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2).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515264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产生及发展 (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国自然风致园式园林的产生及发展 by十万错 主要参考书目:世界景观设计 西方造园变迁史外国造园艺术1.经验主义给18世纪造园艺术的革命准备了哲学基础和美学基础;培根训示论花园;18世纪经验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博克2.17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革命继续深入。大陆上酝酿着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这时,资产阶级启蒙主义思想声势浩大,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一切方面。因此,作为宫廷文化的古典主义失去了它的政治基础。规则的几何式园林被看作专制主义的象征,压迫和强制的象征。3.启蒙思想家大都是自然主义者,他们绝大多数认为自然状态优于文明。反对园林中一切不自然的东西。4.从15世纪起,英

2、国的资本主义开始深入农业。农业的繁荣,山河的开发,改变了人们跟大自然的关系,人们觉得自然亲切和可爱了。这就为自然风致园的诞生和发展准备了审美心理的必要条件。5.18世纪的自然风致园就是从这些信贵族的牧场和农庄里发展起来的。他们大多是辉格党人,温和的启蒙思想家,鼓吹民主自由和宪章运动。6.因为“文艺之士”在自然风致园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18世纪的造园史是跟文学史和美术史同步的。7.英国自然风致园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中国造园艺术的强烈影响下的。(西方造园艺术P193) 绘画与文学这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造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且,自然式造园运动不是从造园家中

3、间发起的,而是以当时文学家们的文学著作作为媒介开始的。【弥尔顿,艾迪生,蒲伯】(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P239)“洛可可时期”(18世纪头20年) 人物:坦伯尔 艾迪生 凡布娄 布里治曼 坦伯尔(Sir William Temple):英国政治家兼作家,论伊壁鸠鲁的花园,或论造园艺术(Upom the Garden of Epicurus,or of Gardening,1692)深受中国园林影响,最早把中国庭园介绍到英国的人。艾迪生(Joesph Assision):真正给自然风致园奠定理论基础 视觉形象和诗歌给人的愉快,不来自它的形式的比例适合于某种理想的完美,而是,仅仅是,来自它激发想

4、象,满足想象。和美一样,巨大和奇特也能激发和满足想象。他对艺术和自然的这种审美理解,成为新的浪漫主义造园艺术的美学基础,对英国18世纪的造园艺术大变革和以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给Sharawaggi的解释:“意即乍一看便使人浮想联翩,只觉得美不胜收而又不知其所以然。”以上两位以理论为主斯威特则(Stephen Switzer):提出了风景农田(ferme ornee)的概念,著有贵族、绅士及造园家的娱乐(The Nobleman,Gentleman and Gardeners Recreation)兰利(Batty Langley): 造园新法则,规则式园林中复杂的迷宫般的园路,洛可可风

5、格的豪华装饰,对神话场景关注较多。凡布娄(John Vanbrugh):从风景画的角度来考虑园林景观,有本质个革新。画家们认为“荒野的自然比经过修剪的树木和规整的林荫路更加有趣,更有戏剧性”。布里治曼(Charles Bridgeman): 笔直的林荫路分割整个园林,有中轴,但并不完全对称,在林荫路之间的部分顺应地形。有波形曲线的小径,东侧的溪流很自然。(by渥尔波尔) 凡布娄和布里治曼都曾经用干沟代替围墙做花园的边界,在景观上吧花园。林远连成一片,也就是把自然引进了花园,打破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干沟又叫“哈哈墙”,因为游人看不见墙,以为可以前进。来到沟前才知道不能走了,于是哈哈一笑。(西方造园

6、艺术P201) 以凡布娄和布里治曼为代表的这个时期,包括18世纪头20年,叫做“不规则化时期”,也有人叫它“洛可可时期”,因为在法国,这个是偶正是洛可可艺术突破古典主义的束缚,追求自然,追求变化,追求曲线等待,而且也在园林中有所表现。“庄园园林化”时期(18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 人物:蒲伯,肯特,布朗,钱伯斯(前半段),沈斯东真正的自然风致园的第一阶段蒲伯(Alexander Pope)古典主义诗人,温和的启蒙主义者,辉格党在野派 当地的灵魂主宰着园林,连中暑和工作都按着这个灵魂的绘画和设计去做。实际上就是“因地制宜”的意思。肯特(William Kent)艾迪生和蒲伯思想的实践者。活跃

7、在18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作品有:斯道维,鲁谢姆(Rousham in Oxford),艾舍(Esher Park),且斯威克和潘英山(Pains Hill in Surrey)等。抛弃围墙,把花园和林园连成一片。林园吃掉了花园,整个庄园牧场化了。这是造园艺术的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意义重大。它取消了古典主义园林的基本观念:花园是建筑与自然之间的过度部分。从肯特开始,造园艺术既不是用花园美化自然,也不是用自然美化花园,而是直接去美化自然本身。以画家的眼光去“控制或加工”自然。(克洛德洛兰Claude Lorrain,嘎斯巴普桑Gaspard Poussin)联想是丰富而自由的,带着淡淡的愁绪

8、。为了造成浓郁的既甜蜜有凄凉的情调。肯特和他的追随者们甚至在园林里造残迹,立枯树断墙,也造一些浪漫色彩很重的哥特式小建筑,缅怀中世纪的牧歌式田园生活。这种轻愁和敏感正是这时庄园园林风格的基调。他在创作中所依据的主要原则是透视,光和影。用树丛弥补草地的单调和空洞,是景色富有变化,增加层次基本信条:自然讨厌直线。保持一个画家的鉴赏力。肯特的缺点是过于喜欢用建筑来造景,以致园林里的小建筑太多。沈斯东:(William Shenstone)诗人,业余造园家,造园艺术断想(Unconnected Thoughts on Gardening,1764)18世纪上半叶造园艺术的大总结。李骚斯庄园:一条大体呈

9、环状的游览路线,循路设四十个景景点上的景观有题铭,内容是一段诗,一段箴言或者几句古谚,它们指出这个景点的“灵魂”。有内景,近景,有远借,借景,景观变化多。沈斯东把园林分为三类:菜园,几何式植坛和自然风致园或画意园。他偏爱第三种。然后又把第三种再分三种:崇高的、美丽的和忧郁的。他偏爱崇高的。“在任何情况下,惊惧都是崇高的基本原则。(博克)”他(博克)认为粗糙,幽暗,激烈,巨大的东西是崇高的,洪莽未辟的荒野有这些品格,所以它崇高。“美化了的庄园”,一些废墟残址之类的引起思古幽情的东西。提倡想象和抒情,沈斯东就走向诗和画。他设计李骚斯的立意,就是要叫人们游览的时候再诗里穿过。第一个赋予造园家“Lan

10、dscape-Gardener”这个名称得人,因为优秀的风景画家就是造园家。针之谷钟吉西方造园变迁史P249)布朗:(Lancelot Brown) 活跃在18世纪6080年代。“庄园园林化”完全成熟。其大气派放映着新兴资本主义农业和畜牧业的大发展。不过分追求荒野,大处着眼,平淡处落墨,得一种高雅悠远的趣味。彻底肃清了几何式的处理,充分利用自然地形的起伏,也不再搞那么多的小建筑。 布朗风格特点:(1)完全取消花园和林园的区别,连干沟都不要了。大片随坡起伏的草地是园林的主体,一直伸展到主建筑物的墙根。(2)善于使用肯特和沈斯东使用额成片树丛,利用它们在草地的大背景上纵横抹下了大笔触的色块,构图单

11、纯而有力。(3)善于用水,他是英国造园家里第一个重视用水的人。(4)极度追求纯净。“图画式园林”时期 背景: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运动影响全欧洲。(卢梭,狄德罗);18世纪中叶,在英国文化中开始了先浪漫主义,其特点是对情感和自然的崇拜,倾向于自然状态而否定文明,把中世界宗法制度下的田园生活理想化,喜欢抒发个人对生,死,黑夜和孤独的哀思。作品中往往充满怜悯和悲观的情调。(渥尔波尔) 先浪漫主义在造园艺术中表现是进一步发展肯特,沈斯东等人所倡导额艺术的感情因素和想象力,批评布朗的平淡,单纯,缺乏惊人之笔,引不起情感的激动。批评布朗过分模仿自然,就是说他没有像画家和诗人那样去剪裁自然,获得诗情画意

12、。钱伯斯: 在欧洲传播中国造园艺术最有影响的人之一。站在浪漫主义立场上跟布朗竞争。 1757年出版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起舞的设计 1772年出版东方造园艺术泛论 套用博克的悦目。可畏和迷人三种景来伪造所谓中国园林的三种景。反对布朗的过于平淡自然,把园林搞得像一片天然牧场,因而提倡艺术加工,当并不是要恢复古典主义的那种直线,那种规则。他竭力驰骋想象,可惜把“中国经验”夸张到了荒谬的程度,所描绘的显然是以巴洛克园林为蓝本。 钱伯斯是第一个在造园中主义树木花卉颜色效果的,把各种颜色的植物组成和谐的整体。他开创了一个更野性,更伤感,更激动人心的时期,这个时期叫做后期自然风致园时期,或者叫图画式园林时

13、期。它属于总的浪漫主义时期。其画意,不是一般的风景画,而是充满了野趣,荒凉。情调由于的罗莎(Salvator Rosa)式的画。代表作品:丘园。 其作品在法国和大陆上其他国家找到了更合适的突然,在国外园林中与洛可可风格结合,形成了英中式园林。 18世纪上半叶,伯灵顿集团一方面提出自然风致园,一方面提出帕拉迪奥主义的建筑。这些建筑非常强调几何性,而庄园府邸的规模有非常宏伟,因此,府邸与自然风致园之间的过度问题没有结局。渥尔波尔在它的浆果山庄园首先采用了中世纪的封建寨堡式建筑,解决了建筑跟园林的风格和构图统一问题,统一在浪漫主义的情调里,其细部采用许多中国式的手法。先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缅

14、怀中世纪的田园风光。所以18世纪下半叶,哥特式建筑渐渐取代中国式建筑和古典建筑而成为园林里最爱用的。茅屋,村舍,山洞和瀑布,也是先浪漫主义园林中最爱用的题材。山洞大多是中国式的。先浪漫主义的园林很爱保存或者制造废墟,荒坟,残垒,断碣等等,它们能造成强烈的伤感气氛和时光流逝的悲剧性。“布朗派”和“绘画派”之争 人物:“布朗派”(Beownist):莱泼敦(Humphrey Repton),“田园装饰家”马歇尔“图画派”(Picturesque School):乃特(Richard Payne Knight),普赖斯,“森林美学家”吉尔平争论焦点:(1)园林跟绘画的关系,造园是否要模仿画家;(2)

15、究竟是实用重要,还是画意重要。观点:莱泼敦: 批评以为模范洛德洛兰的绘画的肯特,认为娇柔做作的曲线跟直线一样不自然。倾向实用,方便,舒适。“功能优于没,方便应该优于绘画效果”,“一切合乎雅致地生活的需要”。 第一个真正的职业的自然风致式造园家,设计过上百座园林。在他看来,自然风致式还是几何规则式,不过是个条件问题,不过是鉴赏问题,而不是政治色彩的,有关审美理想的问题。他已经不再有启蒙主义者的那种思想家的品质,所以他的理论有折衷主义的倾向。 不喜欢废墟,拼拼凑凑的大杂烩开19世纪园林风气之先。推崇布朗的理论。“布朗的不学无术的追随者们只知道模范布朗使用额手法,而不是模仿他提倡的原型”,即自然。莱泼敦考察绘画与造园的不同:(1)自然风景比绘画的视野更为开阔;(2)从高处俯瞰险峻的山峦景色往往是大自然中最理想的风景。但绘画却难以将他们表现出来;(3)在构成风景之际,对画家而言必不可少的前景也很少见。在造园绘画入门中,提出以下四条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