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545236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看了凡四训 佛教心理调节的方法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比较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 朱建军http:/ 进行了比较。提出此书中所描述的佛教心理调节方法,包含了和现代认知疗法、格式塔疗法类似的技术,也包含了一些现代心理咨询中没有的技术,包括利用“忏 悔”来消除过去的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运用“咒语”调节心理状态等。此书中对所用方法的解释没有任何神秘主义倾向更没有迷信,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发展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关键词:佛教、心理调节、祈祷、忏悔、功过格、咒语abstract: this paper has a close analysis on the Buddhist psychologica

2、l techniques that described in the book, Four Letters from Liao Fan, and then compares those techniques with our moder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echniques. The Buddhist psychology-adjusting approaches consists of some techniques similar to the modern cognitive therapy and Gestalt therapy, as well a

3、s some other techniques that are not contained in curr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special techniques includes those such as utilizing “confession”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brought by previous problems, making use of “incantation”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ones mood and so on. The expl

4、anations of approaches mentioned in this book havent got any tendency of mysticism or any trail of superstition. It will play an enlightening role in the techniqu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Key words: Buddhism, 心理调节,prayer, confession, records of merits and sins, incantation在没有现

5、代心理科学、也没有心理咨询技术的古代,当人们面临心理问题和困扰的时候,宗教是他们求助的对象之一。宗教也确 实可以起到调节人们心理的作用。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宗教非佛教莫属,而在佛教的实践中,人们采用过一些非常好的心理咨询技术。虽然佛教和科学有许多不同, 但是,佛教中有许多经验很值得心理咨询工作者研究并借鉴。这也是我们发掘本土文化资源的一种有益的方式。佛 教的理论博大精深,典籍数量浩如烟海,研究起来很困难。作者在本文中将从小处入手,分析用佛教的方法对一个人进行心理调节的很具体的个案,并与现代科学的 心理咨询进行比较,我想会对心理咨询领域的从业者有所启发。这个个案就是在了凡四训这本书中所描述的,云谷

6、禅师对袁了凡进行心理调节的过程。了凡四训 是袁了凡写给儿子的四封信。虽然这本书很短,但是其中可以分析的内容极为丰富。限于篇幅,本文只分析了凡四训的一、二两部分,而暂不讨论三、四两个部 分。选择这个个案的原因有三:一、这个个案描述很详细、具体。二、这个个案的处理非常成功。三、了凡四训一书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一、心理调节过程简介袁了凡自述曾经遇到一个算命很准的人,算他未来的事情一一应验。于是袁了凡就有了一种“顺天应命”的人生态度,认为一切都是注定,不需要刻意追求。有一年,他到栖霞山拜访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发现他心很静,可以很长时间没有妄念,问他是怎么回事。袁了凡说:“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我要妄想也没

7、有用,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妄想”。云谷禅师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修养内心,增进品德,就可以改变命运,并引经典作为证明。袁了凡告诉禅师,按算命的说,他自己考不上进士,而且没有儿子。云谷禅师问,“你自己想想,你能考到进士吗?应该有儿子吗?”袁了凡想了很久,说“不应该”,并指出他自己性格上有很多缺点,性格急燥,心胸不开阔,不能容人。有时还仗着聪明来压别人,任性,说话不注意。以及太喜欢干净、脾气不好、冷漠、说话多、喜欢喝酒、喜欢彻夜常坐,不保养身体等。他认为这都说明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应该有福气。云谷禅师先肯定了袁了凡的说法,随后说,“你今天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就可以改正。务必要积德,务必要宽容,务必要

8、有爱心,务必要爱惜身体。从前的种种,就像昨天的你已经死了。以后是一切,就像你是今天刚出生。(和过去一刀两断)这就是你精神生命的再生。”袁了凡相信云谷禅师的话,诚恳接受了他的教导。在佛前做了忏悔,并且表露心愿。先求能考中进士。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云谷禅师给他一个“功过格”。(一个表格,用来填写自己做的善恶事情)让他每天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做了善事就记录上去,加一个数;做了坏事就减一个数。还教他一个“准提咒”,以保证有效果。他说,“凡是祈祷的时候,都要无思无虑才能够感应。孟子说到短命和长寿的学问,他说短命和长寿是没有区别的。本来短命和长寿是区别最大的,但是在不动念的时候,什么是短命

9、?什么是长寿?具体分析,丰收和歉收也是没有区别的。这样才可以确立穷和富的命运。背运和顺利没有区别,这样才可以确立背运还是顺利。短命和长寿没有区别,这样才可以确立短命和长寿的命运。在人世间,生死是最重大的事情。短命和长寿是根本的命运区别,一切其他命运都和这个总的命运有关。提高自己的修养,等待命运转变。这就是积德祈天。什么叫修养?就是有什么缺点,都要想办法消除。什么叫等待?就是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期望。能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先天的境界,是真实的学问啊。你做不到没有杂念,但是只要你念准提咒,做到不记数,不间断,很熟练,念咒的时候不是刻意在念,不念的时候也象是在念,念头很稳定不杂乱的时候,就灵验了。”从那

10、天起,袁了凡每天都提醒着自己。感觉生活和过去不同了。过去是放任自己,而现在是时时警觉。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不敢做不好的事情,害怕得罪天地。遇到别人恨他诋毁他的时候,也能有肚量宽容了。他做了一本空表格,起名叫“治心编”。每天做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有记录。看自己做的善事有多少。后来,他的性格大大改善,而命运也越来越好。二、云谷禅师的方法分析在我看来云谷禅师的心理调节,大致有这样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都有一些值得借鉴的方法。1激发动机心理咨询师都知道,一个人能否改变,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他有没有改变的动机。没有求治动机的来访者,或者来做心理咨询但是并没有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来访者,在心理咨询中的收益是

11、很有限的。云 谷禅师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修养内心,增进品德,就可以改变命运,并引经典作为证明。这就是在激发袁了凡改变自己的动机。心理学研究中有公式,动机大小和 结果的效价、达到结果的可能性成正比。改变命运,是袁了凡希望的结果;引经典中的话,是为了让袁了凡相信能达到这个结果。这样,动机就可以大为增加。在现代心理咨询的初始访谈中,心理咨询师都比较重视咨访关系的建立,也比较重视对来访者问题的诊断,对来访者的动机也有评估,但是,却没有重视如何加强来访者的动机。我们也没有创造多少激发动机的方法。我认为这是一个不足。2应用面质促进自知、忏悔“你自己想想,你能考到进士吗?应该有儿子吗?”这是面质。促使袁了凡

12、反省自己,找到自己性格的缺点所在。当然,这次简单的面质能有很好的效果,也是因为来访者有一个很好的特点:真诚而不自欺,勇于面对问题。自知是改变的基础。有充分的自知,则来访者的改变是一个主动的行动。没有充分的自知,则这个过程更多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矫正,来访者比较被动,则效果自然不能和主动的自我改变相比。而 云谷禅师的这次调节,更重要的是指导袁了凡用了忏悔。目前,忏悔在心理咨询中应用很少。但是在我看来,忏悔对心理的改变过程作用是十分巨大的。袁了凡在下 面主要应用的方法,只是一种行为自我管理的方法“功过格”,这个简单的方法为什么能有很好的效果?我认为正是因为有前面的忏悔作为基础。有痛切的忏悔,才

13、有大决心改变自己。自 知和忏悔是相互结合的。自知是明白了自己的心理问题。而在忏悔过程中,我们可以具体找出这个心理问题如何表现在过去的一件件事情中,并且,我们有了一种不 愿意再做错事的决心。有了自知,在以后做事情时,我们可以更清楚这样做是对是错,可以让我们以后少做错。但是,过去做错的事情还在潜意识中对我们继续产生 着影响,这个影响只有靠忏悔才能消除。忏悔就是用今天有的自知来清理过去所做的事情,并重新评价这些事情,使潜意识中尚未改变的旧内容得到改变。让 我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自知和忏悔的不同作用假设有一个人眼睛坏了,但是他还是天天记日记。他自己以为写得也还整齐,但是明眼人都发现他的日记上的字一行 行都

14、重叠了。有一天他眼睛好了。这天之后他写的日记真的很整齐。但是如果他不去清理过去的日记,过去的日记上的字就还是重叠的。因此他需要重新整理过去的 日记。这里所说的“眼睛坏了”就是没有自知,“眼睛好了”就是有自知,“日记”就是他潜意识中的内容,而“整理日记”就是忏悔。在心理咨询中,目前尚没有一种合适的“忏悔”技术,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领域。3肯定和指导云谷禅师先肯定袁了凡的自知,随后指导他改变自己的行为。这一段很重要的话是,“从前的种种,就像昨天的你已经死了。以后是一切,就像你是今天刚出生。”如 果没有这段话,则在改过的过程中,袁了凡有可能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对过去的行为产生后悔,使自己

15、的情绪受到消极影响,还有总想过去的错误缺点,则会 产生“改起来太难了”、“自己问题这样多,什么时候能改完”的想法和畏难情绪,甚至造成破罐破摔。而“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的说法,可以让袁了凡放掉过去 的包袱。云谷禅师的这个方法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个人的事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陆有一个著名的农业榜样乡叫大寨。大寨的领导叫陈永贵。陈永贵曾经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寨人当时很穷,许多农民都欠了“生产队”的钱,但是还不起。陈永贵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决定免除这些人的欠款。有人问“怎么可以把这些人欠集体的钱就这样免了,集体受损失怎么办?”陈永贵回答说:“就算你不免,这些人也还不起。而且他们想到自己欠着这样一大笔债,似乎永远也还不清,那里还有劲头去劳动?如果我免了他们的债务,他们心情愉快,反而会努力劳动以后反而有可能创造出足够还债的财富来。”在佛教看来,我们过去由于无知、贪婪等恶习,每个人都做过很多错事,这些就仿佛是“债”。“债”多了,心理压力太大,人反而没有信心改变自己。云谷禅师的“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和陈永贵的“免债”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人增加信心。4运用“功过格”调节行为用“功过格”记录做的事情,这和现代行为治疗的自我管理方法是一样的。这样的方法,可以避免袁了凡不能坚持改变,记录所做的事情本身也可以说是对所做的好事的一个强化。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