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521028 上传时间:2023-08-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发展黄山旅游和维护黄山和谐中砥砺前行黄山区实施“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综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汤口为代表的黄山周边地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群众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社会治安一度十分混乱,扰乱黄山旅游秩序、破坏黄山生态环境的事件常有发生,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局面,为从根本上解决治安混乱问题, 2000年6月11日,黄山区区委、区政府与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联合召开了首次保护黄山工作会议,确立了以“利民”、“富民”为中心,以护林防火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文明素质提升、规划开发同步、平安和谐创建、社会风险稳控等六大项目为保障的“611”保护黄山行动计划,在全国开创了风景区与周边地区共同保护工作规

2、范化机制之先河。最好的管理是给被管理者以自主动力,与民于利,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群众保护黄山的自觉性,这也是保护黄山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让群众在秩序和合法的框架内,实现自身利益,从而实现黄山及周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秩序争认可,让群众得利!在黄山旅游开放初期,黄山区曾经有一部分人专门从事黄山轿夫和帮助游客挑运行李等服务工作。为服从和服务于山上的管理,1993年,该区组建成立了黄山旅游服务公司,此举一来可以满足来山游客需求,为山上的游客提供乘轿、行李托运服务;二来可以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也给黄山周边各村群众带来直接分红收入。但由于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较大,风景区曾一度考虑停止这种

3、经营模式,十年来,经过不断的综合治理,该区紧紧围绕保护黄山的宗旨和要求,采用签订治安目标责任状等制度,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尤其是2009年,该区对所有经营指标继续实行限额招标和市场准入制避免了无序竞争,通过规范经营、严格管理,已实现了从最初的粗放式管理逐步提升为规范化的企业管理。在山经营人员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救死扶伤事例屡见不鲜,近三年该区在山工作人员自行救助游客共计60余起,其中云谷片管理人员程先洪同志荣获安徽省“见义勇为”三等奖的殊荣,黄山区在山工作人员已成为与黄山共建平安和谐景区的一支重要力量。优秀的管理秩序获得了管委会领导的认可,目前,黄山管委会核发汤口镇

4、轿子61顶122人,挑包32人,工商棚18间,摊点6个,总计178个在山经营指标,直接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这些来之不易的指标,给该区群众带来了看的见、摸得着的直接利益,也促进了景区群众对保护黄山工作的支持。 以保护促旅游,让群众致富!黄山区除了积极发挥作为黄山风景区主要生活基地和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功能外,还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汤口镇翡翠谷旅游发展的带动下,黄山区掀起了办旅游的热潮。翡翠谷、芙蓉谷、东黄山、凤凰源、黄帝源等景区景点相继而生;翡翠人家、山水人家、逍遥水街及一大批生态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区陆续建成。其中,翡翠人家被评为首批“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和安徽省省级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全区各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582万人次,实现实现旅游总收入42.85亿元,旅行社35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6000多人,黄山区成功地实现农业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流动,改变了昔日“靠山吃山”的传统格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有效地保护了黄山的生态,促使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黄山区旅游的发展不仅丰富了黄山的旅游产品,更有效地缓解了黄山旅游高峰的接待压力;不仅解决了大量劳动力的就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使群众从旅游发展中悟出了“保护利于开发,开发促进保护”、“没有绿色就没有旅游”的道理,充分激发了村民保护黄山及周边资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黄山区在坚持以旅游“

6、利民”、“富民”同时,逐步实施开展了保护黄山六大综合项目,在黄山及周边地区构建起了以“防火、生态、文明、规划、平安、维稳”为一体的周边联防联创机制,为黄山旅游发展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一、护林防火安全项目黄山区汤口、谭家桥、三口、焦村、耿城五镇和洋湖林场分别拱卫着黄山四门,域内有山场百万亩,由于山林毗连黄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森林防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黄山区森林防火工作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依法有效控制野外用火行为,大力提倡文明祭祀。全区上下统一思想、明确责任,防火责任书直接签订到村组一级,各镇、洋湖林场均设有专(兼)职护林员,建立了扑火应急分队等专门工作力量

7、。与此同时,完善了森林防火扑救预案、野外用火管理办法、护林员管理考核办法、森林防火督查通报等规章制度和防火道、防火林等设施,有效保护了黄山风景区森林安全。为确保森林防火工作的正常运转,该区不断加大对森林防火各项经费的投入,每年仅护林员工资、防火器材配备更新和宣传教育等投入就达百万余元。为从根本上消除火灾对黄山森林资源的危害,该区于2005年起开展了森林防火带建设,全区境内成片人工林和新造林地连片面积达30公顷以上的山场,以及黄山风景区周边等防火区位重要的地区都建设有防火隔离带。黄山西门焦村镇建成翠微寺防火道路3.5公里,硬化汤刘防火道路2.7公里;洋湖林场对全场40多公里防火道、防火线路进行了

8、全面维护,营造了118亩木荷生物防火林带,构建了完善的防火隔离带网络。此外,为不断扩大森林防火宣传覆盖面,该区还在重点地段、景区景点设立了数十个个电子或规定公宣传栏,并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家公司联合开发短信平台,在防火期内及时将各种森林防火信息向群众发布,确保广大群众了解森林防火的各项规定和最新工作动态。由于人员落实到位、管理逐步规范、资金加大投入、工作机制不断创新,该区多年来未发生严重危害风景区安全的森林火灾。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十年来,黄山区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效地保护了黄山及周边地区的生态资源。在山林保护方面,积极开展封山育林,严禁乱砍乱伐。为妥善处理封山育林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

9、不利影响,汤口镇等地区结合实际出台了茶叶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对茶叶加工企业更新设备给予适当补助,并鼓励企业用电烘干机来取代木炭烘制茶叶。同时,还积极与黄山风景区供电部门对接,争取电力部门增加电力供应、减免部分费用等各项优惠政策。目前,茶农采卖鲜叶成为了新的生产模式,极大地减少了茶叶加工对木炭的大量需求,使禁烧木炭工作得以实现。为转变农民烧柴做饭的传统习惯,自2001年开始实施了沼气池建设,目前环黄山各乡镇已建成沼气池1000余口,此举大量减少了森林砍伐,有效保护了生态资源。随着对外开放和交通的便利,林木种子、苗木和林产品的调运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对森林的危害越来越大,作为黄山风景“五绝

10、”之首的黄山松面临松树癌症-松材线虫病的严重威胁。2000年起,黄山区正式实施了松材线虫预防体系生物控制带工程建设,工程涉及黄山区6个乡镇、23个行政村、5个国有林场。在区综治部门积极参与下,通过大量的工作,环黄山周边地区群众牺牲个人利益、着眼大局,保证了该项工程的胜利完成,现已围绕黄山风景区建设了一个宽4公里、内围边界长67公里、外围边界长100公里的环形带,严防黄山森林资源受到病虫害的侵蚀和破坏。三、文明素质提升项目黄山区结合旅游城市特点,围绕“一流旅游名区、休闲养生福地、文明和谐新城、综合服务基地”建设目标,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开展“创平安、讲文明、树和谐、”活动,积极倡导“处处

11、是窗口,人人是形象”,努力创建“平安山下平安区”。每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提高群众爱护黄山、保护黄山的意识,每年与景区开展联合宣传、经常性开展护林防火教育及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促使群众平安意识、文明意识不断提升。旅游经济的发展,客流量的增多,城市环卫保洁的压力也随之增大。2003年,汤口镇在全市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投入环卫专用资金约100多万元。 2005年,环黄山各乡镇开展了“创建文明集镇,建设文明黄山”活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镇容镇貌专项整治。2009年,在开展黄山风景区沿线景观建设中,实施了汤口高位路沿山一侧4户农房外立面改造和21户农房进行重建,结合路域环境整

12、治,共拆除有碍观瞻物4000平方米,新增人行道7.7公里,实施路肩绿化4公里,各村居也完善了内部亮化和绿化,集镇品味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拉近了山下与山上的“视觉差距”。2010年,黄山区积极对上争取,筹资近8000万元,实施了黄山区垃圾处理工程,项目设计囊括黄山风景区及环黄山各乡镇,项目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将实现对20年内所有旅游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此外,汤口镇沿溪街改造工程、浦西河景观治理、“四大整治”行动等工作,都极大地提升了该区的文明创建水平,提高了黄山旅游的品味。四、规划开发同步项目在项目建设规划中,黄山区始终围绕黄山总体规划要求,严格建设审批制度,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坚持大力

13、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旅游内涵、改善村镇面貌,力使城镇发展建设与整个黄山风景区的景观融为一体,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与此同时,黄山旅游也给该区群众带来了永恒的财富,群众舍小家,充分支持山上项目在山下的持续发展,积极为山上提供项目用地,相继建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前方战斗平台”和“后勤服务基地”,如新国线旅游运输公司、集散中心、黄山风景区办公大楼、南大门大型立体停车场、黄山急救中心、温泉服务基地、南北大门环境整治拆迁、轩辕国际等一系列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黄山风景区职工大多居住在黄山区境内,黄山管委会和股份公司也已下迁,对黄山风景区生态系统得以有效的保护和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14、,黄山区作为黄山风景区的综合服务基地的功能发挥更加明显。五、平安和谐创建项目。多年来,黄山区始终将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作为优化旅游环境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与山上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市场综合整治行动,逐步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市场秩序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由稳到序”的实质性转变,黄山区和风景区的对外形象明显提升。2009年,根据黄山风景区综治办提出的“山下的事就是山上的事、综合治理工作要由山上管理向山下延伸的工作要求“,黄山区与黄山风景区联合开展了高速口至南大门段的综合整治工作,对追客、拉客、宰客、提篮小卖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规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效维护了黄山旅游市场秩序。在开展旅游整治的同

15、时,该区积极开展创建 “平安黄山”创建工作,投入大量经费,在全环黄山各个交通要道及重点地段安装监控探头100余个,汤口、耿城成立两支镇级专业治安巡逻队伍,每年投入20余万元;焦村镇结合自身特点组建了一支义务治安护林队,有效的维护了黄山周边秩序。环黄山各乡镇依托毗邻地区和部门资源优势,创造性的开展了毗邻地区联防、联调、联治、联控工作,全面构建风景区与周边地区的治安防控、森林防火、联调联防工作网络;在构建和谐方面,风景区法庭成立了人民调解室,汤口镇成立了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黄山周边地区构建起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司法调解、社团调解衔接配合的“大调解”机制,为黄山旅游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

16、的基础。由于措施有力、工作扎实,十年来,环黄山周边地区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保持了社会秩序井然、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六、社会风险稳控项目。08年8月6号,谭家桥镇长罗村综治联络员郑根新,在黄帝源景区值班时,以高度的治安防范意识抓获了一名杀人嫌疑犯,并带破山西晋城三起命案。据犯罪嫌疑人供述:此次来黄山,是想劫持一辆大巴,并将车开向悬崖,造成车毁人亡的重大犯罪事实。事后,徐立全同志批示:“真是万幸!事实再次证明加强防范是完全必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黄山区就是黄山风景区的护城河和防火墙,十年来,该区与风景区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构建了重大项目风险评估、重大活动联席会议、治安信息通报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重大接待任务和各类节庆活动的顺利完成,对于重点人员,该区在环黄山各乡镇和各旅游接待服务场所都配备有情报信息员,确保对相关信息第一时间的掌握,多年来的谨小慎微和严防死堵,确保了黄山及周边地区无重大案件、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