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制度的重要性.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534694 上传时间:2023-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制度的重要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制度的重要性.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企业制度的作用: 企业制度是维系企业作为独立组织存在的 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企业制度的只要作用有: 1、 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 2、 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 3、 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 4、 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功能的规定、是企业的活力之源。 5、 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 6、 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企业构成和运行规范: 1、 企业的契约制度。是当事者之间的共同意愿,如公司章程等。2、 企业产权制度。规定产权所有者对企业的约束力以及产权的权责利,以规定企业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变动,

2、它构筑成企业运行的基础平台。 3、 企业的智力结构。主要界定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关系,也是界定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确定对人力资本的激励和约束方式,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4、 企业组织机构。也就是确定企业制度的实体形式。 5、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制度往往非常具体,是企业日常经营的重要保障。 6、 企业的人格化制度。企业的运行和执行主体都是人。人格化制度是指人在企业中地位、相互关系的界定,包括企业家、管理者与企业的关系,人际关系制度化、人际关系目标化、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人性化等等。企业制度要解决的问题:企业管理制度主要应解决管理模式选择、管理轴心选

3、择、管理目标选择、管理体制选择、管理手段选择等问题。一、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有: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 1、 亲情化管理模式:一般是家族企业所采用的,在我国法律体制和信用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亲情化管理模式以其很强的内聚力起到较好的管理作用,特别是创业初期,亲情化管理模式是其他管理模式无法替代的。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亲情化模式就应转轨,否则家族内部由于亲情关系会产生很大的内耗,而降低管理效率,甚至解体。 2、 友情化管理模式:与亲情化管理模式类似,但友情化管理模式没有家族的血缘纽带,显得更为松散,更易产生内耗。 3、

4、温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强调管理中的人情化,但人情味过于浓厚导致企业失控。企业在采取温情化管理模式时应完善相应制度,以防止温情泛滥导致企业失控。 4、 随机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是指随意性的管理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民营企业的独裁式管理;一种是受行政干预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独裁式管理由于管理者“拍脑袋决策”产生随意性,而政府干预的国有企业由于政府干预而产生随机性。随机性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应该避免的,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制度来避免随机性,以避免因一时的决策错误而产生无法挽回的后果。 5、 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化管理模式按照确定的规则来管理企业,这些规则是当事者都认可的,强调责权利的对称。

5、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成熟企业应采取的管理模式,但在制度中不妨体现一点亲情、友情和温情,以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和良好企业氛围的形成。 二、企业管理轴心的选择: 企业管理的五种基本模式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要素管理、知识管理和文化管理中,必须以某个管理方式为目标作为管理工作的轴心,企业管理的轴心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以生产要素管理为管理轴心。这种管理方式强调对生产要素的管理,这些生产要素包括人、财、物等,设立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设备及材料管理、技术管理等部门。 2、 以经营流程管理为管理轴心。这种方式将整个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环节,重视环节的管理和衔接。一般在经营中以生产线的设置为基础的企业,往往

6、都把流程作为自己的管理轴心,设立材料采供部、生产车间管理部、在库管理部等部门。 3、 以质量管理为管理轴心。将跟踪控制产品的质量作为管理的轴心,从原材料进入车间就开始跟踪产品的效用及质量,通过质量控制来实施对企业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新产品开发量占较大比重的企业,以及产品质量直接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的企业实行得比较多,例如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工艺艺术品生产企业等。 4、 以岗位管理为管理轴心。以岗位管理为轴心是将企业的管理内容及管理对象主要体现在对岗位的设计上,对岗位的数量、职责、权力、利益、要求进行确定,然后按岗位择人。人员就岗后必须适应岗位得要求,服从岗位的管理,按岗位的职权利来办理,通过岗位

7、设计将企业的工作设计、薪酬体系、绩效考核组织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5、 以资源管理为管理轴心。企业资源是指企业创造利益的最主要要素,例如服务性企业的最主要资源就是客户资源,其管理轴心就是客户关系管理。以资源管理为管理轴心控制带来企业利益的关键要素,能有效防止管理失控。具体的管理方式有:资源全控方式,将核心资源全部掌握在最高管理者手中;资源分解方式,将资源分解,使得各个分解部分只有合起来才能有效运作;资源高度集中方式,往往体现在财务管理上,通过财权的集中和监控掌握企业的管理核心;资源监控方式,对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使资源总是由企业控制;资源垄断方式,往往体现在对核心技术的垄

8、断上。 三、企业管理体制的选择 企业管理体制的选择是企业管理的最基本框架,包括有母公司与子公司型体制、事业部型体制、分公司体制、矩阵式体制等。其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型体制中母公司是通过产权控制子公司,而分公司型体制中则是母公司直接参与公司管理。 四、企业管理目标的选择 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是围绕着企业的目标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应能体现企业的管理目标,对管理目标的选择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1、 利润最大化目标和理性化目标的关系。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基本目标,但必须与理性目标协调。理性目标包括生存目标、共赢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2、 企业的设计目标与市场认可目标的关系。企业的设计目标必须与市场认可目标协调

9、。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进行成本控制和利润控制,并在管理制度中将这种方法制度化。 3、 企业目标与非企业目标的关系。企业目标应依据出资人的意愿确定。非企业目标是指企业追求政绩或虚荣目标。 4、 企业的规模目标与流动性目标的关系。企业规模目标常常是指固定资产的规模,或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企业的流动性目标是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则企业越充满活力,其支付、偿还能力也越强。 5、 企业的速度目标与稳定目标的关系。跳跃式发展、快速发展越来越成为现代化企业的主要发展战略,但因摊子铺得太大太快也容易导致管理失控,这是必须处理好速度目标和稳定目标的关系,可以用制度规定企业扩张时应具备的条

10、件,防止管理失控。例如资金条件、后备管理人员条件、员工组织培训条件等等。 五、企业管理的手段 1、 技术性手段。 2、 利益性手段。 3、 契约性手段。 4、 社会科学性手段。 六、企业管理组合的选择,要注意六个方面。 1、 正常管理与危机管理的有效组合。 2、 工作性管理与非工作性管理的有效组合。 3、 调动积极性与有效控制的有效组合。 4、 有形资产管理与无形资产管理的有限组合。 5、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有效组合。 6、管理模式的组合。企业制度:民营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全世界中小企业竞争中,只有少数私营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得以延续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私营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关键问

11、题。对私营企业实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将构成私营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环节。 全世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私营企业在生生灭灭,只有少数私营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得以延续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私营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对私营企业实施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是其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将构成私营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环节。 一、企业管理制度-我国私营企业治理模式的现实分析 企业管理制度对于我国大多数私营企业而言,其治理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家族治理模式。在这种治理模式下,企业的所有权主要掌握在由血缘、亲缘和姻缘为纽带组成的家族成员手中,主要经营管理权

12、由家族成员把持,企业决策程序按家族程序进行。家族治理模式的特点在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企业决策家长化;经营者激励约束双重化;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督较弱等。 私营企业采用家族治理模式,在企业发展的初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加快企业的决策速度,因而是有效率的,对企业的成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一旦企业规模扩大,产业资本日益社会化,家族治理模式所具有的缺陷便暴露无遗,而且这些缺陷逐渐成为阻碍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家族治理模式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管理制度-家族股东“一股独大”,损害了广大小股东的利益。 在私营企业中,企业创业者或

13、其家族作为大股东“一股独大”,控制着企业的所有权和主要经营管理权,并主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家族外的小股东由于人数众多,人员分散,所持股份少,一般很难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重大决策和重要经营活动,就由掌握企业控制权的家族成员围绕着家族的利益展开,而很少围绕包括小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的利益展开。另外,在小股东不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施必要的监督的情况下,家族控股大股东或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小股东的利益,小股东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护。 第二,企业管理制度-个人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所有权不分。 在我国私营企业中,企业法人所有权深受家族个人所有权的干

14、扰和控制。对于私营有限责任企业而言,企业组织只是一种形式,私营企业并没有按规范的法人企业来运作,没有健全的企业法人制度来保证企业以独立的法人资格存在。私营企业个人财产所有权,在企业的经营和继承问题上,对企业法人所有权进行大量的干预和控制。 第三,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主“家长制”作风严重,高度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排斥人力资本的民主参与和决策。 在我国私营企业中,这种“家长制”决策机制固化了私营企业主的“心智模式”,使他们变得更加专制和跋扈。这会不断加大企业主决策失误的可能性。而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成长更多地依赖于知识和人力资本,依赖于人力资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决策。市场里的企

15、业是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而排斥人力资本民主参与决策的私营企业主的“家长制”作风,必将越来越阻碍私营企业的发展。 第四,企业管理制度-注重从“内部”选拔经营管理人员,排斥“外部”人才。 在我国家族式经营色彩浓厚的私营企业中,员工往往被分为“自己人”和“外人”两个部分。企业主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安排的都是“自己人”,除极少数情况外,“外人”是很难得到这些位置的。这主要源于企业主个人及其家族对“外人”缺乏信任感,认为自己人忠诚可靠。这种“任人唯亲”的用人模式,容易引发私营企业对人才持续性增加的需求与家族式单一稳定的供给之间的矛盾,其突出表现为:人力资本输出渠道狭窄,使得私营企业仅靠原来的家族成员已难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人才来源单一,所受教育背景趋同,获取社会信息量较小,容易导致思路狭隘;加上家族成员掌控企业较多的资源,无意间也容易形成排挤外来人才的行为,使外来人员难以融入团队,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 第五,企业管理制度-对外融资难度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