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阅读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564350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阅读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 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据文献记载, 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直到西周中叶, 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 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 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没有周公, 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 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 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

2、, 就要学习孔子思想; 但从产生的次序看, 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 体 ”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 即仁和礼。 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 最基本的是“ 仁者爱人 ” , 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 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 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 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 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 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 如此说来, 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因此,在

3、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 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 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 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 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 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 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 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 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 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交流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 “ 诸神的和谐 ” 也就被 “ 诸神的战争 ” 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

4、别应该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 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变化: 一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 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 丧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 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历了重要的义理转向, 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 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 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 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新时代, 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 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 进而重建儒学与 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有删改)1. 下列关

5、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B. 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表现为礼丧失仁的基础,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丧失化民成俗的功用。C. 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D. 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这篇文章主要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B. 第三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 “仁”和 “礼”关系的认识: 互

6、为前提, 互摄和相互成就。C. 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文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D. 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变化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B. 文化之间的“和谐”变成“战争”,与涵融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关。C. 因为儒学思辨能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D. 新时代,如果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礼

7、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阅读答案:1.B ( A. “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原文说“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C. “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不能等同于“儒家学派就是孔子”,原文说“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 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 选项变成了 “儒家学派”偷换概念,且“系统”无中生有。 D. “形成于”错,“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2.D 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需要什么样的儒学”3.B ( A. 结论绝对化。 C. 原文是不断的因果推导,选项的开头变成了并列关系。 D. 原文只是说“关键所在”,不能推导出这一绝对化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