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湖心亭看雪7.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536870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湖心亭看雪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8.湖心亭看雪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8.湖心亭看雪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8.湖心亭看雪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8.湖心亭看雪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湖心亭看雪7.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梅州市梅江区黄遵宪纪念中学 杨雨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2、品味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体味白描手法。二、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合作,探究。2、 品读,赏析,想象,感悟。3、 多媒体辅助教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教学重点】品味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教学难点】感悟张岱超凡脱俗的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资料助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

2、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季节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作者)二、讲授新课(一)诵读感知,初步体会作者情感。1、下面大家一起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二)品痴行1、如果在文中找一个能够概括张岱的性格特点的字,你觉得哪个比较恰当?(痴)“痴”字用我们的话怎么解释?(傻,笨!呆,行为古怪。在文中“痴”的意思是痴迷)2、在文中找一找,张岱的“痴”体现在哪里? (屏显。)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

3、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想想,下了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湖中人鸟声俱绝,什么声音都没有。这种情景我们能联想到什么成语?(鸦雀无声,万籁俱寂。)还能联想到哪句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在这样寒冷的天气,张岱独自一人去看雪,我们是不是有些觉得“怪异”啊?所以说,痴人首先是行为痴。(板书:痴行)3、你能从张岱的行为中看出他什么性格吗? 有着与众不同情趣的人,是个孤独的人。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舟子。 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舟子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另外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是呀,

4、芸芸众生不可为伍,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岱文人雅士式的孤傲,清高。 (板书)痴行:清高孤傲 (三)、赏痴景凌晨时分,作者不是沉浸于梦乡之中,而是前往西湖的湖心亭看雪,从这儿看出作者痴迷什么呢?(他痴迷的是西湖的雪景、他痴迷的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师板书:痴景)1、孤独的张岱,去湖心亭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请一个同学找出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希望能读出气势和感情。)(屏显描写雪景的语句。)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比一比,品一品:(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

5、下一白;“天与云与山与水”,一连用了三个“与”,会不会多余?古人不是说要惜墨如金吗?如果去掉三个“与”字,效果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1)这三个“与”并不多余,它把“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2)三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三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3)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这是营造了天地苍茫的景象。(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上影子,惟长

6、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这句中量词的使用恰当吗?如果改成“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是不是更好?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看法)预设:(1)这样写,更好地表现了景物的渺小。 (2)这些量词都缩小了,作者可能是借这缩小的量词来表现人、物的渺小,与苍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对比,人置身其中,正如沧海之一粟,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小的感叹。(3)作者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3、如果要我们写一段

7、雪景,你会怎么写?张岱用了修辞手法没有?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叫什么手法?(白描 )下面我们来了解什么叫白描(播放白描的微课)4、张岱用白描的手法(板书),写出了天地的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真是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四)、悟痴心1、张岱痴,舟子说还有谁更痴?(金陵客)同为痴人,都是在大雪三日后来赏雪,金陵客的痴和张岱的痴一样吗?(屏显)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结合金陵客和张岱的言行,分析他们的“痴”有何不同? (学生读课文第三段,要想

8、把惊讶、惊喜读出来,把“更有”“焉得”处理成重音。)预设:作者是独自去赏雪,而两个金陵客是结伴去赏雪。作者只带了皮衣和火炉,金陵客却带了酒和毡子。从“大喜”可以看出,那两个人非常惊喜,而作者却是非常惆怅。“拉”字说明张岱不是主动加入,而是被动服从。“强饮”是尽力而不是尽情。“而别”可见张岱不愿与人深交。3、张岱为什么没有金陵人那份喜悦激动呢?张岱是孤傲的,他选择这一特殊时间出行,本想独享西湖雪景之美,不想被人扰了清净。 我们结合张岱的生平或许更能理解张岱当时的心情。 (1)引用资料:(出示幻灯片)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

9、,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明朝灭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做官。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作者写湖心亭看雪时,清朝已经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然采用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崇祯”,其中有什么深意?(思念故国)是啊,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们现在明白了,是什么让张岱无法大喜?思念故国的愁绪。(板书)痴心:故国之思当故国已成为往事,当故人已四散走远,他笔下的西湖也不能激起他满心的喜悦,所以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有一些淡淡的忧伤的底色。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跟随张岱走进西湖,欣赏了雪后奇景和古代文人的雅趣,感受到了繁华一梦的孤独落寞。请同学们课后阅读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在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体味张岱那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四、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2、利用白描手法写一段人物或景物片段。【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清高、孤傲痴景:白描痴心:故国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