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559596 上传时间:2024-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 内容提要: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数据,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总数为5800多万人,平均每4个农村孩子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现状 教育 什么是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在城市经济建设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涌入大城市打工,外出务工创业

2、,这一方面为家庭带来了收入,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以上思县思阳镇为例,调查显示,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村孩子是留守儿童,占53.8;经济越不发达、地域越偏僻,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越高;小学低年级比小学高年级留守儿童多,小学比初中留守儿童多。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和孩子自我认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许多教师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严重,难以管教,不爱学习。留守儿童的回答更多显示出乐观向上的心态。上思县思阳镇几个学校班主任拿出的花名册,班上前10名学生中结果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有一个班甚至前10名全是留守儿童。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感觉到,“留守儿童”问题,已成

3、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难题。一、“留守儿童”的现状1、 思想状况。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主动的和别人交谈、沟通,不愿意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更有甚者对社会有逆反心理,思想不健康,常常成为社会中的危险分子。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生活环境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缺少父母的教导与指引,他们自认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与疼爱,思想难免偏激。2、 身体健康。网络上有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说的是四川某县的一个小男孩,父母外出打工,由七岁的姐姐看护时结果玩火自焚,造成大面积烧伤,样貌惨不忍睹,父母知后悔不当初。类似的事情不只这一桩,很多地方屡有发生,因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情况可见一斑。孩子

4、小,好奇心强,自护意识弱,对危险缺少预见性,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这样的结果就是留守儿童发生危险的几率明显增大。3、 学习情况。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孩子在父母为他租的房子独自住,吃饭、学习全在一块不大的菜板上,饭食全凭自己解决,往往是面条和白菜,试想而知,没有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正确的指导,学习失去了兴趣又怎能提高?当然,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能一概而定,他们当中也有学习好的,但是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4、 日常生活。父母走后一般会把孩子交由自家老人看护,具体负责日常生活,殊不知在产生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同时也产生了留守老人,他们同时也存在了很多了问题,身体不健朗,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显得有

5、心无力,思维方式落后,与社会脱节,很难了解孩子们的心里所想,只是满足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却不能满足他们的精神世界,由于监护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不少留守儿童的性格出现了偏差,并且,留守儿童对突发性事件应变自救能力差,偶发性事件频发。5、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调查发现,约有一半的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强”或“较强”,有二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好朋友“多”或“较多”。这一方面表现出留守儿童对友谊的渴望,与人沟通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留守儿童社交的功利性较强,“朋友多好办事”的留守儿童占了三分之一强,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社会交往的不正常。6、 自我评价。在长此以往像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许多留

6、守儿童都有“情感孤寂”的症状,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自我评价不高,对自己不满意,不自信,受到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为对社会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家庭情况往往是一个评比标准,会认为比别人低一等。二、“留守儿童”教育呈现的问题“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和劳动力进一步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他们在生活、教育及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成绩较差 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被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扶养着,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化素质较差,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老人们多数只是让孩子们吃好穿暖,将安全作为第一要务,重养轻教;而双亲一方在家的,同样也

7、很难得到学习上的辅导,因为留守的父母,往往要承担大量的家务,有的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根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二)、安全隐患大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由于年龄、经注、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许多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绝对自由人,所以暑寒假、双休日往往成为儿童事故的高发期。另处,由于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经常驻机构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攻击的对象;此外,部分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三)、心理发展不健全 由于父母长期出门在外,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

8、心理健康问题则介入较少,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有的养成任性、放纵、散漫的性格;有的自暴自弃,缺乏自信,悲观消极;有的性格孤僻、焦虑自闭、抑郁自卑。(四)、道德观念扭曲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教育,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对事情分不清好坏是非,对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容易受到社会负面现象的影响,致使价值观念扭曲,道德品行脱轨,有的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攀比摆阔,养成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有的欺瞒说谎,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荣誉感。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

9、大的负面影响,怎样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能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家庭教育方面 1、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要正确处理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暂时利益,尽可能让孩子在自已的身边成长。2、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与联系。可通过电话、书信、网络等通讯方式,经常保持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要常回家看看,或寒暑假期间将孩子一同带出,亲自教育与指导。3、慎重选准监护人,尽可能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

10、身体、经济、思想品德、时间精力等,细致落实好孩子的监护权,能保持与监护人的经常联系。4、加强与学校的配合,主动与孩子的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二)、学校教育方面 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入关注孩子的思想变化。1、家校互动,联手打造共育平台(1)、开设家长学校,建立联系家长和学校的桥梁,利用寒暑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农忙季节等家长集中回乡的时机,定期开设家教专题课,向家长宣传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能力;感化家长放弃外出务工念头,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2)、开通家长热线,学校定期向外出学生家长通报孩子的成长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加强沟

11、通,共同协商研究。(3)、召开家长(或监护人)座谈会,与家长(或监护人)同孩子们面对面交流,让家长(监护人)了解孩子,让老师掌握留守儿童的校内校外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习性;介绍成功经验作法,商谈具体应对措施等。2、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实地掌握留守儿童在不同学期、不同年级、不同阶段里的真实情况,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做到心中有数。(2)、建立定期家访制度,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其它授课老师参与,成立家访组,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各上门家访一次,认真调查摸底,切实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监管情况,并做好家访日志。(3

12、)、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可以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到形式,或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或同学之间相互结对;作为老师,更要躬下身去深入到学生中,通过聊天、参与课余活动,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4)、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开展拔河比赛、写字比赛、演讲比赛、劳动比赛等,增进师生间的沟通,激发学生齐心协力的团队意识、团结奋进的集体荣誉感使留守儿童融入到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5)、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可以邀请留守儿童的父母现场参与,讲述在外打工经历,直接与班级留守儿童们交流,通过讨论发言,引导学生对父母外出务工现象的正确认识,

13、使留守儿童能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6)、开设心理辅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及时进行疏导教育。(7)、学校要实行多向管理,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的教育网络体系,不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制订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此外,留守儿童教育作为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将是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更需要社会各方面以及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强化措施,形成合力,营造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 引注:1、 58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焦点访谈) 2011.4.202、 上思县 留守儿童占53.8 防城港日报 3、 李佰黍 燕国材,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年1月第四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