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55288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三五”智慧城市总体规划(2016-2020年)1目 录前 言- 1 -第一章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1 -1.1智慧城市的内涵- 1 -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2 -第二章XXX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环境和基础- 5 -2.1面临的环境- 5 -2.1.1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5 -2.1.2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 -2.2信息化基础- 13 -2.2.1现有信息化基础- 13 -2.2.2存在的问题及差距- 15 -第三章XXX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 20 -3.1XXX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需求- 20 -3.2XXX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业务需求- 21 -3.2.1总体需求- 21 -3

2、.2.2具体需求- 24 -第四章XXX市智慧城市总体构想- 29 -4.1发展愿景- 29 -4.2发展思路- 30 -4.3总体框架- 32 -4.3.1总体框架的关系构造- 34 -4.3.2总体框架的层次构造- 36 -4.3.3总体框架的技术构造- 37 -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8 -5.1指导思想- 38 -5.2基本原则- 38 -5.3发展目标- 40 -5.3.1总体目标- 40 -5.3.2具体目标- 41 -5.3.3关键指标- 44 -第六章构建智慧XXX核心能力- 49 -6.1打造城市信息资源中心- 49 -6.1.1建设智慧XXX信息资源库- 4

3、9 -6.1.2打造智慧XXX公共信息平台- 51 -6.1.3完善信息资源管理体系- 53 -6.2构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54 -6.2.1打造智慧XXX运行管理中心- 54 -6.2.2构建智慧XXX综合服务中心- 55 -专栏1:构建智慧XXX核心能力任务重点工程- 57 -第七章提升各领域智能化水平- 59 -7.1文化旅游领域- 59 -7.2产业发展领域- 62 -7.3生态环保领域- 66 -7.4民生服务领域- 68 -7.5城市管理领域- 73 -7.6电子政务领域- 77 -专栏2:提升各领域智能化水平任务重点工程- 79 -第八章夯实智慧XXX基础设施- 82 -8.1

4、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82 -8.2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 84 -8.3智慧城市感知网建设- 85 -专栏3:夯实智慧安全基础设施任务重点工程- 86 -第九章智慧XXX建设推进方案- 87 -9.1推进策略与演进路径规划- 87 -9.1.1智慧XXX推进策略- 87 -9.1.2智慧XXX演进路径- 89 -9.2实施步骤与关键举措规划- 91 -9.2.1核心能力构建任务- 92 -9.2.2智慧应用提升任务- 96 -9.2.3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102 -9.3智慧XXX建设运营模式规划- 104 -9.3.1建设运营模式规划基本思路- 104 -9.3.2智慧XXX建设运营模式规划-

5、 105 -9.3.3重点工程建设运营模式建议- 107 -9.4投资估算及投资建设优先顺序建议- 110 -9.4.1初步投资估算- 110 -9.4.2投资建设优先顺序建议- 111 -第十章信息安全与组织管理保障- 113 -10.1信息安全保障- 113 -10.1.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113 -10.1.2建设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115 -10.1.3建立信息安全运维体系- 116 -10.2组织管理保障- 116 -10.2.1政府组织领导- 116 -10.2.2资金投入保障- 117 -10.2.3人才队伍建设- 118 -10.2.4加强宣传推广- 119 -10.2.

6、5滚动调整更新- 119 -附件1:智慧XXX关键指标体系- 120 -IIIXXX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2016-2020年)前 言当前, 我们正面临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知识经济高速发展,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地区和城市纷纷提出其智慧国、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并将其定位为区域或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四化同步”战略;XXX市也正在围绕“

7、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石化轻纺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城市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同时,XXX也面临千年古城、百年省会在城市竞速中辉煌不在的尴尬,面临“厂城一体”宜城生态环境受威胁的尴尬。智慧城市是抢抓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窗口期,通过强化信息科技驱动,助力城市转型发展,重塑名城辉煌的必然选择。遵循国家和安徽省信息化相关政策法规,参照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及各领域专项规划工作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XXX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布局,围绕“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石化轻纺基地”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重塑历史文化名城辉煌为XXX智慧城市发展愿景,结合X

8、XX市信息化发展实际,制定XXX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2016-2020年),本规划是2016-2020年XXX市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1 -第一章 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发展趋势1.1 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演进,是相对数字城市、互联城市而言,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数字城市”以计算机、办公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主要特征,实现从纸面化的到数字化,将现实物理世界转化为用电脑数据代表的虚拟状态;“互联城市”以互联网、软件技术、城域网快速发展为主要特征,实现从数字化到网络化,通过对分散的、局部的虚拟信息处理,对物理世界做出反应;而进入“智慧城市”阶段,强调从网

9、络化到云中枢化,通过充分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手段,更好的感测、分析、整合城市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体系庞杂,目前还在不断发展完整之中,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国内外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路径亦各不相同,但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1) 从“点”上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是各领域智慧应用的集合,需要把握城市生态系统的金字塔结构,抓住城市运行管理中的特点、盲点和痛点,在资源环境、建筑设施、社会生活、社会生产、公共管理五大层面进行智慧化重构,助力提升城市

10、的品质。(2) 从“线”上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是面向城市的设施、组织和个人的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有效整合,面向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将分散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手段有效的整合,最大限度的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便利性和便捷性,并开展管理和服务创新。(3) 从“面”上理解智慧城市的内涵: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战略的信息化实现,智慧城市需要以城市发展战略为核心,结合信息化基础和投融资能力,谋划智慧城市方略,实现智慧城市和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突出城市特点,避免千篇一律。智慧城市需要打破传统信息化建设的“烟囱”和“孤岛”,促进信息共享,推进信息融合,实现纵、横向畅通交互、充分共享、高度协同,真正

11、实现智能控制、智能处理、预测预警、辅助决策,给城市注入“智慧”。智慧城市的“智慧化”特征主要表现在:(1) 感知化:从个人健康信息到社会经济运行的任何信息都可以快速的感知、测量、捕获、传递,并进行分析处理。(2) 物连化:泛在、高速的信息通信网络将个人、企业、政府等多方分散的信息有效链接,进行交互和多方共享。(3) 共享化:通过虚拟化、共享化的信息平台,降低社会创新成本,打通合作、创新、共赢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4) 智能化:使用先进的信息分析技术,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及时、准确掌握城市社会经济运行状况,并科学决策。1.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全球普遍的信息化浪潮,世界

12、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2008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战略,“智慧城市”概念在全球迅速推开。2010年起,国内掀起“智慧城市”概念热,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全国33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超过230个城市在“十二五”规划或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30%以上的城市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专项规划。随着“智慧城市”的认知度迅速提高,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已经从“概念”走向“落地”,各类智慧应用、综合平台、智慧运行管理中心等项目逐步上马,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总结各城市智慧城市推进的经验,当前,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在“宏观

13、”、“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把握好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1) 从“宏观”层面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把握好智慧城市的“城市观”。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现代城市的必然选择,工业城市的发展带来资源、环境、治安等若干方面的问题,需要利用智慧城市的理念来创新发展思路,发挥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随着智慧城市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与“城市”的将更加深入的融合,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摒弃以往“将现有业务电子化”的思路,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出发,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提升城市发展的品质。(2) 从“中观”层面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把握好智慧城市的“市场

14、观”。智慧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系复杂、规模宏大,离不开政府的统筹布局和有效引导,也离不开市场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当前国内众多城市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完全依托财政资金的建设和运营已经被实践证明不具有可持续性,且“智慧城市”需要跳出政府“智能管理”的局限,因此,当前阶段,开展智慧城市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注重商业模式创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注重提升公众的参与,用市场来检验建设成效。(3) 从“微观”层面看,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把握好智慧城市的“数据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是智慧城市实现“智慧”的保障,但数据才是实现“智慧”的核心,当前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紧抓“数

15、据”这个核心,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在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服务交互方面的效率和效果,强化数据整合与分析利用,提升信息化层次,提出自动化、智能化以及预测预警等功能,实现“真智慧”,避免采用了某项新技术就冠以智慧应用的“贴标签”式“假智慧”。- 1 -第二章 XXX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环境和基础2.1 面临的环境2.1.1 经济社会发展背景(1) 定位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凝聚及辐射力有待加强XXX地处安徽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是沟通皖鄂赣三省,并连接上海、武汉两大经济区的纽带,是皖赣鄂三省交界处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长江经济带南京至武汉间长江北岸唯一一座中等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是长江沿岸重要的滨江港口,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明确定位XXX是安徽省三大区域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