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526745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品】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30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辅导资料限时规范训练30荒漠化与水土流失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某区域1985年和2015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1图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解析:由图可知,30年间该区域沙漠面积在不断扩大。答案:B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解析:由图可知,沙漠面积随着森林面积的减小而扩大。答案:A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为了保持水土,当地采取了一系列工程与生物措施,下图是黄土高原中的某小流域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3下列措施与该流域中字母所示地对

2、应正确的是()AA、E两处营造护田林网BB处打坝建库,营造防护林CC处封坡育林育草DD处建林果基地、水平梯田解析:A、E两处为塬,营造护田林网可以保塬,防止水土流失,A项正确;B处为缓坡,不能打坝建库,要营造防护林或修建梯田护坡,B项错误;C处为沟,不是封坡育林育草,C项错误;D处陡坡,不能修建水平梯田,D项错误。答案:A4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有()降低下游河床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化减轻下游洪涝灾害增加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减少地下水漏斗区A BC D解析:通过小流域治理,下游河床抬升速度会减慢,但不能降低下游河床,也不能减轻下游的土地盐碱

3、化,由于治理后河流入海泥沙减少,带来的营养物质也会减少,因此河流入海口处的渔业资源会减少;河流下游地下水漏斗区主要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与河流含沙量关系不大;经过治理后一方面会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减轻洪涝灾害,另一方面泥沙来源少了使河口三角洲沉积速度变慢,D项正确。答案:D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有人建议在黄土高原地区变外环式梯田为内环式梯田。内环式梯田是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封闭成一个个凹地,降雨时雨水汇集到梯田底部形成一个个微型湖泊,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久而久之黄土高原也将趋于平缓。读图,完成下面两题。5与外环式梯田相比,内环式梯田

4、的好处是()A可使黄河下游地区土壤的肥力提高B可改变当地的气候,增加水资源量C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D修建梯田的工程量较小解析:由材料“泥沙也随雨水淤积于其底部,从而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可知,内环式梯田减小了泥沙的入河量,从而可减轻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C项正确。答案:C6为了缓解黄河下游地区的泥沙淤积状况,从2002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都利用小浪底水利枢纽进行调水调沙,有效的控制了黄河下游河床增高的趋势。下图中能够正确示意调水调沙前(实线)后(虚线)黄河下游河床变化的是()解析:小浪底调水调沙主要是通过增加水量,加快流速,从而使河水的侵蚀作用增强,沉积作用减弱,河床下降;黄河下游

5、自西向东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流向右岸(南岸)偏,南岸以侵蚀为主,坡度较陡,B项正确。答案:B(2018南昌模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度(单位:%)统计表,完成下面两题。7.由表中信息可知()A该地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相对稳定,面积较稳定。答案:C8导致1977198

6、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耕地大量扩张 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 D不合理灌溉解析:临泽县地处河西走廊地区,19771986年该县的主要经济部门应为农业,而农业以绿洲农业为主;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之该县自然条件较好,吸引了人口迁入,导致大量耕地被开垦出来,从而使中度荒漠化土地面积迅速扩大,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选项A正确。答案:A(2018惠州高三调研)针对西藏南部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了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米/秒时石方格沙障干

7、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9在水平距离5080厘米段,风速()A最大 B平稳C下降 D提高解析:读图可知,在水平距离5080厘米段,受石方格沙障阻挡,风速下降。答案:C10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A高空输沙量B近地面输沙量C地表粗糙度D风沙活动高度解析: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答案:B11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A利于稳固沙土B利于削减风力C利于减少水分蒸发D适应恶劣环境解析: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说明石方格沙障更适应恶劣环境。答案:D二、综合题(46分)12(2018北京海淀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风蚀荒漠化是一种全球

8、范围内的环境问题。风可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进入大气的尘土还会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图甲为美国农田风蚀危害严重区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甲区域各月风蚀危害强度变化图。(1)说出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6分)(2)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说明乙区域风力强盛的原因。(6分)(3)建设防护林是防治风蚀荒漠化的一种有效措施,试分析其防治风蚀危害的机理。(8分)解析:第(1)题,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是春季,主要原因可以从地形、空气、植被等方面回答。第(2)题,乙区域风力强盛的原因,可以从临海位置和温差、气压的变化特点等方面回答。第(3)题,

9、主要从防风林能够降低地表风速、树木根系固结土壤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集中在春季;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空气运动,风力强劲;春季植被尚未恢复,地表土壤缺少保护,易被侵蚀。(或春季气温回升快,大气不稳定,多风;土壤解冻变得疏松,容易被侵蚀)(2)乙地区临海,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大,温度变化(升温、降温)速度不同,导致海陆间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强盛。(3)防风林能够降低地表风速,从而减弱风的侵蚀、搬运能力;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物质抗侵蚀能力。13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根据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的对应关系,可

10、以确定林草界线。下面两图分别为年降水量与草木覆盖率的关系图及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1)简述图B所示区域天然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12分)(2)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8分)(3)简述甲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植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等知识。第(1)问,图B所示区域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结合图A可推断植被类型从西北部的荒漠草原向东南部的森林递变。第(2)问,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应考虑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第(3)问,从甲区域的位置特征看,降水量为40053

11、0 mm,适宜栽培耐旱的草本植物及灌丛;位于河流支流的发源地,沟谷发育,注意立体开发和治理等。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西北部为荒漠草原地区,水分条件不适宜林木的生长,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故草地覆盖率较大。年降水量大于530 mm的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适宜木本植被生长,故林木覆盖率较高。年降水量为400530 mm的地区是林草过渡区。(2)甲区域年降水量为400530 mm,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开垦历史悠久(垦殖率大),植被破坏严重;黄土裸露,坡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严重。(3)栽培耐旱植被;小流域垂直空间注重林、灌、草的合理配置;进行退耕还林(草)的生物工程建设等。精品地理教学资料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