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540571 上传时间:2023-11-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招教考试试题(附答案) 1、某种直接的情境引起的道德情感体验,从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分,主要是一种( )。A、直觉性道德情感体验 B、形象性道德情感体验C、想象性道德情感体验 D、伦理性道德情感体验2、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道德规范,也愿意遵守,但却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能抗拒诱惑因素,结果干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A、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B、缺乏良好的情感C、道德意志薄弱 D、没有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3、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济”是( )。A、道德动机 B、

2、道德评介 C、积极的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习惯4、“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A、道德认识 B、 C、道德动机 D、道德意志5、一个集体中多数的道德情感可以形成道德气氛,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主要表明道德情感的()功能。A、选择功能 B、鉴别功能 C、动力功能 D、陶冶功能6、经过动机斗争,道德的动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这主要是( )的过程。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郑州市公开招聘教师考试一一,单选择( )1、1806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论C、教育学D、新教育大纲(

3、 )2、“教学相长”最早出现在我国的-著作中。(二七区)A、论语B、师说C、学记D、劝学篇( )3、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新高区)A、巴班斯基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4、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状 D、教育问题( )5、小宝活泼好动,乐观灵活、精力旺盛,但做事经常粗枝大叶、缺乏耐心和毅力,小宝属于-气质类型。 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6、利用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称为-(管城区)A、 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动作直观( )7、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使学生

4、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D、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8、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郑东区)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新高区) A、 1985 B、1995 C、1986 D、1992( )10、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管理课程是-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

5、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二,多项选择( )1、知识学习的过程-(管城区) A、知识准备 B、知识理解 C、知识巩固 D、知识复习 E、知识运用( )2、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 B、赞可夫 C、杜威 D、克伯屈 E、瓦.根舍因( )3、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成-A、图象记忆 B、声像记忆 C、按语义类别 D、以语言的特点为中介 E、主观组织( )4、教育目的明确了教育者的-A、发展方向 B、现在阶段 C、发展结果 D、发展进程( )5、班主任应该树立崇高的威望,影响班主任威信形成的因素有-A、权力因素 B、情感因素 C、才能因素 D、品格因素(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遗传 B、

6、环境 C、教育 D、成熟 E、人的能动性()7、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评价发展,一般经过-A、评价他人-评价自己 B、从结果-动机 C、从片面-全面 D、从自律-他律 E、从他律-自律( )8、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当遵守的要求是-A、作业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 B、作业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当。 C、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D、经常检查和批改 E、作业内容要有代表性。武汉江汉区招教考试模拟卷(附答案)来源:招教网更新:2011-10-17招教考试真题招教论坛 本文已经被阅读: 项选择题 1 “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 )教育所推崇的理想。 A。前制度化 B非制度化 C制度化 D义务教育 2

7、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 3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4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什么时期的教育目的(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清末新学制改革之后 D中华民国 5。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行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6 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 )。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7 教学

8、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8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是在( )。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9 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由瑞士学者( )提出。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1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 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

9、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 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任务1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 )。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13德育一直是统治者“齐风俗,一民心”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里强调的德 育功能是德育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教育性功能1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 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5“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1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 )。 A依赖性 B向师性 C可塑性 D接受性17关于现代教育的“社会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 A传递和保存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或文明成果 B培养能更新传统文化、创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 C培养既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同时又能合理改造现实社会生活的人 D复制、再生产现有的社会存在模式18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11、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19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适用于( )。 A所有学生 B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C对教学内容“吃不饱”的学生 D对教学内容“吃不了”的学生20我国颁布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学制 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1 教育漫话是英国近代教育家 的教育代表作。2 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是第73届年会 所做的讲演。人力资本 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3 个性亦称 ,指个体稳定的心理

12、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4 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 发 展的规律。5 马克思主义关于 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6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7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心理的发展主要指 与 的发展。8 制约小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 和 。9 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 ,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 式的突出特点是 。lO教育目的具有 、 和 作用。11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基本性质。应体现基础性、 发展性和 。12教科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两种,通常采取的方式有 式和 式。三、简答题 1简述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的主要特点。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四、论述题 1论述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之间的关系。 2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和历史发展趋势?小学类) 教育学标准样卷(五)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解析】非制度化教育主张每个人应该能够在那比较紧张的范围内,比较自由的选择 道路。 2 A , 3 c【解析】少年期是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儿童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4 C【解析】这一原则是中国近代实行新学制之后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规定的教育目的。 5 A【解析】教师要胜任某学科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