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546312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32264分。每道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历经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 散漫自私意识B. 血缘亲族团结C. 官僚制度确立D. 社会宗法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目中的信息“亲兄弟”“父子兵”“家族组织”等可知这些现象由宗法制所致,故D正确;“亲兄弟”“父子兵”以及异姓之间的排斥等现象说明血缘关系是一种纽带,即同一血缘关系下,人与人之间是非常团结而非散漫

2、,排除A;血缘亲族团结是宗法制思想的体现,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源,错误; 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点睛】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创立皇帝制度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

3、职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秦朝统一了文字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政治上创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巩固其统治,说法正确;秦朝在统一之后,在地方推行的是郡县制,说法错误;综上,故选C。ABD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中的四方古印文只是做题的引子,实际上对解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在阅读此类材料时,学生切不可拖泥带水,迅速跳过即可。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

4、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A. 极大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 有效解决君主专制的决策弊端C. 延续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D.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指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D正确;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A错误;B不符合史实;秦朝打破了贵族血缘政治的传统,建立了封建官僚制度,C错误。4.“继秦而起的汉皇帝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予他的儿子们和近亲它们被散置在由国家官员直接治理

5、的州县之间。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A. 汉初主要分封同姓为王B. 汉初实行郡国制C. 汉初地方官员由国家任免,不得世袭D. 汉初在地方制度上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西汉初年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的局面,分封的主要是同姓王,实行世袭制,在地方上部分继承了秦的郡县制,地方的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材料反映的是地方封国,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本题选择C项。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郡国并行制【详解】5.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最大限度地消弭了士大

6、夫离心离德的可能。”这一制度应是:A. 郡国并行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根据“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络中”,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由中央组织进行,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有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郡国并行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与选拔人才无关,排除A;察举制的选官依据是品德,不符合材料“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排除B;九品中正制选官依据是门第,不符合“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将录取的重心落到了才而不是德上,从而将全国精英吸到了国家管理网

7、络中”,联系所学科举制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 体现三省分权制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C. 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 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三省制下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而且这种分权会减少行政决策失误。材料反映的是皇

8、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而非中央和地方,选项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项A、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明确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之间涉及的是两对不同的矛盾。7.明史刘健传中记载到:孝宗时刘健与李东阳、谢迁俱在内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材料体现了A. 内阁拥有决策大权B. 军机大臣权力日重C.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D. 内阁地位逐渐上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孝宗)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见信,所奏请无不纳”可知,孝宗对内阁的票拟从开始的可从或不从到后来都被采纳,说明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故选择D选项;内阁并不

9、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没有决策大权,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选项;清朝设立了军机处,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选项;内阁阁臣不是宰相,故排除C选项。8.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A. 完善中央集权B. 强化君主专制C. 提高行政效率D. 弥合君相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再到清朝设立军机处,中央政治制度变迁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强化9.某班四位同学在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分别撰写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完全正确的是浅谈西周

10、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浅析秦始皇开创的皇帝制度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因此正确;秦朝开创了皇帝制度,因此正确;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因此正确,选项C正确;丞相制度在明初就已经废除,因此错误,错误,选项A、B排除;选项D概括不全,排除。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

11、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可能性D. 必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的相关背景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性与必然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最能够体现材料内容核心意思,即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性与必然性,故选A。11.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 )A. 注重广大民众利益B. 符合太平天国实际C. 得到西方列强支持D.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资政新篇

12、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中可以看出,资政新篇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及先进科技,顺应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故D项正确;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政权,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并不符合太平天国的实际,故A、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列强的支持,故C项排除。故选D。12.中国某思想家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结束后A.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

13、程度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C.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甲午战争的过程,战后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故A项正确;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故B排除。C项是辛丑条约后,排除;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属于南京条约,故D项排除。【点睛】首先明确材料“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是指甲午中日战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就可得出答案。13.下图时局图反映了列强在华掀起

14、瓜分狂潮的危机局面,这种局面出现于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甲午中日战争后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都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14.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环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下列条款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

15、的是“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A. B. C. D. 【答案】B【解析】中只涉及到英国的内容,可以确定这一条约是南京条约;中涉及到的是日本,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清朝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可知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中“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体现出片面最惠国待遇,这是虎门条约的内容。由此本题选择B选项。15.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选项战争名称时间战争影响A鸦片战争18401842 年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圆明园遭到破坏C甲午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