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539908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完整版)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实训十、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和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采集和制作标本,了解植物病害标本采集要求,学会标本的采集与记录,掌握植物病害标本的制作方法,进一步巩固病害知识,每人抽签完成1份病害标本。 二、材料和用具 标本夹、吸水纸、塑料袋、纸袋、标签、铅笔、记号笔、小刀、枝剪、手锯、标本缸、酵酸铜、硫酸铜、95乙醇、甲醛溶液、亚硫酸、甘油、蒸馏水等。 三、内容与方法 (一) 病害标本的采集 1 标本采集基本要求 采集完整的标本,最好是先摄影然后再压制或浸渍保存,拍照越清晰越好,要求拍正常植株和病害部位。每号标本,样本数量应至少采集2-3份。2 取样部位

2、(1)标本上有子实体的应尽量在老叶上采集因为它比较成熟,许多真菌有性阶段的子实体都在枯死的枝叶上出现,而无性阶段子实体大多在活体上可以找到.(2)柔软多汁的子实体或果实材料,则应采集新发病的幼果。(3)病毒病应尽量采集顶梢与新叶。(4)线虫病害标本应采病变组织,为害根部的线虫病害标本除采集病根外还应采集根围土壤。(5)表现蔫萎的植株要连根挖出,有时还要连同根际的土壤等一同采集.(6)对于粗大的树枝和植株,则宜削取一片或割取一截。(7)如果病害在叶、果实和枝干上都有表现时,尽量采集全面。(8)寄生类应和寄主一起采集。病害症状很特殊病害,要连同植株的枝叶或花一起采集,以便鉴、定其寄主名称。 3 标

3、本数据记录和标本编号要求记录准确、简要、完整。完整的记录与标签同样十分重要,要有寄主名称、采集日期与地点、采集者姓名、生态条件和土壤条件等。4 标本采集 方法(1)枝干类、根部病害标本的采集取其得病部位,用锯、枝剪或高枝剪采取,切勿用手折断,影响标本的美观,对纤维长而强韧的枝干等,尤应注意。(2) 叶部病害标本的采集大型叶植物,它们的叶子和花序均很大,采集标本时可采一部分或分段采集,以同株上幼小叶加上花果组成一份标本(同时标明叶实际大小);或把叶、叶柄各自分段取其一部分;对于像菟丝子、列当这样的寄生植物应连同寄主一起采集,并记录寄主的名称。 (3)肉质或多汁植物(花、果实)病害标本的采集应将其

4、纵切或横切,有时需将其内部的组织挖出,还要考虑是否将一半的材料浸泡在保存液中保存。在野外干燥时,要在切开的茎表面洒大量食盐,用盐包裹的材料应置于夹有多层报纸的标本夹中,24小时后要把浸有盐水的报纸移去,或者用开水将材料烫死,然后放置在薄纸板铝板的三明治层中烘干。(二)病害标本的制作从田间采回的标本,除一部分用作分离鉴定外,对于典型的病害症状最好是先摄影然后再压制或浸渍保存。压制或浸渍的标本尽可能保持其原有性状,微小的标本可以制成玻片,如双层玻片、凹穴玻片或用其它小玻管小袋收藏.(三) 病害标本的保存 1 干燥法 适用于一般含水较少的茎、叶等病害标本的制作,最简单、最经济、应用最广。将采集的标本

5、夹在吸水纸中,同时放入写有采集地点、日期和寄主名称的标签,再用标本夹压紧后日晒或加温烘烤,使其干燥,干燥愈快愈能保持原有的色泽,标本质量亦愈高.夏季采的标本在温湿度高的情况下,容易发霉变色,换纸宜勤,通常在压制的最初三、四天每天换纸l2次(视标本含水多少,及温湿度情况而定),以后每二、三天换一次,至完全干燥为止.在第一次换纸的同时,应将标本加以整理,因经初步干燥,标本变软易于铺展。烟草、蚕豆、梨、马铃薯的茎叶等很易发黑变色,都是很难保存颜色的标本,在制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快速干燥。需要保持绿色的干制标本,可先将标本在24%硫酸铜溶液中浸24小时,或经过醋酸铜溶液(配方及方法见浸渍法中醋酸铜的浸渍

6、法)处理后再压制。也可以在叶面抹一层液体石蜡后再压,可以保持鲜绿色2-3天.2 浸渍法 适用于多汁的病害标本,如果实、块根或担子菌的子实体等,必须用浸渍法保存.浸渍液体种类很多,有纯属防腐性的,亦兼有保持标本原色的,现介绍数种常用及效果较好的方法。(1)防腐浸渍法:此类浸渍法仅能防腐而没有保色作用,如萝卜、甘薯等,不要求保色的标本,洗净后直接浸于以下溶液中。5%福尔马林浸渍液。亚硫酸浸渍液:l000ml水中加5%-6亚硫酸15ml(一般市售的亚硫酸含量为56)或用亚硫酸钠10.5g,浓硫酸8ml,水500ml配成混合液。(2)保持绿色标本的浸渍液及浸泡法:醋酸铜保(绿)色浸渍法:往50的醋酸中

7、逐渐加入醋酸铜结晶溶解至饱和作为母液(大约1000ml50%的醋酸中加入l5g醋酸铜即可达饱和),使用时兑水稀释14倍(稀释倍数视标本颜色而异,色深者稀释倍数可小些)。将此液加热煮沸,投入标本,开始时标本的绿色被漂去,再经数分钟后标本又恢复绿色,此时立即将标本取出,用清水洗净,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此法称为热处理。冷处理的办法是将标本置于上述稀释液中浸3小时后标本退色,再经72小时后标本恢复绿色,此时将标本取出,取水冲净,保存于5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此法保持色泽时间较长,其保色原理大致是铜离子与叶绿素中的镁离子发生置换作用。所以,溶液经多次处理标本后,铜离子会逐渐减少.如要继续使用,应补入适

8、量的醋酸铜。此法保存标本往往略带蓝色,与植物标本原色稍有出入.硫酸铜保(绿)色浸渍法:用清水冲洗标本,直接浸泡在5的硫酸铜溶液中17天,待标本略带褐色时取出用清水漂洗,去除标本表面多余的硫酸铜溶液,然后保存在亚硫酸浸渍液中。保存黄色和桔红色标本的浸渍液:保存杏、梨、柿、红辣椒等果实标本用亚硫酸浸渍液,亚硫酸浸渍液有漂白作用,因此使用时要注意浓度,一般用1即可(浸杏时浓度可再稀些),因浓度太小,防腐力不够,可加入适量酒精。为了防止果实崩裂,可加入少许甘油.保存红色标本的浸渍液:保存标本红色较难,因为红色是水溶性的花青素,很难保存.常用Hesler浸渍液保存,成分是:氯化锌50g,福尔马林25ml

9、,甘油25ml,水1000ml。将氯化锌溶于热水中,加入福尔马林,如有沉淀,用其澄清液.此溶液适用于由于花青素而显红色的标本,如苹果、番茄等。(四)标本的保存制成的标本,经过整理和登记,然后依一定的系统排列和保藏。菌类标本一般按分类系统排列,要有两套索引卡片,一套是寄主索引,一套是菌类索引,以便于寻拽和整理.标本室(柜)要保持干燥、潸浩,并要定期施药以防虫蛀与霉变。1标本盒保藏教学和示范用的干制病害标本,采用玻面纸盒保藏比较方便,玻面纸盒,的适宜大小为20282cm。纸盒中先铺一层棉花,并在棉花中加少许樟脑粉以驱虫。最后在棉花上放上标本和标签。2标本瓶保藏浸渍的标本放在标本瓶内保藏,为了防止标

10、本下沉和上浮,可绑在玻璃条上然后再放入标本瓶。标本瓶的口盖好后滴加石蜡封口,然后贴上标签.3纸套内保藏用牛皮纸叠成1533cm的纸套,大量保存的干制标本,大多采用纸套保藏,将标本装入纸套内,并在纸套上贴好标签,放在标本柜中即可.四、作业:制作标本及详细资料。植物病害标本野外采集记录卡片标本号 96 采集日期 2013-068 采集地点 重庆市垫江县芙蓉镇牡丹园 生态环境 阳光充足,土壤深厚肥沃 ,光热条件较好,地形为坡地,排水条件较好. 寄主名称(通用名及学名) 芍药 病名或学名 芍药红斑病 发病部位 叶片 症状描述 叶背出现针尖大小的凹陷斑点,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约524mm,叶边缘的病斑多

11、为半圆形。叶片正面病斑上有淡褐色的轮纹,不太明显. 采集人 李倩 鉴定人 张绍兵 芍药红斑病【分布与危害】又称芍药褐斑病,是芍药最常见的病害。国内芍药栽植均有发生.红斑病使芍药叶片早枯,连年发生则削弱植株的生长势,植株矮小,花少,乃至全株枯死,严重影响了切花产量和“白芍”的产量。该病害还危害牡丹.【症状识别】红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侵染枝条、花、果壳等。早春叶片展开即可受到侵染,叶背出现针尖大小的凹陷斑点,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约524mm,叶边缘的病斑多为半圆形。叶片正面病斑上有淡褐色的轮纹,不太明显。病斑相互连接成片,使整个叶片皱缩、枯焦,叶片常破碎。幼茎及枝条上的病斑长椭圆

12、形,红褐色,病斑长313mm;叶柄基部或枝干分叉处发病呈黑褐色的溃疡斑,病部容易折断。叶柄上的病斑和茎上的相似;萼片、花瓣上的病斑均为紫红色小斑点。【病原】红斑病的病原菌是牡丹枝孢霉,属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丛梗孢目,枝孢菌属。【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条、果壳等残体上越冬;在南京地区,由于叶片的腐烂,病原菌不能在叶片上越冬。病原菌自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但伤口侵入发病率更高。在自然界,下雨时泥浆的反溅使茎基部产生微伤口,也有利于该病原菌的侵入,叶片等处茸毛的脱落,也可以造成微伤口。潜育期短,一般6天左右,但病斑上子实层的形成时间则很长,大约病斑出现1.5-2个月左右才产生子实层

13、,因此再侵染次数极少。在生长季节该病均可发生。在南京地区,3月下旬开始发病,67月份为发病盛期;北京地区则4月底至5月初才开始发病,78月份为发病盛期。【防治措施】1、减少侵染来源。秋季割除芍药的地上部分,残茬越短越好,并及时处理病残体。休眠期发病重的地块喷洒波美3度的石硫合剂,或在早春展叶前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株丛过大要及时分株移栽,栽植密度不要过大,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小气候的湿度;肥水管理要好;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种植圃早春覆盖塑料薄膜,对病残体上越冬菌源的传播起到隔离作用,能大幅度地降低发病率。 3、化学防治。在芍药展叶后、开花前,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落花后可交替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1%波尔多液与0.1%多菌灵。7-10天喷1次,雨后重喷。 4、栽培抗病品种,并加强养护管理,保持寄主的抗病性。参考文献: 1Morley,Joan。Plangt.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8:138145。2武三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8 3陈玉琴,汪霞. 花卉病虫害防治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206。4吴时英. 城市森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