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55800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5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视频分类窗体底端当前位置: 首页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窗体顶端数字中国全站搜索: 窗体底端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时间: 2003-12-29 10:40:4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试行)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试行日期:1 9 8 1 年 2 月 1 日关于颁发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79)建发设字第606号(79)一机设联字第1498号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通知的要求,由第一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

2、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一年二月一日起试行。本规范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负责。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编制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73)建革设字第239号文通知,由我部第一设计院会同化工部、原水电阅、冶金部、建材部、六机部所属勘测、设计、科研、工厂及高等院校等二十六个单位共同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根据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施工及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在生产建设和科学实验中的经验。在编制过程中

3、,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其中一些主要问题,还进行了题讨论,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七章和六个附录,其主要内容有:总则、设计的基本规定、活塞式压缩机、汽轮机组和电机、破碎机和磨机、锻锤、落锤、水爆清砂池、金属切削机床等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在试行本规范过程中,希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一机部第一设计院,并抄送我部设计总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主要符号计算指标Cz-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C-天然地基抗弯刚度系数Cx-天然地基抗剪刚度系数C-天然地基抗扭刚度系数Cxz-分层土综合抗压刚度系数Ch-桩周各层

4、土的当量抗剪刚度系数Czh-桩尖土的当量抗压刚度系数Cdh-爆扩桩桩端土的当量抗压刚度系数Dz-天然地基 或打入式桩基垂直向阻尼比Dx1、Dx2-天然地基或打入式桩基水平回转向第一、第二振型阻尼比D-天然地基或打入式桩基扭转向阻尼比Kz-天然地基抗压刚度Kzh-桩基抗压刚度K-天然地基抗弯刚度Kh-打入式桩基抗弯刚度Kx-天然地基抗剪刚度Kxh-打入式桩基抗剪刚度K-天然地基抗扭刚度Kh-打入式桩基抗扭刚度R-地基土容许承载力R-按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后的地基土容许载力几何特征值b-矩形基础短边d-圆形基础直径、方型基础边长、矩形基础长边F-基础底面积Fdh-爆扩桩扩大端垂直投影面积Fah-打入

5、桩的截面积Fh-打入桩在各层土中的桩周表面积h1-基组(包括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和土等)重心至基础顶面的距离h2-基组重心至基础底面的距离h3-基组重心至机器水平扰力的距离I-基础底面通过其形心轴的抗弯惯性矩J-基础底面通过其形心轴的抗扭贯性矩Im-基组通过其重心轴的抗弯质量贯性矩Jm-基组通过其重心轴的抗扭质量贯性矩J-扭转振动时,扭转轴至要求控制振幅点的水平距离m-基组的质量mz-垂直振动时,基组下桩和桩间土参加振动的当量质量max-水平回转耦合振动时,基组下桩和桩间土参加振动的当量质量振动特征值An-基组重心处的垂直振幅Aq-基础的回转振幅Ax-基础重心处的水平振幅Aq-基础扭转

6、振幅Aax-基础顶面由于水平回转耦合振动产生的水平振幅Aax-基础顶面要求振幅控制点由于扭转振动产生的水平振幅Aia-在垂直扰力和优力矩共同作用下,基础顶面的垂直振幅A1、A2-机器一谐、二谐优力及优力矩产生的基础顶面振幅a-锤基振动加速度n-机器工作转速-机器优力的圆频率s-基组垂直自振圆频率-基组回转自振圆频率x-基组水平自振圆频率-基组扭转自振圆频率1、2-基组水平回转合振动第一、第二振型自振圆频率其他M-机器的回转力矩M-机器的扭转力矩nh-桩数P-基础底面静压力Ps-机器的垂直扰力P-机器的水平扰力Wj-基础重aR-地基土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第一章 总 则第 1 条 动力机器基础的设

7、计,应根据动力机器的特性,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等,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正常生产。第 2 条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各种动力机器的一般基础设计:一、活塞式压缩机;二、汽轮机组和电机;三、破碎机和磨机;四、锻锤、落锤和水爆清砂池;五、金属切屑机床。注:本规范不适用于楼层上的动力机器基础。第 3 条 按本规范设计动力机器基础时,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规定执行,对于特殊的地基土,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的地基处理以及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设计,应按现行有关专门规范执行。第二章 设计的基本规定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第 4 条 设计动力机器基础时,应取得下列资料:一、机器的型号、转速、规格及轮廓

8、尺寸图等;二、机器的重心位置及重量;三、机器底座外廓图,辅助设备及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的尺寸,灌浆层厚度,地肢螺栓、预埋件的位置等;四、与机器基础连接的有关管道图;五、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第 5 条 设计动力机器基础,当有条件时,宜考虑机器与基础的共同作用。第 6 条 动力机器基础不宜与建筑物基础和混凝土地面连接。因与机器连接而产生振动的管道,不宜直接搁城建筑物上。第 7 条 如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对邻近的人员、精密机器、仪表、工厂生产及建筑物等产生不允许的影响时,应采用合理的总图布置或选择有效的隔振、减振措施。注:部分机器的振动对厂房结构的影响,可按本规范附录一验算。第 8 条 动力机

9、器基础,应避免产生有害的不均匀沉降。第 9 条 动力机器基础及毗邻建筑特基础均置于天然土上时,如能满足施工要求,两者的埋深不一定要置于同一标高,但在基础建成后,基底标高差异部分的回填土,必须夯实。第 10 条 动力机器基础设置在整体性较好的基岩上时,可采用锚桩(杆)基础,其设计可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进行。第 11 条 动力机器底座边缘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一般不小于100毫米。在机器底座下,除锻锤基础外,应预留不小于25毫米的找平层或浆层。第 12 条 动力机器基础地脚螺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地脚螺栓埋置深度,一般采用下值:混凝土标号大于或等于150号时,标准地脚螺栓(GB797-67)不

10、应小于20倍螺栓直径;锚板式地脚螺栓不应小于15倍螺栓直径;构造螺栓可不受上述限制;二、螺栓轴线距基础的边缘,不应小于4倍螺栓直径;预留孔边距基础边不应小于100毫米,如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强措施;三、预埋地脚螺栓底面下的混凝土净厚度不应小于50毫米,如为预留孔则不应小于100毫米。第 13 条 动力机器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一般不低于150号。但按构造要求且不直接承受冲击力的大块式或墙式基础,则可采用100号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基础的钢筋一般采用、级钢筋,不宜采用冷轧钢筋。受冲击力较大的部位,应尽量采用热轧变形钢筋,并应避免焊接接头。第 14 条 重要的或对下沉有严格要求的机器,应在基础上设置

11、永久的沉降观测点,并应在设计图纸中注明要求,在基础施工、安装及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观测,并作好记录。第 15 条 动力机器基础下地基土的强度验算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 P-基础底面静压力(吨/米2);R-按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正皇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吨/米2);R-地基土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对汽轮机组和电机基础可采用0.8,对锻锤基础:对其他机器基础可采用1.0。h-土的动沉陷影响系数,一般按下列值采用:一类土取1.0;二类土取1.3;三类土取2.0;四类土取3.0。当为桩基时,可按桩尖土层类别选用。地基土类别应按本规范第六章表17采用;-锻锤基础振动加速度(米/秒2);g-重

12、力加速度(米/秒2);第 16 条 基础底面的静压力应按下列荷载计算:一、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回填土重;二、机器自重和传到基础上回填土重;第 17 条 机组(包括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填土)的总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应力求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如偏心不可避免时,则偏心值和平行偏心方向基底边长的比值,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对汽轮机组和电机基础3%;二、对一般机器基础(金属切削机床除外)当R15吨/米2时3%当R15吨/米2时5%R为按现行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查得的地基土容许承载力(吨/米2)。第二节 天然地基刚度第 18 条 天然地基的抗压刚度系数,一般按表1选用。必要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天

13、然地基的抗压刚度系数Cz值(吨/米3) 表1注:表中所列Cz值,适用于底面积大于或等于20米2的基础,当底面积小于20米2时,则表中的Cz值应乘以3 20F。第 19 条 基础下2d深度范围内由不同土层组成的地基土(图1),其综合抗压刚度系数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Cz-综合抗压刚度系数(吨/米3);Ci-第i层的抗压刚度系数(吨/米3);d-方形基础边长(米),对于矩形基础,则d取F(米),F为基础底面各(米2);hi、hi-1-从基底至i层、i-1层土底面的深度(米),见图1。图 分层土地基示意图第 20 条 天然地基的抗弯、抗剪、抗扭刚度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C-天然地基抗弯刚度系数(

14、吨/米3);Cx-天然地基抗剪刚度系数(吨/米3);C-天然地基抗扭刚度系数(吨/米3)。第 21 条 天然地基的抗压、抗弯、抗剪、抗扭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I-基础底面通过其形心轴的抗弯惯性矩(米4);J-基础底面通过其形心轴的抗扭惯性矩(米4);Kz-天然地基抗压刚度(吨/米);K-天然地基抗弯刚度(吨米);Kx-天然地基抗剪刚度(吨/米);K-天然地基抗扭刚度(吨米)。第 22 条 计算天然地基刚度时,可考虑基础的埋深和刚性地面对地基刚度的提高作用(冲击机器基础除外)。提高后的天然地基抗压、抗弯、抗剪刚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 Kz-考虑基础埋深对地基刚度的提高作用后的抗压刚度(吨/米);K-考虑基础埋深和刚性地面对地基刚度的提高作用后的抗弯刚度(吨米);Kx-考虑基础埋深和刚性地面对地基刚度的提高作用后的抗剪刚度(吨/米);z-基础埋深作用对地基抗压刚度的提高系数;x-基础埋深作用对地基抗剪、抗弯刚度的提高系数;1-刚性地面与基础连接时,对地基抗剪、抗弯刚度的提高系数,对软弱地基土可取1.4,对于其他地基土应适当减小;b-基础埋深比,bhtF,,当时应取b0.6,ht为基础埋置深度(米)注:1.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