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530549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8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doc(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1第一节 战略意义1第二节 发展基础2第三节 现实问题4第二章 总体要求6第一节 指导思想6第二节 主要目标7第三节 功能分区9第三章 修复湖泊自然功能11第一节 增强调蓄能力11第二节 修复流域生态13第三节 改善河湖水质14第四节 加强湿地保护16第四章 建设现代鱼米之乡17第一节 建设百亿斤粮食大市17第二节 建设国家级棉油猪禽鱼生产基地18第三节 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20第四节 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22第五节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23第五章 推动湖区产业转型24第一节 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24第二节 加快工业改造升级26第三节 发展湖区

2、特色服务业28第六章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30第一节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30第二节 强化城市带动作用32第三节 提高能源保障水平33第四节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35第七章 改善湖区人民生活35第一节 促进充分就业35第二节 提高保障水平36第三节 完善公共服务37第四节 改善居住环境39第八章 创新湖区发展机制40第一节 加强区域合作40第二节 加强政策扶持41第三节 推进改革创新42附: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前 言常德位于北纬28度至31度,东经110度至113度之间,东临洞庭,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区域内“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水网湖泊众多,近50%的面积

3、属西洞庭湖湿地,对于整个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为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利安全做出新的贡献,特编制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常德市所辖的所有县市区,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石门县虽然不属于传统湖区,但仍作为自然延绵区一并划入.本规划是对常德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补充,重点突出了生态经济区建设主题,没有面面俱到,虽与“十二五规划内容有所交叉,但规划期限更长,内容有所拓展。本规划以2011年为基准年,期限为2012年至2020年,重大事项展望到2030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战略意义建设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对

4、于维护国家粮食、水利和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洞庭湖区有近八千年的农耕文明,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常德市是湖南省农业大市,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产量达到368万吨,九个县市区中有8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个是商品棉基地县,5个商品鱼基地县,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1个综合农产品优质商品基地县,对于维护洞庭湖区粮食主产区地位、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水利安全。洞庭湖作为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通江湖泊和最主要的调蓄湖源,素有“长江之肾”之称,担负着调蓄长江和湘资沅澧“四水洪峰的任务,对长江中下游,特别是对武汉

5、和两湖平原防洪和水生态安全保护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长江三口经常德注入洞庭湖,湖南四大水系中的沅江和澧水流经常德进入洞庭湖,境内有大小河流432条,平湖区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是整个洞庭湖水的主要入口,对整个洞庭湖区和长江流域的水利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洞庭湖作为全国最大、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净化池和生态前置库,维系着长江中游水域生态平衡和江湖关系,具有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作为洞庭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洞庭湖湿地是国家重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总面积360平方公里,区内有865种植物,数万亩自然

6、芦苇林,是众多野生动物、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其中白鹭、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鱼类100多种,中华鲟、白鲟、银鱼、胭脂鱼等属国家珍稀保护及珍贵水产品种。第二节 发展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常德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多项衡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排在全省前列,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独特。常德处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经济区三大经济体之间,在承接三大经济体生产要素转移流动上具有地缘优势.常德长期以来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位置进一不断步凸显,正逐步成为三大经济体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此外,常德扼

7、守洞庭湖西大门,是大西南地区与长江黄金水道陆水交通的中转站,是沟通东、中、西部的重要通道.资源物产丰饶。常德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水热资源充沛,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长,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均居全省之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除农副产品外,常德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享有“非金属矿产之乡的美誉,现已发现矿产60余种,探获资源储量的矿产30多种,列入省、市矿产储量表的矿产有20

8、多种。历史文化悠久。常德古称武陵、朗州、鼎州,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农耕文化和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来人文鼎盛,是善卷施德之地,刘海砍樵之地,屈原行呤、陶渊明赋诗、刘禹锡谪居之地,人文底蕴非常深厚。常德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石门县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的最初起点,孕育了蒋翊武、宋教仁、王尔琢、林伯渠、翦伯赞、丁玲、帅孟奇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留下了无数革命先烈追求进步、追寻真理的英雄足迹。发展势头良好.常德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在2008年跨上千亿台阶,2011年达到1811。2亿元,总量和增速都居全省前列。工业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发展较快,优势产业加速扩张,

9、规模工业企业突破1000户,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形成了5个百亿产业、3个百亿园区。农业现代化建设全省领先,农业“三品认证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60。第三节 现实问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常德市洞庭湖区面临的问题也日益明显,迫切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洪水和干旱威胁交织,治水形势更加复杂。湖区水网密布,堤线漫长,三峡工程建成运营后,常德的水患并没有消除,防洪依然是首要问题。堤防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建设标准普遍偏低,重点堤垸堤防标准仅1020年一遇,一般蓄洪垸堤防标准仅510年一遇,难以适应恶性气候变化需要,加上湖区洪水位逐年抬高,致使部

10、分居民区处于河床之下,一旦洪水上涨,极有可能造成溃垸或河流改道的危险.与此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常德市水资源虽然较丰富,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三峡工程运行清水下泄影响,季节性缺水、结构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夹杂出现,部分山丘区居民既要应对雨季山洪威胁,又面临着干旱季节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供水、灌溉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生态功能脆弱。西洞庭湖承接长江三口及沅澧两水,长年泥沙淤积,加上洼地填淤、滩地围垦影响,垸内水体逐年减少,水位持续偏低,调蓄能力下降。每逢枯水季节,西洞庭湖洲滩裸露,湖面支离破碎,已逐渐失去湖体特征,加之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缺乏,对湖泊资源掠夺式利用,

11、垸内投肥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增加,地力严重退化。工业污染使部分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水生物多样性程度下降,湖泊、河洲钉螺孳生,血吸虫病害十分严重。同时,由于水网连通程度降低,水体循环周期延长,部分河流、湖泊、沟港换水频次降低,自净能力受到影响,整个湖区水环境容量严重下降。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投入任务重。目前,洞庭湖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已落后于全省,甚至落后于部分西部地区。尤其是交通方面,目前仍没有形成体系,常德与岳阳、岳阳与益阳之间没有快速通道,断头路和危桥数量众多,特别是安乡县出行安全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石龟山大桥多年以前就被列为危桥,一旦垮塌,安乡县城就会成为一座孤岛

12、。水运也明显萎缩,常德水运三级航道目前只有85公里,曾经的水上运输繁荣景象难觅踪影。城镇建设滞后,常德的城市化率为41%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 个百分点,特别县城和乡镇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滞后,公共设施很不完善,多数县城不通燃气,部分乡镇不通自来水,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民生问题突出。湖区作为粮食主产区,长期以来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正是基于这一定位,国家和省里很少有大的工业项目布局。目前,湖区农业比重普遍偏高,工业上以轻工业为主,但普遍是粗加工,缺乏名品名牌,有优势的工业产业集群很少,造成湖区财政困难,科

13、教文卫事业发展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湖区自我发展能力和造血功能不强,人与自然关系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第二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建设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水利安全,坚持生态优先、富民为本、创新驱动三项原则,着眼于构建人水和谐新关系、粮食主产区产业新格局和湖区发展新机制,着力修复西洞庭湖功能,建设现代鱼米之乡,建立生态产业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打造更加安全、秀美和富饶的生态经济区.-建设大江大湖综合治理示范区。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保护和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有效

14、控制滨湖地区的人为破坏,合理开发环湖地区,探索大湖流域保护、治理、开发的新经验,保护好“一湖清水”,维护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障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利用湖区地势平坦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能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园建设,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主产区和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重点围绕城乡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布局、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消除影响城

15、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走出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发展新模式。第二节 主要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阶段推进常德市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到2020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大湖功能明显增强。西洞庭湖湖面达到700平方公里,调蓄洪水功能明显增强,水患基本解除,河道行洪通畅,防洪抗旱、治涝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功能持续强化,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408平方公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主要湖泊、河流水质总体稳定在类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环境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通航能力明显改善,湖区水上交通干线全面拉通,畅通、高效、平安的环洞庭湖内河水运体系基本形成.鱼米之乡焕发新貌。粮食安全不断巩固,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粮食产能持续提升,总产量突破100亿斤,棉、油、猪、果、茶、蔬和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增长,农业规模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农产品基地地位不断巩固;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生态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环境大幅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富饶之乡、优美之乡”成为洞庭湖区新的时代特征。-生态经济长足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500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