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542214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一起看看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欢迎查阅!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课时 课前准备

2、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_(请自填)年10月5日上午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

3、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 3.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4、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

5、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2 教学目的: 、学会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百思不得其解见微知著领域 2、了解课文中写的三个事例,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理解文中的三个科学故事,体会具体事例在说明观点的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并能仿照写法写话。

6、 教学准备 : 查找阅读有关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科学故事。 教学方法 :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科学精神) 2、前面两课告诉我们哪方面的科学精神(1课:居里夫人坚定执著,为科学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精神;19课: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师:是啊,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了解和感受了居里夫人、中国航天人身上精神。 这一些科学精神是非常可贵,非常感人的,是值得去学习的。而具有这些科学精神千千万万的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都是值得我们去敬重的。 今天我们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让我

7、们继续了解和感受可贵的科学精神,另外,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们要来学习这种写法。 、出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齐读课题,问: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读通读准课文。 2、自学生字词语。 3、了解课文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提问 课文里讲了哪几个人物(麻省理工大学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课文写了几个事例(三个) 你认为这篇课文的体裁是属于哪一类(说理性文章或者议论文) 、检查朗读。指名四个学生分别来读第一二、和第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3、检查词语。教师出示词语。 先让学生自己读读

8、词语,想想哪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指明朗读词语;重点理解一些词语;齐读词语。 重点学习词语:诞生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机械洗澡逆时针无独有偶玫瑰见微知著领域 司空见惯:意思(看得多了,不以为奇),近义词(习以为常、屡见不鲜),反义词(、凤毛麟角)。书上“司空见惯的现象”指哪些现象“司空见惯”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根求源:意思(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近义词(刨根问底、追本溯源) 机械:“械”是形声字,用械组词。 逆时针:给逆组词。 无独有偶:意思(某种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举例。 见微知著:“微”、“著”的意思(隐约、明显),意思(见到事物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

9、和发展趋势。 领域:用域组词。 四、快速默读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 检查 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朗读第一自然段。 2、课文举了几个事例举这几个事例目的是什么(为了用事例说明这个道理。) 3、找出课文中写这三个事例的内容。(3、4、自然段) 五、初读三个事例,了解三个事例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概括这三个事例主要内容,有一个自然段可以帮助我们来完成这个任务,哪个自然段(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写了哪几个内容) 指明三个学生来朗读课文3、4、5自然段,其他同学再想想,分别讲了什么 给学生一些时间,可以自己说说,也可以在同桌说或者在小

10、组里说。 请三个学生站起来说三个事例的内容。 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三个事例的内容,再让全班同学读一读。 六、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也叫议论文,分哪几个部分,在课题上边写出课文的结构,并且在书上分好段。 检查讨论。着重讨论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第二和第六自然段也是在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三个事例的总起和总结,所以应该分到第二段, 教师板书:提出观点事例证明总结全文 七、小结。 六年级下册教案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正确、流利、

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三个故事在写法上和内容上的相同点。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5.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品析课文,理解文中的三个科学故事,体会具体事例在说明观点的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并能仿照写法写话。 教学准备 : 查找阅读有关能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科学故事。 教学方法 :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与本文事例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

12、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

13、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敏锐 追根求源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齐读一遍。 3、好!同学们再读课文,看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板书设计: 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洗澡水的漩涡 发现问题(详) 事例:紫罗兰的变色反复试验(略) 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发现真理(详) 结论: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探索 (不难) (不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