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之解读.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55522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之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之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教学之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之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之解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根本目的,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以课文为依托展开的。到底一篇课文在某个年级应该怎样实现“用教材教”、“教什么”、培养哪些具体的语文能力?然而,语文课程标准对课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是笼统的,是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应具备的能力方面表述的,它并没有对每课书“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提出明确的要求。课文作为语文知识和文化思想的载体,内容具有多元性,知识具有综合性,理解具有多向性。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以下误区: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总是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另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

2、,又太雷同。总在追求名校名师的著名的“教学模式”,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是固定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一定限量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就必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差异,必须关注“课堂的梯度”。“而学生差异的增大,就使课堂教学中的梯度表现出来了。既然课堂教学中存在学生课堂参与梯度现象,教师就要针对学生课堂参与的梯度作出回应”。“教师在理解内容时,有没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这不是说要求教师分别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问的互帮互助,来促成学科知识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向传递渗透”

3、。 从周彬的“梯度”理论出发,反观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某些教学方式实验的信心倍增。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写预习提纲的方式,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有效的。在预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必然产生不同的预习结果,产生不同的“尚疑”,“尚不理解”的学习点,产生不同的“梯度”。上课前,当我看了学生提交上来的预习提纲后,我就明白哪些地方该重点教,哪些地方可以点到为止,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个别问题,哪些问题是学生中的群体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懂了的而教师还在教,学生没有懂的教师却一带而过的情况。有效教学的前提应该是富有梯度性的教学,而不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平均用力。 上课中,教师根据“梯度”指导学生进行“

4、预习结果”交流,进行“对学”、“帮学”。通过相互交流、互相提问促进问题的解决,问与答中,不断提高知识的理解,促成不同“梯度”的学生共同进步。预习时暂时落后的学生,带着“尚疑”,积极主动进行提问,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先完成学习任务后,在“对学”“帮学”环节中帮助他们,“促成学科知识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传递与渗透”。 根据周彬的“梯度”理论精神,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梯度,也要意识到教学内容分层的重要性。我们要关注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是否顾及不同问题的思维层次,由此来照顾与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精神与潜力都有限的学生来说,只有“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开放性的问题来

5、激发与引导学生的课堂思维。教师要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选择对学生终生受用的“核心内容”。 从周彬教授的“梯度”理论出发,反省我们“语文课内外衔接”课题实践,我们要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一点:语文教师要正确处理文本和补充材料阅读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精确、恰当的课外补充阅读材料,不仅能帮助学生感悟文本、理解文本的作用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如果滥用课外资料,不仅不能起到相关的作用,相反会起到浪费教学时间、增加教学负担、造成教学效果的低下。所以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克服教学内容“泛化”“不确定化”的问题,做到“该教该学的就教就学,不该教不该学的不教不学”。 “改造课堂待有方”。真正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解码器是什么呢?深夜静读时,随着课堂密码书页的翻动,书中三昧仿佛让人洞然,让有点迷惘的我,似乎寻得了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良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