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什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534999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什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什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什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什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什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是什么?答:情境的创设应该是为学习主题内容或解决学习问题的一个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学会知识,积累经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的基础。为了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健康成长,他需要增长生活经验,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经验、知识、技能和道德品质很大一部分是要在学校里获得的、养成的。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到知识,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实践能力,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事物的深度认识。总之,创设有效的情境,努力把孩子带到一个多样的,复

2、杂的真实情境中去体验,能帮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2 教师在教学情境创设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和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改进?答:情景或问题的设计,易出现偏差。我认为主要表现为:问题的盲目性、问题过大或过小、问题没有价值、情景创设一片混杂,缺少目的性等。在教学中,情景的创设要充分依据教学目标,以达到教学目标为根本,不能盲目地创设,课堂上看上去很热闹,实际孩子没有真正体验,只是一笑而过,没有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这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研究好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设计问题或创设情景,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结合自己的一则教学实践案例,与其他学员共同分析案例中的情境创设对

3、于学生经验的丰富和提升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是否符合情境创设的原则?有哪些不足?然后重新设计教学方案。我个人认为,情境创设是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本真,通过课堂再现生活,让学生一个个鲜活的生活情境中,不断体验生活的快乐,感悟生活的真谛,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的有效途径。一、学生回归生活 情境引领快乐课堂课程标准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提出了五条建议,其中第二条是“ 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关于这一条有这么一些阐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生活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案例:

4、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那就是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右手食指指向对方,然后再让一名学生睁开眼睛,指挥着别一名同学点自己的食指。我这一天衣无缝的设计却被孩儿们不按套路游戏而流产。第一他们没有闭上眼睛,第二我本想全闭着时会很慢,有一个睁着的时候会快些。但适得其反,他们来了个闭着眼睛更快的“谬论”,我真被他们打败了,而且是体无完肤。还好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游戏,以防不测,那就是看哪条线长?我在课前在黑板的一角划上了一条横线,上课时我又在学生不备时又划上一条竖线。当让学生们说哪条线长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是竖着线长。哈,事态向着我预定的方向发展,非常顺利。我分别找了认为竖着长和一样长的两名学生上台来亲自量一下。刘政和

5、晶晶分别是不一样长和一样长的代表,刘政量完之后,嘴发出哈的一声,意思非常明确,他的判断有问题。我没有让他说出自己的结果,而是晶晶量,晶晶的结果是一样长。我让刘政说结果的时候,他却一口咬定“不一样长”。他又一次将我推向了窘迫的深渊,大家都在看我怎么处理这一尴尬的时刻。我先让他们回去,把书放在横线上,我又放在竖线上,一样长吗?学生们一起回答一样长。我又一次把心放在肚子里。而且是尽量向下放一放,好让它好好休息一下,这节课它承受太多的压力了。孩儿们让我真正感受到与他们在一起保持原生态课堂的快乐,虽然有时会让我出汗而窘迫,但那却是我一生中永远也抹不去的美好记忆。我得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这样好的锻炼自己的机

6、会,我更得感谢同事们去听课,他们给我提出了许多改进的建议,以人为镜,令我更加理性的看待我的课堂,为了孩儿们喜欢我的课堂我会继续努力。二、抓住课堂时机,合理创设情境以往的学校教育往往脱离生活,给学生看的是一个简化了、纯化了世界,传授给学生的抽象知识不能运用于真实生活,因此我们否定了那种教学方法,倡导基于生活的课程和教学,而基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创设反映真实生活的情境。在上一节品德课时,出现了这一现象,那就是课堂上只有三四个学生举手发言,而其他同学成为了课堂的看客。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我让轮值老师在提问时注意,每位同学只叫两次,不得多早。我话音刚落,翔宇站了起来,对我这个意见提出强烈抗议。那好我们就

7、来个全班投票吧,经过投票, 50:6给全班同学机会的同学以绝对优势获胜,但以见博、翔宇、帅召等为首的几名学生很不服气,就这样僵持着,互不相让。我知道我把全班那些很少发言的学生内心积怨发泄了出来。怎么办?是一直这样僵持下去还是另想别的办法,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来一次问题智慧大PK,就是让这三四位学生与全班同学一起比赛,看谁想的方法更多,以让那几位学生知道,课堂发言,每个人都有机会。我简单说了一下规则,我出一个问题,看哪方想出的方法更多。在比赛未开始之前,我心里也没有底,但有一点我有自信,因为判定是否合适的标准在我这里,如果不行,我就得来个瞒天过海了。比赛开始了,我的问题是“烽火台除了放烟报信外,

8、还有什么其它用途?”这是一个有一定开放性的问题,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建筑学的角度、军事的角度、实用的角度等从不同侧面来看的话,那它的作用多了去了。(此时我才想起这些用途。)首先,由人少一方开始,见博当人不让“可以从上向下打敌人。”算一个,1:0。另一方可以藏人。1:1。翔宇接着站了起来“用那个小孔射箭打敌人。”2:1。储存食物。2:2。我发现一方是军事,一方是实用,应该说在过去是军事用途更多一些,而现在的用途更趋向于实用。就这样,你来我往,最终回答问题的结果是8:6,少回答问题组获胜。虽然那几位爱回答问题先生还不太服气,但结果已经非常明显,毫无争议的以多胜少。我也未采用瞒天过海的损招,就已经获胜

9、了。我心里也非常清楚,要想上一节真正精彩的课,大部同学是底线,出彩是还是那几位回答问题先生,要想让全班学生整齐化一的进步,既不现实也不符合多元智能规律。激发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是催生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给那几位回答问题先生是课堂精彩的“亮点”。这如同去爬山,大部分人只能看出山腰部分的景色,而只有少部分体力更好的人才能登上最终的顶峰。我既想激活大家的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想让部分学生“会当凌绝顶,一临览众山小”我也徜徉其中,乐此不疲。三、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在情境中点拨升华根据真实性和教育性这两个特性,情境应该包含四个要素:符合生活逻辑的关系;问题或任务;教学目标和内容;连接新经验与原有经验的媒介。我最棒第二课时,为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情境“夸夸我自己”。一听说写出自己的长处,有的学生窃窃私语,有的学生冥思苦想,有的学生却左右张望,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要不是上课,我真能笑出声来。我想只要他们想写的,正面积极的方面就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品德课堂教学更优化,让品德课堂变得更生动、鲜活而又妙趣横生,这也是品德课堂的独特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