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53296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无增长改善警力的有效对策警力不足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基层公安事业发展的瓶颈。究其成因,既有客观上的缺编少人,更有主观上的惯性思维。个别单位一提到警力不足,首先想到的是增编要人,而不注重挖掘内部潜力,这无异于靠天吃饭,其结果只会制约和束缚工作的开展。所以,要在无增长的条件下改善警力,更重要的是运用教育培训、科技信息、绩效考核、严格执法等各种手段综合施策,才能保证基层公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工作实际情况看,警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五多五少”:一是从客观实际上看,存在编制配备多、在岗警力少的问题。基层警力编制数与实有在岗人数差距较大,有的单位实有警力只有编制的一半,因为警力少、任务

2、重,部分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而导致疾病缠身,影响了正常工作,加上部分民警出差学习、协外工作等原因造成非战斗性减员,使本已捉襟见肘的警力雪上加霜。二是从素质构成上看,存在单一警务多、综合人才少的问题。由于受管理体制影响,基层各部门之间、各警种之间、各岗位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轮换,民警业务单一,复合型民警少,经常出现因警力外出造成工作上的停滞缺位。如:会侦查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会侦查,侦查员出差办案,技术员一勘了之,错失了最佳破案时机。此外,基层存在新旧业务知识衔接不紧的问题。随着科技信息的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将新科技与老经验有机结合起来,而现实工作中部分民警对无纸化办公、信息化办案学习不主动,应用能

3、力不强,老办法已过时、新技术又不会用。而新民警又不能将新技术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个别民警工作效率不高,人为造成警力资源浪费闲置。三是从现实工作上看,存在任务负担多、解压减负少的问题。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当前垦区公安不论是公安分局还是派出所,除了正常的执法办案、行政管理、警卫执勤外,还要担负宣传汇总、上传下达、信息采集、统计报表等繁杂的内业工作,而一些非警务活动往往造成民警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民警心理压力较大,表现在工作上存在等、靠、推、拖现象。四是从警务管理上看,存在粗放型管理多、精细化考核少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检查不细致、管理不规范、考核不科学、奖惩不分明,民警的积极性和内在潜力难以调动。

4、基层缺少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考核体系,形成干活越多,出现问题越多;干活越少,出现问题越少的现象,挫伤了一部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五是从执法环境上看,存在着指责挑剔多、支持关爱少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及亲属利用网络、上访等手段对执法办案民警恶意攻击,致使一部分民警不愿也不敢多管事。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要实施 “六化措施”:(一)细化教育培训,向提升素质要警力。面对日益繁重的公安工作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提升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技能素质已经成为破解警力不足的首要工作。因此,只有按照面向实际、贴近实战,务求实效的要求,大力实施民警素质工程,才能打造一支政治

5、过硬、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公安队伍。一是坚持政治建警,加强队伍纪律作风建设,确保民警队伍在繁重、危险、复杂的工作环境中,忠于职守、纪律严明、作风扎实、警令畅通。二是坚持规范练兵,在练兵内容上要与执法办案、群众工作、实战演练、信息应用、体能技能相结合,在练兵方式上要把握多样、实用、高效的原则。例如:从2009年6月起我们宝泉岭农垦公安局以打造写作人才、法律人才、网络人才、侦查人才为目标,以全面提升民警执法专业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服务经济能力、科技应用能力和应急处突能力为标准,采取案卷互查互评、办案系统培训、业务部门上挂下挂锻练、鼓励司法考试、应急处突演练、轮训轮职等多种形式练兵,切实提高基层单警

6、作战能力和整体协战能力。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使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力地助推了警力资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三是加大警种之间、岗位之间轮岗交流的力度,实现一警多职、一警多能,使有限的警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有效弥补了因警力缺位造成的工作缺失。(二)深化实际应用,向科技信息要警力。以实施“天眼工程”为载体,强力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加大对指挥中心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尤其是继续加大复杂场所、重点单位、居民社区、交通要道的技防、技报设施的安装、管理和应用力度。通过安装使用闯红灯抓拍、电子测速系统,缓解交通、治安警力不足的压力。通过安装使用网上巡逻、实时监控、平安电话报警系统,有效缓解巡防警力不

7、足的压力。通过把现代化高科技手段与人防、物防有结合,建成科技化、系统化、立体化的打击力量,以此全面提升基层公安机关发现、防控、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的能力,将大量警力从巡逻、蹲坑、值勤、管理、防控岗位中解脱出来。同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利用“人口信息系统”“刑事案件信息系统”“网上追逃系统”“指纹信息系统”等网络工具,为基层执法办案、管理服务、网上追逃、侦查破案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信息保障,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有效节省警力。 (三)量化绩效考核,向科学管理要警力。一是优化警力配置,根据工作定量、职责分工、专业搭配,有效合并部门、合并警种,改变原有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结构,把警力、装备、资金

8、向基层倾斜,把基层打造成指挥有力、协作高效的战斗实体。二是科学摆布警力,坚持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力跟着信息走的工作思路,按需布警、科学用警,把现有警力管活、管实、管好,把有限的警力放在易发案时段、易发案地段、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重点行业,做实、做细、做精各项基层工作,防止人浮于事、警力闲置的问题发生。三是完善科学系统的管理考核奖惩体系,健全上下步调一致、相互团结协作、工作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将考核内容与业务工作对接,与内务管理对接,与执法执纪对接,与学习训练对接,把考核变成体现民警“德能勤绩学廉”的科学标尺,进一步激发民警想事、干事、成事的内在潜力。通过公开检查、公正奖惩、公平竞争,为优秀人才脱

9、颖而出、健康成长、施展才干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奖惩机制的调节作用,给想干事、能干事的民警动力,给不干事、不成事的民警压力。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提高基层整体工作效能。(四)强化保障体系,向从优待警要警力。一是强化党委保障体系。树立服从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密切关注经济转型期、社会发展期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末雨绸缪,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经济犯罪打击机制、场县联防综治维稳机制、应急处突反应机制。当好基层党委的参谋助手,以有为争得党委的重视支持,将工资福利、政治待遇、交通通讯、办公外出经费纳入刚性预算,落实补助、休假、保险、医疗、体检制度,让民警感受到组织上的温暖,增强基层团队的凝聚力、

10、向心力和战斗力,为民警想正事、干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二是强化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开展五项建设、落实六大警务,实施十小工程,积极开展开门评警、警民共建活动,通过创新服务体系,改进交通、治安、户政、消防工作,满足群众需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减少指责和非议,减轻民警的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内部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及时摸清民警思想脉搏,帮助解决民警家庭和工作上的问题,让民警与社会、单位与家庭增加一些良性互动的机会,培养警队内和谐的人际互动机制,使民警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全民警维权机制,坚决打击诬告诽谤民警的不法人员,转变民警不敢管事、不愿管事的思想。(五)优化管理创

11、新,向社会公众要警力。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公安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弥补公安自身警力不足、开发警力资源的另一有效途径。今年以来,我们宝泉岭农垦公安局坚持基层公安一把手进党政班子任职、民警进基层居民组任职的工作思路,发挥民警在社会治安工作中的组织、指导、检查、监督、考核作用,发挥居委会、调委会、治保会、义务巡逻队、应急小分队、保安员等群防群治组织在信息反馈、矛盾化解、巡逻守护、安全教育上的主体作用。通过吸纳社会公众力量参与维护治安,将社区警务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形成警民良性互动、警民协作联动的大侦查、大防控、大教育体系,努力开创社会化警务工作新格局。(六)良化管理机制,向文职雇

12、员要警力。健全文职雇员招录、管理、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分步骤地将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招录到文秘内业、网络管理、应急救援、协勤警卫岗位上,让在编民警从宣传汇总、统计报表、网络管理、微机操作、上传下达、照相办证、信息采集、安保警卫、降雨防雹工作中解脱出来,完全充实到一线执法岗位。今年,我们在宝泉岭公安系统全面推行文职雇员招录、管理、考核制度,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配备文职民警,积极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文职雇员队伍、应急救援队伍、协勤警卫队伍,通过搭建优越的的发展环境,网上吸纳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报名,通过严格考察、科学评判、公平竞争,将法学、计算机、中文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招录到文职岗位岗位,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为基层公安队伍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公安事业的发展后劲。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