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538847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福建民居建筑形态与理念.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而又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民居式样丰富多彩,分布广泛。中国传统民居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沉积而形成的, 它植根于农业文明,所代表的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极富人情味和地方特色的居住建筑模式。传统的民居建筑是村落或聚落的一分子, 而村落或聚落又是一个地域或区域的组成部分。在这些地域或区域中, 方言相同,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相通, 地理气候条件相似, 人们的心理素质、思想意识也相近。正如陆元鼎先生所说的“在满足生产、生活、习俗、信仰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气候、地理、材料等自然条件是传统民居类型的主要因素。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

2、,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福建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揭示通过这种建筑形式所反映的福建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民居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一个地区民居文化的形成是地方历史文化的沉积和自然地理环境相互影响和作用下产生的,其中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和地方建筑材料对福建民居建筑的影响极大。多山、多水、交通不便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福建文化、语言、风俗、建筑风格独特的特征。福建民居建筑主要按夏季气候条件设计,在遮阳防晒、通风、排水、防潮、防台风等方面有独到之处。传统民居建筑

3、主要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土墙和砖墙为主要墙体材料,在石材、红砖的应用等方面也颇有特色。在长达千年的迁徙过程中,中原移民所挟带的中原文化与东南地区的百越文化相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东南文化,并逐渐形成了该地域的五大民系:湘赣系、越海系、闽海系、广府系和客家系。其中闽海系的分布基本上与今福建省的行政区域相吻合,仅闽西、闽西南为客家系所占,福建最北的浦城县为越海系的南部边界。根据方言分布、地域文化、自然地理条件的不同,闽海系民居分为六大区域:闽南民居、闽东民居、莆仙民居、闽北民居、闽中民居和台湾民居。以闽南民居为例。闽南民居从地域上可分为泉州和漳州两大派别。其平面格局都是以“三合天井”型或

4、“四合中庭”型为核心,向纵、横或纵横结合发展起来的,在城镇密集人口地区还演变出“竹筒屋”的特殊形式。建筑的外部材料以红砖、白石为多,内部材料以木构架为主。民居建筑中精巧的雕饰、丰富生动的屋面形式、墙体砌筑形式等也颇具有特色。官式大厝是泉州传统民居的典型,又名“皇宫起”,即按皇宫式样建造的大厝,形似殿宇,富丽堂皇,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一般都有双翘燕尾脊,体现了泉州人敬天通灵的思想(古时,鸟为通天灵物)、人本思想以及礼法宗制思想。石构民居为泉州沿海地区的一类民居形式,在惠安、晋江、南安的丘陵地带广泛分布。石构民居的突出特点是不仅墙体、门窗用石材,屋顶、梁柱、楼梯等几乎所有的建筑构件都用石材制作,木

5、、瓦、土等其它建筑材料相对较少,且大多建筑石材皆粗加工,加之缺少装饰,整个民居有一种粗犷纯朴的天然美。闽南的真正发展是在宋元时代。宋元的泉州港成为世界大港, 从这里出发的船舶直航世界数十个国家。从泉州、漳州到厦门, 由于造船、航运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促进了中外建筑文化的交流, 中西合璧建筑成了闽南民居的一大特点。这些民居, 保留了闽南传统民居的布局形式, 细部装饰则融进了东南亚各国的建筑特色, 而且应用和推广了新材料、新技术, 形成了一批风格独具的建筑类型。突出了文化多样性,既有中原文化的积淀,又有海洋文化的痕迹。此民居为“西式”的番仔楼。主要包括出龟型、蹋寿型、五脚气型、大九架型四种。其中,

6、清末建筑的番仔楼多为红砖民居,民国以后则各式水泥质的洋楼大量出现,多分布在昔日的老商业街区。如泉州中山路的骑楼建筑、南门万寿路聚宝街两旁的各式洋楼。漳州民居建筑主要由“爬狮”(即三合式院)和“四点金”(四合院式)为基本单元,配以两边护厝组合成深宅大院,使用十分广泛,组合也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地形环境的大小的不同组合成大、中、小型民宅。这些建筑中蕴含着浓厚的风水思想。较具有典型的是漳浦的提督府蓝宅,漳浦赵家城、华安二宜楼和漳浦锦江楼。以莆仙民居为例。莆仙区处于闽南区与闽东区的交叉点,因此既保持了泉州民居注重外部装饰的优点,又带有福州官家大宅的气派和威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莆仙素有“海滨邹鲁”、“

7、文献名邦”之称, 妈祖文化则流传五大洲。历代世家名宦辈出, 衣锦还乡、光宗耀祖是他们的追求。体现在传统民居中, 受中原京城居住文化影响至深。县城人口密集地方, 不乏深宅大院, 多是纵向多进式合院布局, 具有官式建筑的气派。在建筑外观上, 竭力追求规模气派, 注重炫耀外表装饰。“满装饰” 成了莆仙民居的一大特色。以闽东民居为例。作为省会城市,又有闽江下游富饶肥沃的土地资源,加之悠久的传统文化底蕴,使闽东民居具有鲜明的江城文化特色。纵向组合的“多天井式”布局是福州民居常见的布局形式,多变的风火山墙是闽东民居最为突出的外部特征。其中风火山墙的曲线多变,山墙的轮廓或圆或方,似鹤似云,错落有致,显得活泼

8、、流畅、自然。连片纵向多进式的合院民居,如“三坊七巷”布局有方,设计合理,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以闽北民居为例。东片建筑以南平为中心,其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有合院式、干栏式、天井式、虚脚楼民居等。西片建筑以武夷山为中心,这里是朱熹讲学述著之地,书院文化发达。闽北民居平面多为“天井式”布局,内木构承重和外砖、生土墙体结合。山区的民居多为两层的“高脚厝”干栏式建筑,反映了我国古人阴阳二元论思想;达官贵人则盖“三进九栋”的青砖大瓦房。村落布局有详细的立意追求,规划水平甚高;丰富多彩,错落有致的马头墙、工艺精湛的砖雕艺术、厚重朴实的生土夯筑墙体都体现了闽北民居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闽中民居为例。地处福建腹地,

9、东西南北各种文化成分混合交融,加上开发晚,外地移民多,呈现出多元建筑的文化现象。传统民居类型有“一明两暗”、“三合天井”、“土堡围屋”和“连排屋”等。以闽西民居为例。福建土楼, 这种用最古老的夯土技术建造的群体楼房住宅, 在中国绝无仅有它那奇异的形象, 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摄影家、画家和旅游者, 而且引起中外建筑学、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地理学等学科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其代表是永定的客家土楼、梅县的客家围垅屋建筑和闽西的“九厅十八井”民居建筑。安居才能乐业。考察福建的居住民俗文化,不仅要注意其建筑的形式,还要揭示通过这种建筑形式所反映的福建人的思想观念。 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认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决于三大因素,即种族、环境、时代”。民居也应是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种族所创造的艺术品,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结合的产物。由此可见,建筑或居住应能反映居民的生活,又要符合人对精神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传统民居是本民族人民智慧浓缩的结晶,因此,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传统民居的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