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四节 文学与体验.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549558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第四节 文学与体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4第四节 文学与体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4第四节 文学与体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第四节 文学与体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第四节 文学与体验.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文学与体验一、经验与体验二、作家体验的特性1情感的诗意化杜夫海纳:梵高(Van Gogh)画的椅子并不向我叙述椅子的故事,而是把梵高的世界交付给予我:在这个世界中,激情即是色彩,色彩即是激情这个世界对我来说首先不完全是一个知识的对象,而是一个令人赞叹和感激的对象。感觉到的不是可见物、可触物或可听物,而是情感物。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6页。庄子“身与物化”: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李普斯(德)说:这种向我们周

2、围的现实灌注生命的一切活动之所以发生而且能以独特的方式发生,都因为我们把亲身经历的东西,我们的力量感觉,我们的努力,意志,主动或被动的感觉,移置到外在于我们的事物里面去,移置到在这种事物身上发生的或和它一起发生的事件里去。这种向内移置的活动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事物里去,其结果是使事物更接近我们,更亲切,更易于被我们理解。我们把自己沉没于事物,把自己也变成事物,事物也像我们一样有情感。文学创作中的体验,也应该是这种“移情”的体验。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水几重呵,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情感是体验的核心。2意义的深刻化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次看到牛蒡花而想起生命的意义时,他就“体验”着花了:昨日我在翻犁过的黑土休耕地上走着,放眼望去,但见连绵不断的黑土,看不见一根青草。啊! 一朵鞑靼花(牛蒡)长在尘土飞扬的大道旁。它有三个枝丫:一枝被折断,上头吊着一朵沾满泥浆的小白花;另一枝也被折断,溅满污泥,断茎压在泥里;第三枝耷拉一旁,也因落满尘土而发黑,但它依旧顽强地活下去,叶枝间开了一朵小花

4、,火红耀眼。我想起了哈吉穆拉特。想写他。这朵小花捍卫自己的生命直到最后一息,孤零零地在这辽阔的田野上,好好歹歹一个劲地捍卫了自己的生命。列夫托尔斯泰:1896。日记,列夫托尔斯泰论创作,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第171页。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生活原型是一个爱情悲剧故事:一个贵族青年提出同一个女囚犯结婚,得到同意。举行婚礼时,女囚犯却突然死亡。托尔斯泰把复活的艺术形象上升为典型,使“意义的深刻化”的力度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达到了顶峰。3感受的个性化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 “林花著雨胭脂润”(苏轼) “林花著雨胭脂老”(黄山谷) “林花著雨胭脂嫩”(秦少游) “林花著雨胭脂落”(佛印) 杜工部集

5、:“湿”对于作家来说,个性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个性化往往是艺术独创性的标志。问题是这种能力从何而来?这种能力主要还是来源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新雷)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朱自清。三、体验的阶段(美学功能)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一)入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物我同一。 “移情”体验。主体与客体完全合一,自己分享着对象的生命,对象也分享着自己的生命,外在陌生之物

6、就变为内在亲近温暖之物。例如,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横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我时而走,时而飞,时而吸露。我向着太阳开花,或栖在叶背安眠。天鹋飞举时我也飞举,蜥蜴跳跃时我也跳跃,萤火和星光闪耀时我也闪耀。总而言之,我所栖息的天地仿佛是由我自己伸张出来的。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谈到他写包法利夫人的经过:写书时把自己完全忘去,创造什么人物就过什么人物的生活,真是一件快事。比如我今天同时是丈夫和妻子,是情人和他的姘头,我骑马在树林里游行,当着秋天的薄暮,满林都是黄叶,我觉得

7、自己就是马,就是风,就是他俩的甜蜜的情话,就是使他们的填满情波的眼睛眯着的太阳。作家的体验必然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打动人的力量。(二)出体验达到“出乎其外”的境界时,所写事物的根本的性质就会显著地突现出来,放射出诗意情感的光辉。超越可以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能见出事物的物理性以外的美学意义来。写的是平凡的事物,却能放射出不平凡的光辉。写的是司空见惯的事物却能放射出特异的诗性光辉。清代文论家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的神明才慧而见。”不是用常人的眼睛去“看”,而是用心灵去“看”,这样就“能从惯常的平凡的事物中见出引人人胜的一个侧面”(歌德)。日常世

8、界中将分离出意义世界、情感世界,也就是诗意世界。雪山(李琦); 井(杜运燮)第二层意思是获得“童心”,对传统的陈规旧习和既定成见实现超越。李贽(明) “童心”说: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也。毕加索:“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指儿童)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柯罗:“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使我变成个孩子,就是说,他可以使我像孩子那样不带任何偏见地去观察自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儿童是成人的父亲。”马斯洛:“第二次天真”;“健康的儿童性”。第一章 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