里?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第5到第10自然段,在书中去找找答案。1、初读感悟。 美丽的东西,感受到的幸福来自哪里?(来自擦着火柴看到的幻景。) 她擦着火柴后看到这些幻景给你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来说说。【幸福、美妙、美好、温馨】 师:大家用词多么丰富啊!小女孩所看到的幻景实在太“幸福”了。【板书:幸福】2、再读感悟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幸福”的幻景的呢?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里去,细细地品读,哪一次幻景给你印象最深,哪一些描写最让你感动?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情充分的读出来。【板书:幻景】 师:好,谁愿意先读,就读你印象最

3、深或者最感兴趣的那次幻景。 第二次幻景:烤鹅 师:好极了,你看多么诱人呀。有感情朗读就应该抓住关键的字词作出语气上的处理。 第一次幻景 火炉 “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多么舒服啊!” 幸福感不够强烈。小女孩为什么会看见这些景象?小女孩的手都几乎.(冻僵了)这时候出现的火焰、火炉,会给几乎要冻僵了的小女孩带了什么感受?用你的理解再试一试。 师:真好,尤其是“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你读得真舒服啊!来,我们把感受到的温暖和幸福融入到文本里,齐读这句。(齐读)“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师:在小女孩的眼里,这只火炉就是这样温暖。 第四次幻景 奶奶 师:很好,突出“那么温和,那

4、么慈爱”。接着读。 可以想象,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呼喊?【奶奶!(惊喜、快乐)】 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该怎样的呼喊?【奶奶!(激动齐读)】 此刻她的脸上一定还留着伤心无助的泪花,声音哽咽,谁再来呼喊?【“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 哽咽的她,这个“啊”一定是内心哭泣的声音。此刻她仰望奶奶,把双手伸过头顶,祈求奶奶【“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第五次幻景 奶奶生:“这

5、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师:你读得真幸福啊。第三次幻景 圣诞树 想读“美丽的圣诞树”这次幻景的同学请起立。(几乎全班同学都起立)我们齐读,想想该怎么读,准备开始。 曾经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圣诞树让她非常的(渴望拥有)可她拥有吗?现在她擦着火柴之后,终于(有了)一棵属于(自己的圣诞树)。这时候的小女孩心情怎样?带着你的体会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部分的句子。 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3、质疑:为什么会产生幻景。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小女孩擦着了几次火柴、出现的幻景分别是什么?她的眼前怎么会出现“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这些幻景? 第一次擦着火

6、柴,看到火炉,说明她非常寒冷,渴望温暖; 【板书:现实】 【板书:火炉、冷、温暖】 第二次擦着火柴,看到烤鹅,说明她非常饥饿,渴望食物; 【板书:烤鹅、饿、食物】 第三次擦着火柴,看到圣诞树,说明她非常孤独,渴望快乐; 【板书:圣诞树、痛苦、欢乐】 第四次擦着火柴,看到奶奶,说明她非常孤单,渴望关爱; 【板书:奶奶、孤单、关爱】 第五次擦着火柴,看到美好的地方。说明她渴望幸福。 【板书:奶奶、孤单、幸福】 讲得多好。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饥饿、痛苦还有孤苦。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欢乐和幸福,【板书:渴望】所以当她擦燃火柴以后,幻想中,她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4、 虚实对比

7、。小女孩擦着火柴产生的幻景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啊!然后火柴总会熄灭的,幻景也总会破灭。剩下的只有冰冷的现实,只有寒冷、饥饿、痛苦、孤单。现实的残酷和幻景的美好,让你感受到什么?这样虚实对比的方法能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感受。5、体会小女孩擦火柴时不同的心情。 课文中小女孩一共擦着了几次火柴?(5次)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着火柴的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小女孩第五次擦着火柴的句子 【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读读这两次擦火柴,抓住重点词,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两

8、次擦火柴的情景,想一想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擦火柴小女孩敢不敢?为什么不敢?为什么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充分运用句间比较,深入引导学生发现,残酷的现实迫使小女孩从开始的犹豫到最后的果断,渴望幻景永不消逝。) 师:你们讲得多好!抓住了重点句、重点词,进行相互之间的比较,我们就能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同样抓住这几个重点词,把你对词语的理解带入课文里面,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两个句子。6、指导朗读 师:是的,就像你们所说的,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是可怜的。 请问你是怎么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

9、”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得到的,而对小女孩来讲,在小女孩当时冷酷的现实生活中她却什么也得不到,她带着她的寒冷、饥饿、痛苦飞走了,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就是她的可怜之处。体会到了这些,想想我们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这句话呢?谁先来试读?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师:好,特别是对“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几处的处理,大家听清了没有,他是越读越生:轻。师:对了,我记得一开始大家在读幻景的时候,有同学读得很幸福,很激动,越读越高。现在他越读越轻,两种处理效果,哪一种更能准确地表达情感呢?来,自己再读读。(朗读处理的比较,信

10、手拈来,运用娴熟,效果很好,体会更加至诚至深。)生:(有感情自由读。)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读。生:“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越读越轻。)师:好极了,越读我们心里越难受,心情越沉重,对小女孩可怜的遭遇越同情。7、再次感悟“幸福”课文最后写道:生齐读:(课件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师:怎样理解这句话,两个“幸福”的含义是什么?师:“她曾经多么幸福”,这个“幸福”指什么?生:这个“幸福”是小女孩从幻境中得到的,她死前看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师:“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个“幸福”是说?生:

11、小女孩死了,就感觉不到寒冷、饥饿和痛苦了。 你觉得小女孩获得了“幸福”吗?(幸福来自擦着火柴的幻景,火柴熄灭,幻景消失了。幸福的代价是生命=不幸福)(没有寒冷、饥饿、孤单=幸福) 师总结:是啊,小女孩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作者以喜写悲,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残酷无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祝福) 安徒生曾说 “拥有生命才是最幸福的”,小女孩的生命被夺去了,她还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吗?那当安徒生创作了童话的结尾,当他提笔写下了这个结尾的时候,他是怀着一种什么心情?(悲痛、愤慨、谴责、无奈、祝福、辛酸)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读这个故事,老师的心情先是沉重的。但是听了你们课堂上的交流,内心又感到欣慰。小女孩即使命运悲惨,也没有放弃对于幸福的追求,所以她一次又一次?(点燃了火柴)。小女孩的含笑离去让我们深思,实际生活中,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其中的苦难呢? 在小女孩所获得的这份“幸福”中,我们学习到面对苦难的勇气和力量。【板书:勇气、力量】 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附: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景 现实 渴望 火炉 冷 温暖 幸福 烤鹅 饿 食物 圣诞树 痛苦 欢乐 奶奶 孤苦 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