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541434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个案研究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沈卫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基础部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区域经济共生共荣,走出了一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有效途 径。政府的主导意识、学院的服务意识和企业的参与意识三者合一是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学院与企业的 互惠互利是和谐发展的扎实基础,互动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其和谐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区域经济 和谐 A case study on the h

2、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gional economy Abstract: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mutual development of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ts local economy, this paper intends to probe on the effective solution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

3、lleges and regional economy. It emphasizes the premises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namely the guiding consciousness from government, the service consciousness from colleges and the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from enterprises. Mutual benefits and interests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are the fo

4、undation, and establishing integrated systems will accelera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 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gional economy; Harmony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位于无锡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新区)几何中心。2003 年建校以来,学院紧紧抓 住无锡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战略机遇,瞄准无锡产业发展的趋势,跟踪区域经济发展的需 求,在“融入”上找方向,在“对接”上下工夫,在“服务

5、”上创特色,通过“政企校”的良性互动,实 现了自身跨越式发展,成为省特色学校。随着新区“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学院将着力于打造成全 省乃至全国的品牌学院。 本文试图通过对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区域经济由共生走向共荣的个案分析,探寻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 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三识合一:和谐发展的前提 三识合一: 当今之世,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势不可挡。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 程度之高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在这个时代,一国经济的发展、某一区域经 济的发展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资金和土地,而更多地依赖于人力资源,依赖于人的知识和技能,依赖于对新 技术的掌

6、握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共识。 美国著名高等教育专家伯顿克拉克在对多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做出分析后,提出了高等教育的 “协调三角”模式1(p159),即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受到政府、市场、学术权威三种势力的整合影响。而 政府主导、 学院服务、 企业参与三种意识和谐共振, 提供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前提。 (一)政府的主导意识 政府主动地促成学院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具体表现为:规划引导。 “十五”期间,无锡市政府制 定的新区经济发展主要内容就是“一区五园一校”建设。一区是出口加工区,五园是无锡软件园、信息产 1 业园、科技产业园、机电工业园、华扬科学工

7、业园,一校就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这一规划格局成为吸引 外资企业进驻园区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升级为特征。而投资 地有没有相应的培养新技术人才的高职类院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一区五园”也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平台;行政协调。政府发挥其行政功能和协调作用,走“政企校”三方合作的道路。在 政府的支持下,学院与企业已经由单个合作到园区合作。去年底,学院与新区人才资源管理中心、新区软 件园和新区出口加工区管理局“板块式”签约,大胆突破了过去与企业一对一合作的局限,实现了学院与 企业成批次、大规模全面合作的目标;政策倾斜。在经费投入上,新区政府投资学院硬

8、件建设,让学院轻 装上阵;在政策支持上,政府制定法规,明确企业在技术教育中的义务和责任以及相应的优惠条件,以规 范企业参与产学合作的活动,为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学院的服务意识 学院拆除“围墙” ,主动融入新区。依托区位优势,把专业建在高新技术发展前沿,把课堂置于世界 一流企业中间,实现名师与名企的结合,课堂与车间的连接。注意接收来自企业的用人需求信息及毕业生 质量反馈,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人才与技术支持,形成了主动服务企业的办学理念。这样,不仅能突 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而且还能满足企业对技术与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 (三)企业的参与意识 施特雷克2(p73)对企业的竞

9、争战略曾做过三种区分:一是规模生产战略,靠价格取胜;二是客户 多样需求战略,凭质量取胜;三是多元化质量生产战略,它是对前两种战略的综合,更重视企业内部技术 人才的培养和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 在新区的不少外资企业和我国一些有战略眼光的大型企业通常运用第 三种竞争战略。他们参与学院办学的积极较高,如参与产学合作教育、设立企业专项奖学金、设立以企业 名或产品名来命名的学院或班级等。 二、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基础 互惠互利: 政府的主导意识是条件, 学院的服务意识的关键, 企业的参与意识是结果。 而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行政指令难以从内部调动企

10、业参与的积极 性。为此,学院立足“服务”创特色,将服务意识转变为服务能力落实到服务企业的现实行动上,为企业 提供多样化的现实服务,以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赢得企业支持。 (一)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无锡新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95%。 新区的高速 发展需要大量高新技术人才的支撑,学院在教学中根据外资企业的人才需要和用人标准,做到“校企合作 零距离、素质教育重诚信、技能训练不断线、学生管理外企化” ,培养素质高、技术精、会管理、能创新 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一毕业就能迅速融入企业中,有效地实现了学生与员工岗位的衔接。 2006 年,

11、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8.91%以上,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 18 位。到今年月,第二届 毕业生的签约率已经超过。村田电子、海力士外资企业中,学院的毕业生已经形成品牌效应。学院 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有了出口,进口就更通畅,形成了良性发展的态势。 (二)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学院拥有专业实验室 71 个,高级职称占师资总数的 20.3%,为企业培训提供场地和师资力量。三年 来,先后为铁姆肯(无锡)轴承有限公司、尼吉康电子(无锡)有限公司、住化电子材料科技(无锡)有 限公司、无锡海力士意法半导体公司等企业 300 多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院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增 大了校企间的信息

12、流量,如从企业获得大量关于产品、设备、技术知识和人才需求状况的信息,有利于密 切学院与企业的关系,增加学校的收入。同时,企业员工带来的大量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促使教师不断 钻研,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因此获得许多鲜活的案例来解决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强化技术合作基础 除了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外,企业所迫切需求的就是高职院校能为其提供技术服务。这种技术服务突出 “应用”特色,即能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功用和效果” ,最大程度的满足地方企业对技 术的现实要求。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发挥技术理论研究的优势,与企业合作进行新技术的开发与创

13、新,为企 2 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帮助。电子系计算机控制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发 GSM 变压器防盗系统, 通过单片机控制手机模块,在被盗时向手机主人或 110 发送报警短信,而达到防盗效果。现在已经制成了 样机,即将投入生产。 三、互动机制:和谐发展的实现 动机制: “机制”这个术语,原来主要用于机械学,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 。现在这个术语已被广泛应 用到社会科学领域,指体制中诸多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运行方式。为促进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的良性 互动,学院从内部机制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与新区与企业的互动机制。 (一)产学联盟运行机制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学院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

14、了通用电气、华润微电子、村田电子、亿江信息、 特莫瓦特、 新华科技等一批著名企业的总经理或技术总监担任成员, 每学期对学院的专业设置、 课程体系、 学时学分等进行研讨与审核,对办学模式和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素质结构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教育 教学质量做出评价;成立产学研合作教育委员会,加强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并按照双方的需求,确定 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合作项目。例如,根据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学院适时增加了动漫设计与制作、应用韩 语和微电子技术液晶显示技术与应用方向。 二是完善管理体系。学院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实训基地建设的指 、 导思想、原则和规划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

15、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产学联盟提供制度 、 上的保证。各系部成立产学研工作小组,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三是共建互动平台。实训基地是校企互动的重要平台,担负着教学、实习、生产与科研任务。近年来, 学院先后与新区内的几百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例如,同海力士意法半导体、村田 电子、捷普电子、明和汽车等外资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了 39 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覆盖了近 90%的专业。 与无锡出口加工区、软件园建立了校企合作联谊会(首家成员单位 25 家) 。企业“冠名班”10 个,校企 人员互兼互聘 50(企业)人,合作研发课程与项目 14 个,与 300 多家企业保持良好的合

16、作关系。校企共 建的实训基地作为实习、实训、生产与科研的平台,密切了校企双方的关系,实现校企人、财、物各种资 源的有效融合,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实习、生产、创业和科研等多项职能。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生产、毕 业实习的需要,使学生能在真实环境中顶岗实习,又为企业输送了优秀毕业生,还为“双师型”教师的培 养提供了便利。 (二)人员流动机制 互动的核心在于人的互动。 只有建立双方人员的长期、 稳定和制度化的联系, 才能从根本上密切关系。 校企双方人员流动的主要形式有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到学校讲学,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 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企业挂职锻炼,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者以学员、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进行互动等。其中 两大制度值得一提。 一是工学交替制度。它不但包括学生实训还包括干部锻炼和教师实践制度。首先是学生阶梯实训。学 院增加了实训课时,实行 2.5+0.5 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生产现场环境为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