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五)1.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547454 上传时间:2023-05-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酒二十首(其五)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饮酒二十首(其五)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饮酒二十首(其五)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二十首(其五)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感受诗人的心灵。教学重点:通过重点研读诗中的“有”字,感受语言的朴素、精妙,感受诗歌悠然、闲适意境。教学难点:通过重点研读诗中的 “无”字,感受诗人自然、平和、超逸的心灵。教学过程:一、我来说你来猜(一)导入。师:有这么一个人,他被苏轼一生视为良师益友,他被辛弃疾赞为千古一人;他曾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他曾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名垂青史(二)说说印象中的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1、二十九岁以前

2、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于是在405年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二、朗读诗歌,感悟音韵美。第一步:指导学生读得字正腔圆;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出二三节奏;第三步:指导学生读出抑扬顿挫。三、描绘画面感悟意境美 品读“有”生活中有什么?1、师:我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诗里有一组很常见很普通的反义词,你们发现了吗?预设:“有”和“无”。2、师:作者在此地的生

3、活中有什么呢?你从哪些诗句读出来的?(学生讨论)3、师:如果你是陶渊明,想把眼前的美景画下,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学生思考)预设:各自阐述自己对颜色的选择及原因。4、师:那么,在你所选择的主色调下,你会怎样描绘你所喜爱的景物?请选择一句来描绘。重点品读“悠然”和“见”、“相与还”。5、指导朗读。四、理解内容感悟情感美品读“有”心中有什么?1、师:“此中有真意”,有何真意?在陶渊明心中又有些什么呢?请结合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以及自己对陶渊明的了解,思考一下,然后跟你的同伴讨论。五、品析人物感悟形象美品读 “无”。师:我们一开始说到诗中的反义词“有”和“无”,那作者在诗中写的是“无”什么?

4、生:无车马喧。师:诗人结庐于人来人往之中,为何能感觉不到这种喧嚣呢?指导理解“心远地自偏”。师:其实在作者的精神世界里还有很多个“无”,请大家讨论一下。无(扰)而无车马喧、无欲、无忧、无浊无(我)物我相融,天人合一。六、最后,以赞陶潜结束此课。赞 陶 潜姚金凤天子呼来不当官,不为斗米求心安。粗衣草庐不蹙眉,箪瓢屡空也无怨。饮酒采菊见南山,徜徉山水田园间。衔觞赋诗乐其志,悠然闲雅似神仙。补充资料:1、品味“见”与“望”字哪个更贴切“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

5、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悠然见南山中“见”,有本子作“望”。苏轼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2、联系全诗,回答问题。解释下列诗句,说说你的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的生活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3、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4、请同学们想一想,本诗的思想是什么?(本诗的主旨是什么?)答: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悠然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5、读一读,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恬淡、闲适、悠然自得、安于隐逸、超脱、超然物外宁静、悠闲、恬静心志高远,淡泊名利、洁身自爱、随遇而安、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