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52512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科网(www .zxxk .com ) 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1一列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出发由A地驶向B地,并停在B地,列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最大值为a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的最大值为a2.要让列车由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最短,图中列车的vt图象应是(其中tan a1;tan a2)()【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方式是用时最短的【答案】D2. (2010年潍坊期中考试)某实验装置将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右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A小车先

2、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C小车的最大位移在数值上等于图象中曲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D小车做曲线运动【解析】速度时间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选项C正确;因为图线是一段曲线,选项A错误;据图象知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 m/s,选项B正确;据图象知速度始终不小于零,说明小车做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答案】BC3.(2010广东省深圳市高三摸底考试)如右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B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C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

3、.5 m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解析】 由vt图象可得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5 m/s2,A错;23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0;37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0.75 m/s2,故选项B正确.02 s物体的位移为3 m;23 s物体的位移为3 m;37 s物体的位移为6 m,则减速过程的位移比加速过程的位移大,C、D错【答案】B4(2010陕西西安铁一中月考)如下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Bst图象中t1时刻v1v2Cvt图象

4、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解析】能够用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表示的运动只有正、负方向之分,故均为直线运动,A项错;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故st图象中t1时刻1物体的速度大于2物体的速度,B项正确;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在相同时间内位移较大的物体平均速度较大,在vt图象中,图线和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因此在0至t3时间内4物体的位移大于3物体的位移,故两物体平均速度不等,C项错;在速度时间图象中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因此在t4时刻4物体开始减速,并非改变方向,D项错【答案】B5(2009

5、年高考安徽理综)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除开始瞬间外,在演化至今的大部分时间内,宇宙基本上是匀速膨胀的上世纪末,对1A型超新星的观测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发现,宇宙学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宇宙的大部分可能由暗能量组成,它们的排斥作用导致宇宙在近段天文时期内开始加速膨胀如果真是这样,则标志宇宙大小的宇宙半径R和宇宙年龄t的关系,大致是下面哪个图象()【解析】题目提供的信息是宇宙先匀速膨胀,后加速膨胀,反映到Rt图象上就是图象的斜率先是不变的,后来斜率逐渐变大,所以应该选C项【答案】C6(2009年高考台湾卷)一质点沿x轴做周期性的运动,其位置坐

6、标x对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此质点运动的叙述,何者正确()A质点在任一周期的平均速度均为零B外力对质点所做的功大于零C当|x|2 m时质点以等速率运动D质点沿x轴做等速度运动【解析】一个周期内质点发生的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A正确由xt图象知在各个|x|2 m的区间图线为倾斜的直线且其斜率的绝对值相等,则质点运动中速率不变,再由动能定理知合外力所做功为零,故B错误C正确由|x|2 m知质点在x2 m与x2 m间做往复的周期性运动,D错误. 【答案】AC7.(2009年湖南长沙)如右图所示,为三个运动物体的vt图象,其中A、B两物体是从不同地点出发,A、C是从同一地点出发,则以下说法

7、正确的是()AA、C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t4 s时,A、B两物体相遇Ct4 s时,A、C两物体相遇Dt2 s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解析】在t4 s之前,A、B、C物体开始阶段速度方向均为正,方向相同;当t4 s时,A、B两物体发生的位移相同,但由于两物体不是同地出发,因此此时两者并没有相遇,而A、C两物体是同时同地出发,此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故此时两物体相遇;当t2 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此时应当为两者之间距离的一个极值,但由于初始状态不清,没有明确A、B谁在前,故出现“相距最远”和“相距最近”两种可能【答案】C8.质量为1 500 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右图所

8、示由此可求()A前2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10 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1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 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答案】ABD9如下图甲所示,总质量为80 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 m高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乙所示是运动员跳伞过程中的vt图象,根据图象可知:(g取10 m/s2)() 甲乙A在t1 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约为8 m/s2B14 s内运动员下落高度约为300 mC运动员落地前运动时间为24 sD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在增大【解析】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通过图象可知前2 s内,运动员的加速度为8 m/s2;在速度

9、时间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所以14 s内运动员下落高度数一下大约占40个格,每个格表示4 m,所以下落高度约为160 m;落地前下落总高度500 m,14 s以后做6 m/s的匀速直线运动,又用t s57 s,所用的时间大约为71 s;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最终匀速运动,受空气阻力不变【答案】A10.(2010年广东省深圳市联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河水在缓慢流动时有一个规律,河中央流速最大,岸边速度几乎为零为了研究河水流速与岸边到中央距离的关系,小明同学设计了这样的测量仪器:如图甲所示,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待测的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且露出水面部分的玻璃管足够长当水流以速度

10、v正对“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且h随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为了进一步研究水流速度v与管内外水面高度差h的关系,该组同学进行了定量研究,得到了如下的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vh图象,如图乙所示.v(m/s)01.001.411.732.002.453.003.16h(m)00.050.100.150.200.300.450.50(1)根据上表的数据和图乙中图象的形状,可猜想v和h之间的关系为_;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丙中确定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为_,并另作图象,若该图象的形状为_,说明猜想正确(2)现利用上述测速器,由河流南岸开始,每隔1米测一次流速,得到

11、数据如下表所示:测试点距岸距离x/m0123456管内外高度差h/cm00.83.27.212.820.028.8相应的水流速度v/(ms1)根据v和h之间的关系完成上表的最后一行,对比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中水流速度v与从南岸到河流中央距离x的关系为_【解析】(1)v2h或v或v220h或v,纵轴表示v2,若作出的图线是直线,则说明两个物理量之间为正比关系,作图线时要使尽量多的点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2)由v2h图象得图线的斜率k20,据v220h可求出相应的水流速度据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中水流速度v与从南岸到河流中央距离x的关系为v0.4x.【答案】(1)v2h

12、或v2或v220h或vv2图象略直线(2)数据如下表所示测试点距岸距离x/m0123456管内外高度差h/cm00.83.27.212.820.028.8相应的水流速度v/(ms1)00.40.81.21.62.02.4vx(或v0.4x)11.如右图所示“10米折返跑”的成绩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受试者“10米折返跑

13、”的成绩,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 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受试者在加速和减速阶段运动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问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解析】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11 s,s1vmt12 m减速阶段:t30.5 s,s3vmt31 m匀速阶段:t21.75 s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加速阶段:t41 s,s4vmt42 m匀速阶段:t52 s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绩为:tt1t2t56.25 s.【答案】

14、6.25 s1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A、B,质量均为 m0.8 kg,在同一粗糙水平面上以相同的初速度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右图中的两条直线分别表示A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和B物块不受拉力作用的vt图象,求:(1)物块A所受拉力F的大小;(2)8 s末物块A、B之间的距离 s.【解析】(1)设A、B两物块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由vt图可得:a10.75 m/s2a21.5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对A、B两物块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1,fma2由式可得:F1.8 N(2)设A、B两物块8 s内的位移分别为s1、s2,由图象得:s1(612)872 ms26412 m所以ss1s260 m.【答案】(1)1.8 N(2)60 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www.k s 5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