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4548244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B.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C.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D.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答案】B【解析】题干强调分封制将先进的器物、制度和文化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无疑客观上推动了周边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扩展了中原文明的影响范围。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中原文明的扩展,AC两项没有体现材料主旨,排除。统一民族的形成是在秦朝,故D项错

2、误。点睛:本题根据“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可知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文明的扩展。2.春秋战国时期,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纽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C. 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D. 诸侯国各种矛盾的缓和【答案】A【解析】由“亲亲”到“尊尊”,反映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排除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格局混战,故排除BD;材料的主旨不是政治伦理观念的变化,排除C。3.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

3、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B.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C.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即说明了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郡县制加强了统一而非加强了君主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强调郡县制实施的意义而非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战国时期已经有了郡和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4.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胡三省注:

4、“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A. 南北民族对立尖锐B. 国史编写政治性强C. 民族融合尚未出现D. 都认同了华夏文明【答案】D【解析】南北朝时南北分治不是以民族为分治依据,而是南北政权分治,故材料不能说明南北民族对立尖锐,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国史编写的问题,故B错误;南北朝时民族融合已经出现,故C错误;索虏、岛夷都是相对于华夏而言的称呼,故材料说明南北政权都认同了华夏文明,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索虏、岛夷”,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华夏与夷狄之分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5.唐代政事堂议政时

5、由中书门下长官轮流主持议政会议,凡诏旨,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A. 有利于防范权力的滥用B. .是皇帝专权的有力工具C. 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D. 提高了监察官员的效果【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轮流主持”“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有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故排除B,A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皇帝制为核心,皇权至上,“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中书门下长官负责行政,并非监察官员,D项不符合题意。6.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

6、镇基本情况如表所示。“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 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 延续了唐朝的统治C. 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 彼此之间攻伐不已【答案】B【解析】【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唐代的藩镇除了河朔型擅自任免官员、拥兵自立外,其他类型的藩镇均由中央任免,并且驻兵防止分裂和异族进犯,维护社会治安。由此可知,“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基本维护了唐朝的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中大部分藩镇是上缴赋税的

7、,并且唐朝除了藩镇的税收外,还有其他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河朔型藩镇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威胁到中央权威,故C项错误;表格体现不出藩镇彼此攻伐不已,故D项错误。7. 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A. 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 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 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 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说明A解读错误;“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说明强调集体议决,因此选B ;C在题干中没有充分体现,而且中国古代在中枢权

8、力中往往是分化权力、削弱相权,从而加强皇权;“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说明D解读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中书省。8.明朝地方设“三司”,互不统属。清朝固定督抚制度,十八省均设巡抚,为一省之长,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不再设立巡按御史。清朝行政机构的调整A. 有利于地方事权的统一B. 从根本上防止吏治腐败C. 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 违背了中央集权制原则【答案】A【解析】明朝的“三司”互不统属,相互牵制,清朝固定督抚制度,不再设立巡按御史,这就强化了地方事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故A项正确,C项错误;清朝的督抚制度也没有从根本上防止吏

9、治腐败,故B项错误;“每两道三省设总督一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9.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A. 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B. 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 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D. 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行省是中书省的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故C项正确;行省制是秦朝推广的郡县制的重大发展而非笼统继承,排除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并非

10、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能彻底解决,排除B;秦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排除D。10. 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史,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夺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谓当剖棺戮死而姑免之”。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A. 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B. 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C. 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D. 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决策机构的有关内容。明朝内阁首辅权压众臣,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但内阁始终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其权力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张居正生前大权在握,死后被削夺

11、官秩,正说明其权力在否关键看皇帝旨意。明朝所设内阁是顾问、咨询机构,非法定决策机构。故内阁成员的权力源于皇帝旨意,具有随意性、不稳定性。A正确。故本题选A。11.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A.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B.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C. 宋太祖制钱谷,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D. 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皇室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上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A、B、C三项体现了中央

12、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中央集权的趋势。清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的设立12.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项规定的目的是A. 对公民参与内争进行惩罚B. 鼓励公民参与反贵族的斗争C. 雅典城邦事务公民不得置身事外D. 培养雅典公民尚武好斗的品质【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城邦事务,即雅典城邦事务公民不得置身事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内争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鼓励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13、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培养雅典公民关心城邦的品质,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3.恩格斯曾直截了当地称克利斯提尼改革后的雅典为“民主共和国”。恩格斯的观点主要源于克利斯提尼推行的A. 以财产为依据的等级制B. 以地域为基础的选举制C. 为公民提供参政观剧津贴D. 用陶片放逐危害民主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选项错误,这是梭伦改革的内容;B选项正确,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成就;C选项错误,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D选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14.古代雅典法庭上,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而且有时他们还诉诸行动,

14、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从而受益。这反映出A. 雅典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法律程序B. 戏剧家在司法审判中扮演重要角色C. 雅典司法审判有法不依的现象严重D. 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中可以看出诉讼环节在司法审判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审判程序,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诉讼环节的地位,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有法不依,故C项排除。【点睛】“诉讼人不仅从语言上打动陪审员,唤起陪审员的同情”“把亲属带到法庭上哭诉,引起陪审员的怜悯”是关

15、键信息。15.伯利克里如此描述雅典的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这反映出古代雅典A. 法律只调节私人争端B. 法律是民主政治的保障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实行多数人民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可见在雅典法律是维护民主政体的保障,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是题干内容的体现。【名师点睛】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利相互制约(公民大会有立法权,陪审法庭有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有行政权,三权相互制约,防止滥用权力)。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率先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考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